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联姻
作者:海压竹枝      更新:2022-06-05 22:51      字数:2962
  回到丰京已是七日后。

  紫薇宫中,瑶华看书写字、练功冥想,每日传授阳泽武功,有兴致时与银楼过过招,甚是悠闲惬意。

  他们出去的这段日子,京城发生了许多事,其中最大的一件要数户部尚书的倒台。淑妃娘娘的亲兄长、户部尚书韩熙瓒因贪污军饷,被下属户部侍郎何年告发,何年出示了确凿证据,韩尚书假公济私、大肆敛财。正德帝震怒,不顾淑妃娘娘痛哭哀求,将韩熙瓒免职下狱。经大理寺审讯后,韩熙瓒认罪,被抄没全部家产,全家流放北部苦寒之地。

  瑶华在深宫也闻听此事,对银楼淡淡道,请何侍郎耐心等待,日后定有他高升之日。

  正德二十年十月二十日,发生了件震惊朝野的大事。

  梁国元熙帝派礼部侍郎钱允明出使大齐,至丰京紫薇城向正德帝递交国书,言华阳长公主静容婉柔、风华幽静,愿求娶为后,并归还宣邑、临湘、渔阳三座城池以表诚意,从此梁国将与齐国永结秦晋之好,望正德帝许之。

  正德帝举着国书目瞪口呆,紧急召见群臣商议此事。百官顿时炸开了锅,以李丞相为首的反对派和王太傅为首的赞成派争得不可开交。

  李丞相坚决反对,他慷慨陈词,瑶华贵为嫡长公主,怎能和敌国皇帝联姻?齐国从未有嫡公主远嫁别国的先例,只怕天下人会认为陛下是为了三座城池使公主和亲,有损大齐的尊严与声誉。

  户部侍郎何年道公主重伤梁帝令玄甲军退兵,只怕梁帝是狼子野心,使计将公主骗至梁国,以便对她折辱报复。

  明德皇后的老父、瑶华的外祖父、大学士陈敦儒久不理事,也在朝堂上老泪纵横,道公主乃明德皇后唯一的女儿,怎能远嫁敌国?只怕公主远嫁,皇后在天之灵也不得安宁。

  正德帝听了此话长叹一声,垂首不语。

  更有人建议大齐可与南越联姻,南越已向齐国示好,璟王极有可能登位,联姻后必会善待公主,两国结盟共抗梁国,梁国不足为惧。

  也有大臣质疑,皇帝娶别国公主也有先例,但断不可能以后位相许,以保证皇室的血统纯正,梁帝此举看似有诚意,必暗藏阴谋,绝不能信。

  另一方,以太傅王桢为首的赞成派据理力争。

  王桢道梁帝以后位求娶,足以见他对公主的尊重与诚意。两国联姻能保大齐平安,待日后公主诞下嫡子便是陛下的亲外孙,血缘亲情割舍不断,梁国必与大齐更加交好。

  工部尚书指出梁国对大齐虎视眈眈,此时主动示好已是两国言和的大好时机,且不费一兵一卒就可收回三城。若陛下拒绝,激怒梁帝,只怕玄甲军会再次出兵。

  出人意料的是卫王叶临风也赞同联姻,他道公主绝代芳华,梁帝倾慕她也是情理之中,且公主敏慧,嫁到梁国必会使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创天朝佳话。

  正德帝在龙椅上坐观大臣争执不休、唇枪舌战,他以手支额,心烦气躁。吵至傍晚也未能争出个结果,便道退朝,明日再议。他也不召瑶华,径直摆驾紫薇宫。

  瑶华正在教阳泽轻功,听闻皇帝来了忙起身相迎。

  正德帝愁眉紧锁,命所有人退下。他长叹一口气,坐下后瞧着她,神色沉郁,久久未开口。

  瑶华尚不知萧衍的国书已送来,见他神色凝重,料到必是发生了大事,忙奉上清茶道,“父皇为何事如此烦忧?”

  正德帝接过茶喝了一口,“你先坐下。”

  瑶华隐约也猜到了,坐在椅上,手指绞住了裙摆。

  “今日,梁帝派使臣递交国书。他在国书中说要娶你为后,还允诺会归还三城,从此与大齐永结秦晋之好。朝臣们争执了半天,唉!朕……朕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

  瑶华并未露出惊异之色,垂下了头,沉默不语。

  她看起来柔顺乖巧,正德帝于心不忍了,叹道,“瑶华,你是父皇最疼爱的女儿,朕答应了你的母后要让你一世安稳,也说过不会使你远嫁。罢了罢了!此事不再议了,明日朕就回绝梁帝之请。”

  瑶华抬眼看他,清澈的眼睛未显露一丝情绪,“父皇要如何拒绝?”

