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反其道
作者:温瞎猫      更新:2022-06-06 02:04      字数:2876
  齐国民有些好笑,示意马谡接下往下说。

  马谡深施一礼,道:“大人,曹操为人素来多疑,当年接受张绣之降就被反扑一刀,猛将典韦命丧宛城,子侄皆丧命几不保,近来曹操声势愈强,戒心愈重,所信任将领无非诸曹诸夏侯,其次于禁、李典等亲信原从部属,降将如张辽、张郃、臧霸诸辈,俱不得放手重用,至于张绣、张燕、马腾之属,更是以敌寇视之。

  眼下刘琮又是新降,荆州拥众十数万,兵精粮足,先州牧大人又深得荆襄父老欢心,虽然刘琮诚惶诚恐,曹操却绝对不会对完全放心,且据我所知,荆襄诸将大都不甘就此束手降于曹操,不过迫于蔡瑁蒯氏兄弟所逼,刘琮暗弱,不得已这才降与了曹操,其实心中大多不服含愤。

  而大公子刘琦出镇江夏,威名日盛,长沙刘磐是先州牧大人亲侄,也一向与蔡氏不睦,手下亦不乏精兵良将,此二人都绝无倒向曹操的可能。只消使君大人一声令下,此二子必能听命于使君大人,戮力破曹,而曹操当下既未能收服荆襄诸将,又贪功追击使君大人亲至长阪坡,一旦久战不克,必然心生去意……”

  马谡的话绕了一个大圈,最后只说明了曹操心怀狐疑根基不稳的事实,最后,马谡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谁也没曾想到的一个大胆建议,毫不客气的说,马谡一点也不将曹操的百万大军放在眼里,用伟人的话说,就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这让齐国民对马谡的好感大增,虽说历史,“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就是自己送给马谡的生命标签。

  不过看得出来,几乎没有人将马谡的建议放在心上,只是对一个后生晚辈,还不是刘备军正式成员的马谡,大家都给他留点情面,没有直接为难他。

  曹操跟刘备,彼此太熟悉了,若要一举消灭这个平生劲敌,没有绝对的兵力,曹操都不做这样的奢望。即便是主公受重伤刘备军士气低落,曹操亦不敢大意,几乎是将他所有的机动力量都压到当阳一带,欲图一劳永逸,解决刘备军。

  至于荆州降军也有十数万,不过曹操却不敢拿他们来做前驱,概因刘备军与荆州军,本就是血肉相连的。

  刘备自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从汝南退往荆州依附刘表,被刘表接纳并拔了新野让他驻兵,代荆州把守北大门以来,刘备军与曹军多有交锋,荆襄诸将大都与刘备相熟,荆州军与刘备军互相配合,刘备军中士卒大多也都是荆州本地人,要荆州军来攻打刘备军,无疑是自找不自在。

  此次曹操大举进逼,本来刘备也不放在心上,兵来将挡,不外乎与曹军再战一场罢了。然而刘表却在这个时候突然病亡,没有留下任何的遗嘱给刘备,便是长子江夏刘琦,侄子长沙刘磐,也是只字未提,而掌握荆襄军事大权的蔡瑁又一向视刘备为眼中钉,素有威望的蒯良蒯越兄弟也对刘备一直很冷淡,为稳妥起见,刘备一面急请襄阳派遣援军助战,一面部署从新野撤离。

  很快的,便传来蔡氏、蒯氏拥立刘琮为新任荆州牧,不但直接撇开手拥重兵驻守江夏重镇的刘表长子刘琦,至于刘备和长沙刘磐这些刘氏族人,蔡瑁等人则根本就没有知会一声。察觉情形有异,刘备当机立断,撤军离开新野,以避曹军锋芒。

  临近襄阳,却得到晴天霹雳的一个消息:蔡瑁与蒯良蒯越兄弟怂恿威哧刘琮归降曹操,见面礼,便是刘备所部!

