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鸡肋
作者:青桓      更新:2022-06-08 03:56      字数:3476
  看得出来,这个折冲都尉张东骏是个狠人,为了能够活命,居然主动提出杀死同僚表示忠心。

  “好,我允许你自己挑选二十人马,如果天黑之前还没回来……”

  李悦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下来,至于有什么后果,你自己去猜吧。

  对方连连叩谢,磕的还没化冻的地面咚咚直响,马上点齐兵马,急冲冲地杀回了扶余府。

  张东骏能否得手,李悦根本不在乎,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安置这些俘虏。

  和契丹人不一样,这些人是渤海国的子民,不可能当做牲口一样使用。

  “海林察听令。我命你部抽调合适人选看管他们,每日供应三餐,不得克扣、不得虐待,每日和百姓共同劳作。”

  说是命令海林察,实际上是说给俘虏们听的,至少先让他们安下心来,在这里适应一阵,再看朝廷有什么打算,再考虑如何安置他们。

  海林察郑重领命,眼下天气还不适宜耕种,暂时族人们有了差事,不至于天天吃闲饭,感觉自己终于能为李悦做些事了。

  紧接着李悦召集众人,开始商量如何应对,刺史被杀可不是一件小事,最好尽快上报,起码平稳渡过这段时期,等太子登基之后,一切都不足为惧了。

  仅仅过了半个时辰,有一马上插旗的信使,从城里向城外疾驰而去,引得百姓纷纷注视和疑惑。

  李悦长舒了一口气,能想到都做了,剩下的事情自己也左右不了,只能静静地等着消息了。

  信中自己叙述的清清楚楚,乌诚上任期间搞得府州天怒人怨,并且最近还向百姓强买强卖,不想被积怨已久的百姓当街怒杀。

  而府州的兵马也因此发生了内讧,为了避免发生兵乱,扶余县被人镇压,并且彻底平息事件,现在向朝廷禀报,等待着下一步的命令。

  八百里加急,李悦特意营造出重视事件的态度,当张东骏提着两颗人头,外加带来几百名卸甲的兵卒,在老城休息了一夜之后,信已经在朝堂上传阅了一遍。

  信件的内容大玮瑎差不多已经可以背诵出来,脸上阴云密布、心里却是暗暗惊喜。

  以他对李悦的了解,应该不会做出主动杀死乌诚的事情,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隐情,等以后有必要和他当面了解一下。

  不过这样的结果对自己却是极为有利,乌诚本就反对自己,如今除去了一颗钉子,正好送李悦一个顺水人情。

  “想必诸位都已经看过,可有什么看法啊?”

  再怎么说大玮瑎也是太子,即便是内心对其不满,可是人家也有监国的权利。

  有人出列反问道。

  “乌刺史这些年兢兢业业,一心为朝廷效力,想来他不会做出鱼肉百姓的事情。臣知道他和扶余县的李悦矛盾颇深,会不会……”

  话没说完,朝堂上的人却是完全明白意思,信中只是李悦的一面之词,难保是他主动派人下的毒手。

  大玮瑎瞪了一眼对方,目光灼灼地说道。

  “李悦是我亲自认命,自然了解他的人品如何,你这样说,是不是怀疑我指使李悦杀了乌刺史啊?”

  对方连忙告罪,口中说着不敢、不敢,同时也退回了队列之中。

  乌诚一系不相信信中所说,却也能猜到几分,这段时间给乌诚调拨了几万贯铜钱,只是为了招揽更多的百姓,想必他的死也离不了钱的原因。

  只是乌诚死了,过去了一天的时间,自己这方为什么一直没有收到消息,难道说都被人杀死了不成。

  殊不知张东骏是铁了心投靠扶余了,回城之后把乌诚的手下亲近召集到一处,一并把这些人都给解决了。

  如今的扶余府州简直就是一片废墟,府衙中尸体遍地,不少百姓已经打算搬离这里了。

  见朝廷上出现了冷场,右相出列说道。

  “如今乌诚被杀事小,扶余府不能一日无主,我看咱们还是马上推举一位贤能,尽早安抚百姓、恢复民生才是大事啊。”

  众人纷纷点了点头,却是没有人主动出声。

  自从大琦锋消声觅迹,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太子不止愈发强势了,而且对于扶余县的关注明显也增加了许多,甚至怀疑珍宝坊根本就是他的产业,只是挂了个李悦的名头罢了。

  以他和李悦的关系,谁到那里当刺史都是一件苦差事,甚至会不小心被“百姓”弄死丢掉性命。

  况且那里的毗邻契丹,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掠夺一番,除非是京城以东的刺史职位,不然还不如在京城当个闲职。

  猛然间,有信使急呼、直接进入皇宫之内,扶余府的情报终于传递进来。

  “禀报太子,扶余府折冲都尉张东骏,杀死左右副手、以及乌刺史一干手下之后,从府州率领亲信逃离,眼下已经不知所踪。”

  听到消息,皇宫内一片哗然。

  这个都尉要干什么,难道是疯了不成?

