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产业升级
作者:卡麦斯      更新:2022-04-29 11:09      字数:4551
  第七百四十六章产业升级

  如今大宋疲敝,军备不兴,德政不张,果真只是天子一人罪孽耶?

  岂不闻,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大宋疲敝的根源在哪里?

  众人都在思索这个问题。

  能在儒道上有所建树者,对世情都有一定的认知,绝不是只会读书的穷措大。

  “贼不在彼处,而在尔等的耕读传家!”

  轰!

  王宇轻轻一句话,却如乳虎啸谷,却如九天龙吟,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盖过了刚刚少年中国说的声势,直如顽童一杆子捅了马蜂窝,无数士子炸裂。

  众多士子不敢相信王宇竟然说自己是贼。

  耕读传家是无数士人标榜自家美德的谦辞,何时竟成了评价贼寇的证言?

  众人怒了!

  纵然是「今圣」、「天下师」,纵然是大家爱戴的凌霄先生也不能如此辱及家门。

  一时间桃花洲上竹林内众人哗然、头皮炸裂,扶地而起,几欲喷薄。

  上官文渊等人不禁骇然,不知王宇为何如此刺激众人,狄怀玉更是冲着维持秩序的衙役打了手势,准备弹压。

  就在众多脾气暴躁士子闹出来之际,就见王宇反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某亦曾是贼,却已金盆洗手!”

  金盆洗手这种字眼看过王宇写的武侠小说的诸生自然是熟悉的,原本想要喝骂叫嚷的家伙们,听到王宇自黑,最后还是和自己站在一起,心头怒火尽去,有些人甚至笑了起来。

  王宇是士林的“今圣”,享受着士林的荣誉、拥戴的同时,自然也不能背叛自己的阶层。

  王宇在众人还未做出更多反应之时,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自始皇一统华夏以来,历朝历代为何鲜有逃出三百年一轮回怪圈者?”

  这就是一个众人熟悉的问题了,就在有人想要回答时,王宇却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不是王宇不懂互动,而是,台下人太多,没那么时间让他们隔靴搔痒,不敢触及根本问题的敷衍毫无意义。

  “国朝建立之初,战乱、灾祸,致使十室九空,造成了地多人少之局面,只要上位者不昏聩,人人有地种,人人有饭吃,则盛世频现。如隋开皇之治,唐贞观之治。

  然则,随着社会安定、民生富足,人口开始大量繁衍,诸人能力有短长,谋家富贵有强弱,土地兼并不可避免。

  世间就出了荒唐事。

  小民无地可种却要服徭役、缴赋税;

  皇室、勋贵、士林掌握大量土地却不缴税、不服徭役;

  如此数代积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原本教化万民的孔孟儒学成了跻身富贵的敲门砖。

  诸公读书、进学不再以修身、齐家、强国为己任,而已黄金屋、颜如玉为读书目标,贪官污吏大行其道、奸商腐儒沆瀣一气;

  曰师曰弟子言者,不看是否有传道受业解惑之功,唯看官场能否有助力,如此藤蔓勾连,左右朝局,昏政跌出。

  国朝失了匡正邪路之根基,失了赋税之来源,以致贪官横行,冤狱频现,万民怨怼,而国无养兵之银,民无果腹之粮,内不能弹压民变,外不能抵外辱,如此国恒亡!”

  王宇的话一刀见血,有些人听了深思,有些人不认同却保持沉默,有些人听了如被踩了尾巴的猫,想跳起来辩论,想要说有功名的读书人不纳税是天理,是国朝与士林共天下。

  看看那些面目潮红,想要辩驳的士子,王宇没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只是冲着他们淡淡撂下一句:“若诸生家中土地均为自家营生所得,未有小民投献之地再来与某辩驳不迟。”

  只一句话就让众人闭嘴了,有功名的读书人家里,怎么可能没有投献的土地?

