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华夏远古史之五
作者:北俍01      更新:2022-11-25 15:45      字数:3060
  赵殿长微笑向二位点点头,表示同意二位的看法。停顿须臾,继续道:“帝斯遂空有满腔抱负,缺乏治国的才能,执政期间灾荒不断,天下大乱。面对如此残局却采取逃避方法,完全不顾苍生的生死,官逼民反再次上演又一个朝廷走向破败。公元前两千三百六十九,七十四岁的斯遂卒,帝挚青阳氏政权已经衰败不堪。青阳氏十七任帝,姜匡二,又名鸷,是帝斯遂的长子,也是帝挚青阳氏政权最后一任帝。公元前两千三百五十七年,大地连年大旱,颗粒无收,迫使大量灾区群众背井离乡。面对如此惨状的帝鸷也采取视而不见的逃避方法,躲在宫中享乐。帝鸷其中一名胞弟叫唐侯姜尧,在冀地带领各氏族百姓抗灾自救,赢得百姓赞扬。唐尧联合各氏族部落向帝鸷发难,迫其退位,帝鸷见大势已去,只好将帝位禅让唐尧。唐尧即位后,改国号为唐,建立帝尧陶唐氏政权。历经四百四十多年的帝挚青阳氏政权宣告结束。唐尧念在兄弟情分,仍将兄长封在莘邑为莘侯。公元前两千三百五十二年,姜匡二病死于莘邑,终年五十八岁。”

  赵殿长指着一旁的书架:“这是帝尧陶唐氏政权和帝舜有虞氏政权历史书籍,也是华夏称之为‘尧天舜日’的太平盛世中的尧舜两位贤明的圣人。帝尧陶唐氏政权一共承传六任帝;帝舜有虞氏政权也就传位两任,共八任,历经两百八十多年。其中首任帝帝尧和首任帝舜都是有德明君,在农业、工业、畜牧业、手工业、历法、戍法、治水等都得到明显的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两个政权帝位传承上采取‘传贤不传亲’的‘禅让制’更流芳万古。比如;帝尧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女婿伊放勋(帝祁)。帝祁也没有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也是传给贤能的女婿姬江(帝江)。帝江也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帝尧的曾孙姜起(帝起)。帝起则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外甥祁裘(帝裘)。帝裘传位给自己的表侄子姜密(帝密)。更奇特的是,帝密既然传位给一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的姚重华(虞舜)。因虞舜在地方治理有方,帝密召其入宫进行重点培养,并将自己两个女儿都嫁给虞舜为妻。虞舜称帝后没有辜负帝密的期望,大胆整治衰落的帝尧陶唐氏政权,改国号为‘虞’,重用人才,仅仅几年,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梁、陈一边听着一边赞许地点点头,极其佩服赵殿长的渊博学识。

  赵殿长取出一本《大禹传》:“虞舜禅位于大禹更是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但我盘龙族的历史记载却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梁、陈连忙走上前,同声道:“请殿长赐教!”说着,正好那名执事提着茶壶过来,恭敬地为三位斟满茶水。

  赵殿长吹吹冒着热气的茶水,轻轻小酌一口,讲述这段不同的大禹的故事:

  大禹的父亲叫崇伯鲧,在帝密十三年被众大臣推举为治水首领。然而,帝密与崇伯鲧不和,但见大臣们众口一词举荐崇伯鲧,也不好再固执己见,只好任命鲧为治水首领。崇伯鲧经数年苦心治水,最后动用息石和息壤才得以制止咆哮的洪水,治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正当鲧治水初见成效,忽闻信使传来消息;天子已选定舜为帝位继承人,崇伯鲧闻听大怒:“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的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此帝之不公也!”后来,姜密与虞舜二人合计,以崇伯鲧私自盗用尧帝的私有财产之息石、息壤为名,将其逮捕,强行将其族人发配到羽山。没过几年,悲愤交加的所谓崇伯鲧含恨而死。

  大禹指责尧、舜二帝对父亲的不公,并试图替父讨回公道。没想到虞舜这样回答:“你父治水无功,犯下重罪,我看你身强体壮,就替父受过吧!”说着就把大禹带回帝都,以姜密之命大禹为司空,让他代父领导治水。大禹正忙于治水之时,突闻父亲去世噩耗,撕心裂肺,望空嚎啕大哭,发誓一定替父报仇。从此,大禹一心埋头治水。过程中,觉得父亲“开挖河道,疏通百川,引诸水归海”的治水方法是可行的,可见帝密和舜治罪于父,并非因为治水。大禹暗下决心,趁黄河沿岸的部落反抗开挖河道为由,向朝廷申请建立一支维护治水的专业武装部队。帝密和帝舜并无介意并同意大禹的建议,自此,大禹便开始精选壮士组成军队,进行专业部队进行训练。

