第152章 战神蚩尤
作者:北俍01      更新:2022-11-25 15:43      字数:3224
  龙戍司的大门是一座高宽都在一丈的石拱门,两边各站着一位壮实的龙士,两匹高大黑白斑点的獒龙也昂首蹲在两位龙士身边。黄天公上前轻轻吹了一声口哨,两只獒龙飞快地扑上前来亲昵地亲舔天公的脸,天公也亲昵地抚摸着两只獒龙的头颅,然后轻拍两下獒龙,獒龙乖巧地回到原位蹲立着。

  龙戍司是盘龙峒最重要、规模最大的部门,集防御与进攻为一体的部门,所以设立在距离北城门最近的地方。虽说近千年无战事,但盘龙族对维护自己生存的基础从不松懈。盘龙峒的防御主要是对外的,盘龙峒无一捕役或捕快这样的职业,一旦有任何纠纷等都首先找“保司”就能解决。至于偷盗抢劫等不法勾当,对盘龙族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至此,盘龙族从来就没有这种职业的存在。

  龙戍司也是各司专职人员最多的一个部门,专职人员达五十人,至于其他的龙士都是兼职,无战事的情况下大家都回归各自的行当,如;猎户、农户、养户、工户等,一旦龙戍司有令,各自放下手中的活计迅速奔赴指令地点。故此,龙戍司排位于各司之首。

  进入龙戍司是一个约四十见方宽敞的大院,叫东大院,大院南边是一排三层结构的木楼,建筑风格与聚龙阁极为相似,但比聚龙阁更气派高大。大院西边的石台上矗立着一尊一丈余高的石雕神像,模样却与祭龙坛的盘王大相径庭,神像挺拔坐立,双手握拳柱在双膝上,身材魁梧、敞胸露背、肌肉显凸、方面扩口、鼻挺额凸、细眼冷漠、短髭长髯、大耳兜风,更奇特的是,头顶上长出两只弯弯的牛角,耳垂下还挂着两个大大的耳环,腰间绑着一条宽大厚实的皮带,下体一张兽皮缠绕,光腿赤足,一副傲视群雄的王者气度。

  虽然才三天的修行,时间仓促,很多地方都是走马观花般的过场,但每天早上的敬香是作为盘龙族不可省略的庄严仪式。可龙戍司祭拜的神像为何与祭龙坛不一样呢?

  “大家是不是想问,这尊先祖是哪位祖先吧?”正当大家狐疑之时,赵师公轻轻向大家问道。

  大家频频点头,期待师公的解释。

  赵师公转向神像,又庄重地鞠了一躬:“这位祖先乃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华夏大地的战神蚩尤是也。”

  大家并没有像如梦方醒般地点头,仍迷惑地相互傻望。

  只有陈祚荣和梁宇辰对望着惊讶!当今朝廷虽对汉人的歧视,自然对华夏文化的冷漠,极少数人还记得在我广袤华夏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存在过一位令中原大地闻风丧胆的“战神”。可盘龙峒为什么在当今朝廷对华夏文化冷漠的时期而主动推崇华夏文化呢?难道这真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吗?

  “蚩尤……”陈祚荣眯眼摸着八字胡,小声问道:“是不是上古与轩辕黄帝逐鹿大战的蚩尤?”

  “是不是师公给我们讲的‘应龙与蚩尤大战’的那位蚩尤?”梁宇辰补充。

  “正是那位祖先!”赵师公回答。

  “蚩尤不是黄帝的死敌吗,为何还要敬奉为祖先?”梁宇辰继续问。

  “嘿嘿嘿!”赵师公缓慢地笑了几声:“天下本是一家,今日为敌他日为友。人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

  陈祚荣向赵师公深鞠一躬:“好高深的道理,请师公赐教!”

  “嘿嘿嘿!”赵师公笑声还是那么慢条斯理,他看向陈祚荣:“九黎蚩尤氏一共经历了七任帝。眼前这位神像是蚩尤氏第三任帝蚩尤,他是整个蚩尤氏部落的代表。另外,与蚩尤在涿鹿大战的不是黄帝轩辕氏,而是姬邦卉轩辕氏,就是黄帝的父亲。”

  “啊!”陈祚荣狐疑地叫了一声:“我等在山下读过的史书都是描述;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呀!怎么是黄帝的父亲姬邦卉呢?”

  赵师公微笑着摇摇头:“这是山下的史书记载有误!山下各朝都是以孔子编修的《春秋》和司马迁《史记》为主。而我盘龙历史要比上两部历史要早得多!”