  便是自己不贪,也架不住亲戚宗族请托,替他们挂名避税。

  恰恰大家都知道,这是绝不能放到台面上说的,概因吃相太难看,有违自己读的圣贤书,有违士大夫的道德与良知。

  看看会场中群情激奋却又讷讷不敢言的人群,王宇淡淡笑道:“诸位,不要以为某在嘲笑你们,在揭你们的伤疤,某请诸位不辞千里来此,又在今日这个场合提出此事,只是想告诉各位,『耕读传家』这个活法,已经太老朽、太低级可以抛弃了!我辈中国少年,今后当换个活法!”

  这世间最让人讨厌的不是看不出问题的人,而是看哪都是问题,却没有办法改变的人。

  王宇深知此点,只是聊聊数语,已经让人群如坐过山车一般,经历了炸锅、平静、昂扬期待。

  “请先生教我!”

  大儒陆海峰当先站起来躬礼!

  “请先生指教!”

  大儒颜渊起身施礼,还不忘踢了身旁当代“衍圣公”一脚。

  “请圣人广传教化……”

  新任衍圣公只不过是个七岁孩童,一开口就出了漏子,不过也无关紧要,很多士子有样学样,起身如“衍圣公”一般大喊,“请圣人教化……”

  王宇眼神从人群中扫过,各地士子侧耳聆听,便是各方探子、各国使节也在探身眺望,手中更是拿着浸了墨汁的毛笔准备记录。

  这些理论上的东西是无妨的,王宇并不准备把一些碍眼人士请出去,而是酝酿了一下情感,声音如黄钟大吕般传了出去:“诸位,换个活法,做于国、于家都有助力的正儒,不妨从各家的产业升级开始。”

  产业升级这是一个新的概念。

  此时大宋依旧是封建社会下的小农经济,纵然有工坊出现,也并未普及、触及大宋根本。

  引入资本、工业化概念,有广阔的蓝海。

  “产业升级?这是何物?”

  “先生所言,某不慎明白!”

  “知儒兄,某却是有点明白先生的意思了……”

  一众士子私下议论,有些茫然,有些则有些感悟,那些人曾在山东进行灾后重建,曾在神机营驻地听过王宇普及经济学知识。

  “先生,还请说的再清楚一些,吾等要如何才能做到产业升级?”

  人群中有士子直接向王宇询问。

  王宇伸了伸手,众人哗然声立止。

  王宇手指从上官文渊、替父亲出息聚会的文青山长子、金陵银行诸股东、各大持有作坊、商铺的士子们身上点过。

  在众人诧异中,王宇问了一个问题:“知道他们这些人,是怎么看待在乡下有几千顷地的「耕读之家」吗?”

  任何社会都有圈子,是圈子就有鄙视链,大宋士子中间也是存在鄙视链的。

  比如城镇的鄙视乡村的,家里有产业的鄙视还未上岸、只能在地里刨食的。

  听到王宇发问,很多人马上作答:

  “士绅。”

  “乡望!”

  “为富不仁!”

  “地方豪强!”

  “地主老财!”

  ……

  众人说了一堆,有褒有贬,就听台上王宇淡淡的说了六个字:

  “乡巴佬!”

  “土包子!”

  这是很多人都曾经鄙夷过乡下泥腿子的话,现在发现套用在乡间小地主身上很合适。

  当然,如大家所听到的,如大家所想到的,这六个字里充满了自身圈子的优越感,以及对对方的鄙视。

  顿时一些人大声笑出声来,一些人羞愧的低下了头。

  没办法,谁让自家没有官宦的爹,没有成立的产业,只能守着几千亩薄田靠天吃饭?

  就在一些人羞愧难当,掩面而起,想要转身而走时,王宇再次发问了,“知道他们为什么有资格这样说你们吗?”

  王宇的话让会场上平静下来,一些满脸羞红的士子也平静下来,凌霄先生绝不会无德到把众人聚在一起羞辱大家,先生如此做一定有其用意。

  很多人摇头不敢作答,不是不知道,而是说出来让别人耻笑。

  别人不认识,上官文渊、颜渊、陆海峰这些人大家还是认识的,都曾是朝中大佬,衣紫者贵!

  自家如何能与这些人比身份、比地位呢?