  回想起李悦信中所说,幸好大军已经被他控制,不然一千多兵马引发的混乱,也是不容小觑啊。

  左相观察了一下太子,发现对方脸上没有任何的慌张,眼神中隐隐还流露出了惊喜,当即心中明白了几分。

  “禀报殿下,老臣有一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国相但讲无妨,诸位尽管畅所欲言,我虽无国主身份,但只要对百姓有利、对江山有利,谁的意见都会采纳。”

  不得不说,大玮瑎的话赢得大部分人的好感,不过有人也从中听出了隐藏的含义。

  左相点了点头,高声说道。

  “老臣也听说过李悦,此人年纪虽小,却是一名干才,把一个小小的县城打理的有声有色,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唐人,就连一些土人部落也被聚拢在了一起。”

  这些东西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只要是有心之人,都能从扶余县打听出来。

  话音落下,让一部分人点了点头,显然对于李悦也很是欣赏。

  “老臣的意见是,扶余府地处偏僻之地,加之毗邻契丹,不如我们索性也学那唐国,建立一个羁縻之地,让唐人管理唐人,只需岁岁进贡,奉我渤海国为主即可。诸位意见如何啊?”

  众人听了纷纷议论起来。

  “左相言之有理啊。扶余府本就荒芜一片,对朝廷简直就是一根鸡肋,以往每年调拨的钱粮无数,可朝廷只是收获了一堆麻烦而已。”

  “老夫觉得可行。左右是我渤海的羁縻之地,有他们存在也算给渤海增添了一道屏障,如果治理得当,我们再收回来便是了。”

  不得不说,起家于白山黑水的渤海人,被眼界束缚了思想,这些年的荣华富贵,更是把他们的进取心都侵蚀没了,不然也不会只是固守在东北一角,国土面积没有增加一点。

  听着众人的议论,太子心中愈发激动,如此一来,送出安居骨旧地、以及铁利一带的苦寒边疆,恐怕也是水到渠成了。

  朝堂上的利益一直是各方争夺的焦点,往往一块肥肉要经过多少次利益交换,才能最终达成共识。

  而扶余府这根鸡肋,竟然在一个时辰之内便被甩了出去,甚至连安居骨旧地、铁利府两地,也一并通过了提议。

  不过有一点,新设立的扶余府完全自力更生,不过在军事上要听从渤海国的指挥,一旦境内发生战事,可以充当后备军事力量。

  消息很快便传回扶余,看着面前的赏赐,李悦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印信、官服,所有代表身份的物品全部焕然一新。

  让李悦更意外的是,太子提前实现了承诺,虽然只是个虚职,可是扶余县候这个名头,可比县令威风多了。

  对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来说,这个县候的册封,不过是太子用来安抚对方的手段罢了,左右也不用朝廷出钱,只是多了一个称呼而已,就算是封为扶余可汗,大家伙最多也就是当做笑话来看罢了。

  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施展拳脚,三地被定为羁縻州,李悦除了高兴就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杨礼明显闷闷不乐。

  “杨伯伯,小子看来,把咱们看作外族你也不必放在心上,咱们获得的实惠可是实实在在的啊。”

  杨礼瞪了李悦一眼,极其不满地说道。

  “小子,你懂什么。古树有云,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在唐国,只有那些蛮夷治理的地区,才会被定为羁縻州来看待。”

  “如今渤海国根本就是把我们视为低他们一等种族,这怎么能不让老夫生气呢。”

  李悦缩了缩头,老头对于身份看待的太重了,如果说给他整个东北地区,就算是再低三下四一点也乐意,在这个时代,最终还是凭借着实力来生存的。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海东青又飞回来一只,带来了何昱的亲手书信,这一路上虽然坎坷波折,可毕竟是随着使团安全到达了长安。

  陛下完全没想到,皇后居然到了万里之外的东北,更没想到渤海国还记得自己这个皇上。

  正式册封了大玮瑎、承认他国主的同时,也暗中给李悦一封密报,只等到合适时机,才能向世人展示出来。

  相比刚刚获得的扶余候爵位,李悦更加看中皇上的封赏,不仅是因为来自唐国的认可,更是因为来自何昱的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