  “断然拒绝恐会令他不满,拿此事做文章,对大齐不利。但若你已有了婚约,他便不占理了。”

  瑶华了悟,微微一笑,“父皇可有了合适人选?”

  正德帝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见瑶华询问,忙说了出来,“朝中的年轻才俊便属临风最好,可你们是叶氏同宗。但天朝大陆皇族同宗也有成亲的先例,当年齐煊帝就是娶了堂妹晋城郡主为淑妃,别国皇族也有先例。朕属意临风,你们又亲近,要是能拒了梁帝,臣民议论就议论吧,你若愿意,朕立刻为你们赐婚,昭告天下。”

  瑶华淡淡地笑着,看起来她并不抵触,正德帝不禁松口气。

  瑶华沉默片刻,款款起身,后退几步向正德帝拜下去,郑重道,“父皇,儿臣愿嫁梁帝。”

  正德帝呆住了,急忙道,“什么?瑶华,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父皇,请听儿臣细说。一来他以后位相许,天子无戏言,此事若成,我身为大齐公主又是梁国皇后,将登上女子至尊之位。二来联姻可暂保大齐平安,儿臣身为父皇的长女,理应为父皇分忧,为国效力。三是儿臣嫁去梁国,若梁国有了异动,也可及时将讯息传给父皇,让父皇早做准备。再来此次是梁国主动与大齐交好,日后若梁帝变卦再攻大齐,便是他毁约在先,到那时天下皆知梁帝言而无信,他再想征天下可就失了民心了。还有一点,梁帝尚未册立后宫,儿臣嫁去若能诞下嫡子,必竭尽所能使他登上储君之位,下一任帝王身上流着一半叶氏皇族的血,对咱们大有裨益。请父皇三思,联姻对大齐有利无害,儿臣请父皇同意梁帝所请。”

  她深明大义,一心只为大齐考虑,正德帝听着更加不忍了,上前想要扶她起身,“你自出生便去了天阙,朕从未照拂过你……若使你远嫁敌国,朕怎对得住你?更对不住柔嘉……罢罢,此事作罢!”

  “儿臣无怨无悔,若能保大齐平安,想来母后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请父皇应允!”瑶华再次深深拜下去,伏地不起。

  正德帝看着她的身影犹豫着,过了半晌,终是上前扶她起来,“瑶华,你真是父皇的好女儿!先依你所言,今夜你好好想清楚,若改变主意了,明日一早去告诉父皇。”

  瑶华答应着,送他出了殿门。

  终是等到了这一日!她取出独幽,端坐于案前慢慢拨动琴弦,心里愈发沉静,静待明日佳音。

  第二日早朝,正德帝颁下诏书,以宣邑、临湘、渔阳三城为华阳长公主的封邑。天朝大陆数千年来以城池实封的公主,瑶华是第一位,其势超越亲王,荣宠至极。正德帝同时宣布同意元熙帝之请,与梁国联姻,道此事已决不必再议。

  李丞相当即反对,道公主回宫不过数月时间就要和亲敌国,怎么向天下人交代?

  正德帝严厉斥责李丞相,道谁再议此事便是藐视天子,立即下狱治罪,百官只好闭口不言。

  过了不久,梁帝求娶公主的事传遍大齐。民间议论纷纷,公主远嫁敌国,纵以城池为封邑,纠其实质也是和亲。此去梁国前路漫漫,不知以后公主的命运会如何,许多人为她担忧叹息。

  梁帝委派礼部尚书周吉仲负责婚礼纳采、问名、纳征、请期等事宜,并亲自修书一封向正德帝致谢,信中以小婿自称。

  同为天子,正德帝的辈分突然高了一辈,顿觉畅快许多。齐人最重视礼仪,见梁帝有礼有节,诚意十足,反对联姻的声音渐渐消散。

  正德帝命礼部、户部与梁国共议婚礼之事,因他对瑶华又爱又愧,为她准备的嫁妆超越祖制一倍。谏官上书劝谏,正德帝也不听,又将明德皇后的嫁妆悉数给予瑶华。

  齐国密探回报,梁国朝中反对联姻之人众多,但梁帝铁腕御下,众臣敢怒不敢言。

  御史大夫梁从诫反对最为激烈,极力劝谏,但梁帝不纳。梁从诫回府后竟悬梁自尽。梁帝厚抚其家人,但仍一意孤行。

  又有中书舍人魏无忌上表陈情书,声泪具下以利害关系劝谏,梁帝将其撤职,于是梁国朝中反对之声也渐渐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