  然而,意想中的身份、地位一概没提,王宇朗声道:“因为在他们的产业中,土地上的出息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他们更多的收益来自于作坊、来自于商贸,来自于学问的传授。他们不会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争几两稻谷,更不会逼迫佃户拿妻女抵偿田租。”

  看了看须发皆白的颜渊,王宇身上金光绽放,整个人飘飘然缓步踩着虚空而上,竟如谪仙般漫步来到半空。

  神迹!

  初次见此场景之人想要大喊就被同年捂住嘴巴,“莫要打扰先生思绪,且听先生玉语伦音。”

  就在众人瞩目之中,王宇凌空而立,仰头看天,半响,方才神游太空般道:“一个儒字道尽了人间真义,儒,人需也,衣食住行,礼乐教化,莫不是人需。”

  俯身,王宇看看仰望着自己的众人,“然而,仓廪足然后知礼节,一个饿着肚子的人是没有办法学习礼乐诗书的,同样,只能温饱、果腹,这是人苟活世间最基本的、最低的需求。”

  “种田,伟大而基础,能够养活我们自身,却无法让整个人类文明更进一步。”

  王宇的话如炸雷一般在众人耳畔回响,整个人也如泄露了天机的神祇,耗尽了神力,慢慢的落回地上。

  有眼尖的士子甚至看到王宇额头上的汗珠,今圣泄露天机之言,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一身皮甲的叶韵给王宇送上茶水,王宇喝了两口,缓了口气,方才继续讲道。

  “诸位可知,我为何拿上官公等人举例?是因他们的身份?地位?不是的。”

  知道王宇有下文,众人静静听着,王舒道:“在他们的工坊、商铺、商队里,雇佣了成百上千的工人、伙计,为成百上千的家庭提供了收入,为国朝提供了大量赋税,他们不屑于与无隔日之粮的农人争利,他们的利益来自诸位贤达,来自海上他国贸易,他们不屑于欺凌农人妻女,相反,他们可以用才华、用银票让画舫中的娇娘低吟浅唱,让异国的公主贵女倾心爱慕。”

  说到这里,王宇很是诚恳的看着一众正在沉思的士子们,“诸位,时至今日,你们该产业升级了!”

  今日之前,众人以为王宇会跟大家谈汴梁惊变,谈与宣和天子刘胤佶闹崩之后的国朝局势,谈辽国的覆灭、金国的威胁、号召大家起兵讨伐弑父昏君,扫荡不臣、推平辽国、出兵金国,种种能让男儿热血的事,谁也没有想到,王宇今天竟然会跟众人谈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这是一个让众人陌生却又心动的名词,今日之后,将会席卷江南,席卷整个大宋,乃至天下。

  王宇并非说说而已,也不只是拿上官文渊等人做例子,那样不够接地气。

  最为关键是王宇还把珍宝斋的一些收益,以及向各地官府缴纳赋税的情况披露出来。

  在一众人晕晕乎乎的时候,又被带到了金陵城新建立的工坊,看到了脱胎珍妮纺纱机的新型纺纱机,当众人看到一个女工可以同时纺上百只纱锭时,眼睛都直了。

  众人还看到了羊毛作坊,塞北来的羊毛在这里变成了名贵的毛料大衣。

  原本跟大宋刀剑相见抢劫物资才能苟活的牧人,现在剪着羊毛唱着歌就能养活一家老小。

  不缺吃、不缺穿,哪个头铁了还想跟大宋打仗?

  他们反而为了保卫自己的产业,相应珍宝斋的号召,拿起了刀枪,成了拱卫大宋的战士。

  众人还看到了市面上流传的罐头加工厂。

  众人曾经以为铁皮打造的罐头盒,需要铁匠一锤、一锤敲打个十天半月,哪知,在水力压力机下,一块块铁皮呼吸间变成了罐头盒,效率高了千百倍。

  甚至,就连饲养的鸡鸭,也被饲养场的集中饲养比了下去,一人负责一棚,一棚能养几千只鸡鸭。而饲养场里这样的养殖棚竟有上百个。

  同样大规模饲养的还有二师兄,一个养猪场竟然养了上万头猪,而这个养猪场的规模还不是最大的,只能算是中等。

  如此巨大的产量,大家完全可以开玩笑在吃不起青菜的时候,何不食肉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