  姒禹治水到达涂山,结识涂山氏女娇,二人在族人的主持下成亲。大禹婚后第四天便告别爱妻,踏上了治水征途。后来,大禹曾三次路过家门都没进去探看妻子,在他最后一次路过家门时,邻居告诉他,女娇已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并让他回家看看。大禹拒绝了请求,但却为儿子起名为启,请邻居转告妻子女娇,待他治水成功后,立即会回家看望她和孩子。

  大禹治水八年,终于获得成功,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大禹”。尧帝姜密也将高密封赏于他,并赐给他黑色的玉圭,特许手捧着玉圭入朝。当大禹治水归来时,全城百姓扶老携幼,争相观瞻这位了不起的治水英雄,从此奠定大禹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六任尧帝姜密去世后,虞舜即天子位,迁都蒲坂,改国号为虞,仍命姒禹为司空,掌管农业和水利。经过多年的养精蓄锐,大禹的势力慢慢壮大,加上老百姓对他的爱戴,他开始慢慢实现自己的抱负。

  帝舜执政十来年,国泰民安,一副鼎盛繁荣的景象,帝舜有些骄傲自满,逐渐疏于朝政而醉心于歌舞音乐。大禹遂借机广交朋友,加强自己的势力。在公元前两千一百一十四年春,大禹带领众大臣和自己的武装力量包围了宫殿。大禹在列举了帝舜数条罪状,指责他贪欲误政,已没资格再当天子,强迫他把天子神权交给别人。帝舜不服,但已无力反抗,只好把行使神权交给大禹。自此,虞舜完全被架空,朝政大权全部掌握在大禹手中。

  公元前两千零九十三年,大禹亲征有苗,经过三年的鏖战,大禹终于南征凯旋,更奠定不可撼动的地位。

  大禹因念念不忘当年先父遭受迫害的事实,于是,顿生歹计,劝帝舜陆路南巡体察民情。其实,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流放。加之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还经得起多少的颠簸。就这样,虞舜带着爱妃女英,舟车劳顿行进至湖南境内就病倒,不久虞舜便含恨去世。

  大禹为了替父报了仇,为了掩人耳目,并没有自立为帝,而是假惺惺地把虞舜的孙子美叔扶上傀儡帝位。美叔是一位好色之徒,终日沉迷于音乐歌舞和美色之中。就这样,刚过五十的美叔已经骨瘦如柴。公元前两千零七十一年,年仅五十二岁的美叔终于死在花丛中。

  姚美叔死后,大禹这才正式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夏,建立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这段历史在正统史书上是看不到的,正统史书都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导,唐尧、虞舜、大禹都是儒家所塑造的圣贤,圣贤岂能容忍这等心怀叵测的不孝子孙?史书为了掩盖美叔的在位事实,只得让虞舜活了一百岁,再编撰出动人的禅让故事,而真正的这段历史却长眠于在盘龙峒盘盟殿里。

  梁宇辰和陈祚荣两人张大着嘴,半天才合拢,深深地咽了一口干枯的嗓子,好像吞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真没想到,原本美如童话的神话邹然间变成了凶神恶煞的鬼故事?

  赵殿长轻轻把茶碗抬起,示意二位喝茶。梁、陈这才清醒过来,慌忙抬起茶碗向赵殿长回礼。喝了一口茶后,那吞食苍蝇的感觉逐步消失。梁宇辰喃喃地问道:“真没想到!山下与山上的华夏有如此的差别?”

  “这种差别正是统治政权需要的!”赵殿长轻轻回答。

  陈祚荣也皱起眉头:“那……我们盘龙族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

  赵殿长轻轻叹了一口气:“嗨!这就是今天要给二位叙述历史的目的。自始祖建立盘龙族这支族群就立下若干规矩;不参政、不做官、不议朝。盘龙族尊重客观历史,也为各朝提供真实的历史,至于各朝廷采不采纳是朝廷的决定,盘龙族一概不加干涉。正如始祖所言:‘盘龙族是华夏的一面镜子,至于你照不照是你的自由’。”

  梁、陈重重地点头。

  赵殿长抬手示意移步:“自大禹建立夏朝后,华夏的历史就有清晰的记载,夏王朝建立四百三十八年;商王朝经历六百四十三年;西周王朝经历三百五十年。大致时间都大同小异,只是细节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