  梁宇辰和陈祚荣相互对望着,嘴巴张得老大。心想,不会太狂妄自大了吧,一个小小的盘龙峒,敢说历史记载要比华夏最早的《史记》《春秋》还早?但想起昨天赵师公讲的;盘龙族已经存在四千四百零五年,而且一直没有间断过,说不定……

  赵师公拍拍梁、陈二位肩膀:“你等上山才三日,当你了解盘龙族后势必刮目相看。”

  二人又对望一眼,恭敬地看向赵师公点头。

  赵师公接着介绍:“当年蚩尤与姬邦卉涿鹿角逐中原战役是一场非常复杂的战事,起初,一直是蚩尤占据优势,因为蚩尤是我华夏兵器之主,最早冶炼青铜的始祖就是蚩尤氏族,所以,蚩尤氏族的战力在当时各氏族中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即使姬邦卉收服仓颉氏族再联合炎帝神农氏也无法克敌于蚩尤大神。姬邦卉只好停战,养军蓄锐六年,最后才用计打败蚩尤,最后将蚩尤处死在黎山之丘。姬邦卉虽然处死蚩尤,但非常崇敬蚩尤的才能,尊蚩尤为‘战神’。大部分九黎部落都归顺于轩辕氏,实现华夏第一次大统一。自此,华夏在农耕、冶炼、兵器、杂艺、天道、礼教等方面得到创新和发展。我盘龙族与九黎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故蚩尤也是我族始祖之一,我盘龙族自古以来都尊崇蚩尤为‘战神’,供奉于龙戍司。”

  大家都学着陈祚荣和梁宇辰的样子频频点头,好似听懂一般。

  一会,几位龙士手里捧着贡香庄严地递给大家,黄天公与赵师公引领大家走到香炉前,毕恭毕敬地向神像行祭拜礼,黄天公高唱道:“龙戍司长老黄杰龙禀告战神蚩尤祖先,今有新人献香,望上祖保佑新人在盘龙峒平安吉祥!”

  众人跟着黄天公庄重地三鞠躬,然后郑重地把贡香插在香炉上。

  祭拜完毕,大家跟随黄天公绕过蚩尤神像后,进入西大院。

  西大院比东大院要长出一倍,有两道甬道直接与城墙连接,墙根边上摆满一排整齐的兵器;有矛枪、盾牌、弓箭和刀剑等。兵器两边堆放着石锁、石盘和刀梯等物,一眼就看出,这是盘龙峒龙士练就武技的场所。

  黄天公指着西大院:“这是龙戍司龙士戍训演练场。”又指着南面的一层的石楼:“城墙对面是一排石楼是兵器作坊和作战的指挥所在。楼顶与南边龙戍司大楼相连,北边与城墙相连,一旦发生战事,大家从各个方向都可以快速登上城墙。”

  说完,黄天公又带着大家从蚩尤神像南侧绕回东大院,从东大院的中间大门直径走进南边那栋与聚龙阁很像的大楼——龙戍楼。龙戍楼是龙戍司的主要大楼,走进大门是一间三十见方的大厅,叫“聚议厅”,聚议厅中间南北方向摆放四张六尺宽、两丈长的木桌,周围摆满几十几把椅子。大厅四周墙上挂满无数兵器,有刀剑、长枪、弓箭、盾牌等。靠最南边的一丈见方的平台上,摆放一张宽大的椅子,应该是聚议时黄天公的宝座。宝座后方约三丈远的墙上挂着一张约两丈见方的巨型地图,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女书和各种标记,一定是盘龙峒的全貌图。

  黄天公带着大家走到地图前,手指着地图:“这是我盘龙峒详细地图全貌;上方为北下为南,我们正处于地图最上方位置——下峒,下峒是居住人丁最大的区域,也是我盘龙先辈迁徙至都庞岭最早开土之地。随着人丁慢慢地增长又开辟了中峒。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开拓,现在中峒的面积反超下峒。中峒以祭龙坛为中心,南边为管理机构的核心盘王府,为了联络方便,诸多司部都靠近盘王府,故此,中峒的面积反而比下峒大。上峒是一个人丁居住比较少的区域,但大部分的农田、养殖和狩猎场等都在上峒。”他指着地图下方:“其实盘龙峒可开拓的地盘还是很大,但按照目前的人丁状况已经足矣。我盘龙峒每砍一根树木,每建一座房屋,每捕一只猎物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规律,如果不加以严格制控,我们的子子孙孙就要啃树皮了。”他照着地图慢慢画了一个大圈:“整个盘龙峒依托四周山脉形成的一个相对平整的盆地,也叫‘峒’。‘峒’为高原上的平原之意,‘盘龙峒’之意就是居住在高原平原的盘龙族。”他又指指地图:“整个盘龙峒由六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组成,最中间的叫龙一街,左边是龙二、四、六街,右边则为龙三、五街。其中龙一街是整个盘龙峒的中轴线,中间被獒龙峒、祭龙坛、寻龙峒和盘王府所阻断,所以分下一街和上一街。另外,由于地势的原因,龙六街只出现在中峒,因为下峒和上峒的西面均为山势,无法拓展,所以龙六街只出现在中峒。”黄天公左右晃动手臂:“东西横向道路叫‘巷’,从最北边开始为龙一巷至上峒的龙十二巷,下峒和中峒各五个巷,上峒只有两个巷。”他又画了一个圈:“所有的六街十二巷均被那条碎石路包围,碎石路叫环龙道,分东南西北道,是整个盘龙峒的主要牲畜、车辆、运输的主要通道。”

  “哦!”大家意味深长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