  刘备勃然大怒,亲往襄阳质问刘琮,然而面对单人匹马的刘备,襄阳城如临大敌,大门紧锁,大将文聘亲登城头重甲严装,刘琮连个影子也不见,前狼后虎,形势危急,刘备不得己只能再次撤军南下,一边着人火速联系刘琦和刘磐,告知襄阳之变,并请他们出兵策应自己撤离。

  只是还没等来刘磐刘琦的回应,刘备在长阪坡遭遇了一场大败,士卒散亡殆尽,刘备这个做主公的更是身负重伤,不得不在长阪坡停留,就此被曹军死死拖住,眼睁睁的看着退逃的机会一点点的消失。

  这个时候,正常稳妥的选择莫过于轻装东奔逃往江夏与刘琦会合,至于其他的侃侃而谈,无疑都是极大的冒险,再没有什么事比保命更重要的了,更何况刘备军屡败,士气低落。

  齐国民却同意了马谡的大胆建议,战场之上,瞬息万命,逃命也分很多种,而丢弃老弱家眷匹马单人撒丫子跑路,纵然能跑得掉,也是伤筋动骨,无气大伤了。

  而且,齐国民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东吴的鲁肃只怕已经在路上了,自己绝不能以溃兵败将的面目与这位孙权的主心骨见面的!

  徐庶虽然跟老母失散而意志消沉精神恍忽,然而他本是才智高绝之士,稍一回过神来,便很快的就明白了马谡这一番话的意图,干涩的嘴唇动了几下,似是想要说些什么,最后却还是什么也没说。

  或许他也没有主意吧。

  忠孝难两全,想来已经是打定主意要弃刘归曹了吧?齐国民暗里轻叹,徐庶只是在去与不去彷徨无措间,开不了这个口罢了,想必若非是自己这个主公伤重垂危,生死悬于一线,只怕他早已如历史上的那般,辞别北去了。

  此时的刘备军人才奇缺,中可以参与议事谋划战略的才智之士也不过徐庶、诸葛亮二人而已,徐庶之才略或许不如诸葛亮,然而即便是后来蜀汉集团鼎盛时期,徐庶之才智也绝对是排得上前五位的,比之眼前的马良马谡兄弟,更是高出不止一筹。而且历史上的徐庶仕曹后也并非如演义中所述的那般“一言不发”,而是以他敌营半路来投之身,又是出身庶族,孤立无援,竟而只手独身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位尊权重,颇有建树,其才具努力,可见一斑。

  对于这样的贤才,心知蜀汉后来人才凋零之苦的刘备自然没有放他离去的道理,凭着马谡在一边侃侃而谈,议事画筹,却一直没少关注着徐庶。

  或许是意识到了主公对自己的期待,犹豫挣扎中的徐庶脸色更是苍白,脸上愁苦之情更甚,却始终只低低着头,不敢看刘备一眼。

  看着齐国民若有所思,简雍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挠了挠后脑勺难得的一本正经:“玄德,这娃儿主意好像听着不错,可是这么一来,我们人就又少了,想逃了曹操追击就更难了,而且,我先声明,你爱上哪哪去,我得先走,你知道我老酒鬼可不是上阵杀敌的料!”

  弃主逃命的话,也就简雍能这么理直气壮的嚷出来。

  “走?”听着简雍这么委屈的语气,齐国民不禁莞尔,哈哈大笑:“季常,公祐他们是得先行一步离开这是非之地,子仲也一起走,宪和,你和我却还走不得。”

  在刘备军中,简雍绝对是个异数,他与刘备是自少年时代就相知相熟的老伙计,一起织席贩履一起斗鸡走狗,生性极是恢谐洒脱,最是好酒无度,无日不醉,难得不醉时放荡不羁,醉后更是简傲跌宕,刘备也拿他没办法。算来简雍与刘备相知相交已有三十余年,自幽州涿郡老家一直跟到荆州,水里火里从来不离不弃,是刘备军中除了关羽张飞之外最老的老资格,谁的帐他也不买,有时候呼刘备“主公”,有时候兴趣来了还如少年时代那般,大大咧咧的勾肩搭背直称刘备的字。

  “那不行!”听着要将自己留下来,简雍脑袋摇得拨浪鼓似的,连连后退,瞪目大急:“我老胳膊老腿,骑马都不利索了,你让我留下来,不是存心害了我!”

  齐国民哈哈大笑,随着简雍这一闹,愁抑的心情一扫而空,走过来亲热的拍了拍简雍的肩头,笑道:“若是可以,我也想让你先走了,不过要有个人出使曹营与我约见曹操,你却是最合适的人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