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一二八 张任显威
作者:追云的星星      更新:2022-05-29 05:39      字数:1944
  太史慈攻占了魏郡,袁绍的冀州、并州、司州的京畿门户大开,进可攻、退可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说魏郡的失守还袁绍还能够承受,但乐陵国、渤海郡的接连失守,直接威胁到袁绍的大后方,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

  张任带领秦振、管亥、李典等将领和麾下的五万士兵,接到命令后,紧急奔赴清河郡。到达目的地后,他们稍作休整,接着对清河发动了攻击。清河城有重兵把守,又有良将赵融、孟岱的正确指挥,和绛纪的出谋划策,他们连续攻击了几次,除了折损些兵马外,连清河的城边都没摸到。

  张任知道此战的重要性,拿下了清河,能大大减轻邢道荣那边的压力,可一味的猛攻不是办法,他思索再三,决定冒险一次,是否成功,一切都看天意。

  张任招来了秦振、管亥、李典三人,决定让秦振和李典带领一万五千人的骑兵,突袭乐陵国,调动清河郡的兵马前去救援,实施调虎离山之计。临出发时,张任叮嘱道:“两位将军,如能拿下乐陵城,可就地驻守;如若攻克不下,需立刻回师,谨防事情有变。”

  秦振、李典二人,带领着一万五千人的骑兵,悄悄地离开了大营,直奔北面的乐陵急行军。张任在他们离开后,营帐并没有缩小,还是按照原来的样子布置,以防被守军看出破绽。

  乐陵国临近渤海,虽然已是初夏的季节,中午时分还是很凉爽,进出城的行人也很多,尤其是今天,明显的比日常多了不少的人;不过,只要你按照规定缴纳进城税,守城的士兵不会过多的盘查。

  南城门今天当值的百夫长姓刘,好不容易靠着溜须怕马爬到了这个位置,他望着城下熙熙攘攘的人群,露出了贪婪的神色,心里知道今天又要有不少的油水。

  天色渐晚,周百夫长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整理了一下盔甲,打算清点清点收入,关闭城门;这个时候,南面传来“轰轰”地声音,最初他还以为是打雷的声音,嘀咕了两声。可当声音越来越近时,他终于明白了有大量的骑兵赶来,吓得他面无血色,忙让手下关闭城门,姑且不论敌友,自己先安全再说。

  守军刚要关闭城门,早已混进来的青州兵,砍翻了守军,控制住城门,放大军进城。李典领兵入城后,一面派人张贴告示,以安民心,另一方面派兵攻占郡守府和兵营。

  乐陵城小、兵微,在袁绍的管理下,很久都没有发生战争,这次的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守城的官兵,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两万多人的守军,统统地做了俘虏,无一漏网。李典占领乐陵后,马上安排几个与乐陵口音相近的士兵,让他们扮演乐陵地守军,向驻守清河的守军求救。

  绛纪、赵融闻听乐陵失守大惊失色,一边派出快马向远在弘农的袁绍禀报,一边向留守邺城的沮授求援,一边组织了两万兵力,由孟岱统领,急速地驰援乐陵。

  清河城里袁军的一举一动,早已被潜伏的情报人员,飞鸽传书,源源不断地传递出去。张任知晓敌军的意图后,令管亥领兵一万五千人,埋伏于敌军的必经之路,击溃敌人的援军;同时派出快马,命令李典派出部分兵力协助管亥,随时注意敌情的变化。

  孟岱领兵出发前,绛纪万般叮嘱,务必小心中了敌人的埋伏;而孟岱不以为然,从清河到乐陵一路全是平原,又无高山、密林,敌人从何下手?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行军的路上,他除了派出斥候侦查敌情外,连警械哨都没安排。

  临近乐陵国时,孟岱更加的得意,绛纪这个老匹夫,除了唠叨外,实无半点本事。就在他梦想着解救乐陵成功,立下赫赫战功,嗤笑绛纪的时候,官道两边的轻纱帐里,发出了“嘣、嘣”地响声,孟岱想要命令大军躲避时,已经晚了,数万支箭簇密密麻麻地射了出来,很多的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

  最令孟岱绝望的是:敌军的箭支射完后,致命的短矛又抛射过来,伏兵的喊杀声四起;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敌人的骑兵从两侧杀了过来,他们根本没有了逃命的机会。

  *********

  蒋钦率领着水师第二旅的官兵,接到命令后,从黄县登船,向着渤海郡进军。大军抵达渤海郡的沿海,很多地方都看不到人烟,蒋钦找了个避风的港湾,停靠军舰后,命令大军武器装备放到小船上,人员全部泅渡上岸。

  第二旅的官兵推进的速度很快,五个时辰内,攻克了六个县城,兵锋直指渤海的郡城。大军行动迅速,很大的原因在于,袁军在沿海地带没有设防,兵力都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几个县城;守军这样的做法,与袁绍有一定的关系,他根本不知道邢道荣有如此厉害的水师,要是他了解了情况,恐怕事情会很棘手。

  渤海郡的太守乃是贪生怕死之辈,看到城下一眼望不到边的敌军,吓得浑身发抖,他刚想命令士兵们死守城墙时,第二旅的炮兵发射了实心弾,有几枚不偏不斜,砸在太守的身旁,几个心腹被砸得血肉模糊;太守目睹这种情况,守城的决心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敌军的火力太凶猛,保命要紧。

  蒋钦部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渤海郡,达到了战略目的,直接威胁到了袁绍的治所――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