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冷浸溶溶月
作者:海压竹枝      更新:2022-06-05 22:49      字数:3707
  含元殿上。

  正德帝端坐在龙椅上俯视百官,威严肃穆。

  李丞相一夜未眠,终于盼到了早朝,等不及皇帝发话就上前禀道,“陛下,威武大将军已卒,梁帝虽给了七日之限,可七日过后玄甲军必会攻城。今日已是第四日,赤羽军由谁率兵迎敌,可要早日定下才好。”

  正德帝缓缓环视下方,“爱卿说得极是,谁去呀?”

  文武百官头垂得不能再低,大气不敢出,都盼着某位同僚能主动请战,可静默半天竟无一人站出来。

  正德帝稳坐帝位二十年,又岂不知臣子心思,冷眼觑着下边,禁不住冷嗤一声。

  此次梁帝御驾亲征,玄甲军士气高昂、所向披靡,接连攻陷大齐五座城池,大军直压汾阳城外。赤羽军统帅、威武大将军赵承义率军迎战,汾阳城外两军对战时,赵承义战至力竭,亡于梁帝剑下。

  梁帝下手狠绝,却道赵承义戎马一生,受天朝百姓敬重。今日他为国捐躯,玄甲军也深感悲痛,故息战七日,待赵承义下葬后再谈攻城事宜。

  七日之限,玄甲军正好休整,又博了仁义之名,一举两得。听闻梁帝二十才来岁,却用兵诡谲、剑法卓绝。大齐此次若无统帅与其抗衡,汾阳城破后,玄甲军直捣大齐国都丰京城,大齐必亡。

  四日前,卫王叶临风在朝堂上请缨出战,被正德帝一口回绝,道卫王府仅此一脉,若有折损将无颜面对早逝的皇兄。

  而今日满朝文武竟无一人主动请战,正德帝不禁灰心丧气,悔恨自己沉迷于太平盛世导致今日无将可用,唉!

  李丞相回禀道,“陛下,卫王文武双全,可堪一用。犬子李修文跟随大将军多年,也可一试。”

  话音刚落,兵部尚书崔呈秀出列禀道,“玄甲军三十万,赤羽军少了近十万且损伤惨重。大将军为国捐躯后,赤羽军士气低迷,若无万全把握,绝不能草率迎战。汾阳若被攻陷,咱们可没有退路了呀!”

  李丞相顿觉逆耳,愤慨驳斥,“战不战岂是你我说了算的?玄甲军此刻就在汾阳城外虎视眈眈,三日后就会攻城!与其贪生怕死、瞻前顾后,还不如决一死战,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你身为兵部尚书竟发无能之言,倒是灭自己士气,长敌军威风!”

  崔呈秀被他挖苦,急怒攻心,一撩衣袍跪拜在地,“陛下!臣虽不才也有带兵经验,臣愿率兵出战!”

  正德帝却不以为然,摆了摆手,“此事再议。诸位爱卿,瑶华公主今日回宫,午时你们都随朕至承天门迎接公主。”

  立时间,大殿上一片哗然,瑶华公主?明德皇后之女?今日要回来了?众臣面面相觑,如雷轰电掣般呆住了。

  年岁长的臣子是知道瑶华公主的。十七年前,明德皇后诞下瑶华公主后薨逝,公主从此不知去向,这么多年来是生是死无人知晓,也无人关心,大齐早已忘记这位公主,年轻些的臣子连瑶华公主之名都未听过。

  巳时三刻,君臣浩浩荡荡在承天门下等候。贤妃娘娘执掌后宫,也率后宫妃嫔、皇子公主在一旁相候。

  众人翘首以盼,对即将到来的公主充满好奇,暂时将汾阳城外的敌军抛到了脑后,只有李丞相长吁短叹干着急。

  等待的时间过得极慢,难捱得要命,众人伸长脖子瞅来瞅去,终于听到远处传来“踢踏踢踏”的马蹄声。

  来了,来了!听到动静,正德帝紧张地向前走了几步,身后百官踮起脚尖睁大眼睛张望了,恨没有生对千里眼。

  两骑快马奔驰而来,越来越近。众人认出一人是叶临风,另一人身着紫衣、长发飞扬,必定就是瑶华公主了,可公主归来竟不乘轿撵、不设公主仪仗?

  待奔到近处,两人将马驭停翻身下马。

  女子和叶临风缓缓而来,身姿轻盈飘逸,待看清她的面容,众人惊得屏住呼吸,她竟如此美貌!

  她约十六七岁,肌肤胜雪,容色绝丽,眸光如水,自有端严之相,令人不敢逼视。

  李丞相等年岁长的臣子看呆了,女子的容貌酷似明德皇后,仪态端庄恍若明德皇后再临。

  女子走到正德帝前,漆黑的眼中不是初见时的陌生抑或喜悦,而是沉静悠远,甚至可以说是冷漠。

  “父皇。”她躬身欲拜,正德帝早上前扶起。

  “瑶华,你终于回来了!朕盼了好多年,你……你都长这么大了!”正德帝的声音颤抖,情绪极为激动。

  百官立即躬身齐声高呼,“恭迎公主回宫!”

  起身后端详公主,她的目光清冷疏离,面对天子和重臣也不见丝毫怯色,饶是浸淫朝堂多年的老臣也看不出她此时的情绪。

  又见过妃嫔和皇子公主,正德帝亲携瑶华之手,由宫人内侍簇拥着向紫微宫而去,留下一干臣子愣在原地。

  百官心中无数疑惑,追着李丞相目光殷殷,盼他能解答一番。

  李丞相摇头苦笑,“老夫也不知陛下此举何意,圣意不可揣测,你我且等陛下示下吧!”

  紫薇宫乃明德皇后生前的寝宫,大齐皇宫紫薇城便来名于此,可见紫微宫之美轮美奂、光彩夺目。

  自明德皇后薨后,再无妃嫔入住紫微宫。贤妃娘娘执掌后宫,因她是明德皇后亲妹,不忍见紫微宫日渐冷清,于是命宫人定期修缮,又移来牡丹、桂树、海棠等各类花木,一年四季花开不败。如今正值初秋,海棠和桂花开的热烈,满宫桂花飘香。因瑶华回宫,贤妃又开启内库,亲自挑选珍宝修饰,端的是精美绝伦,奢华中又不失雅致。

  公主是皇后亲女,住紫微宫也十分相衬。

  昭阳殿内,瑶华容貌绝世,气度高华,伫立于殿中,骤时奇珍异宝都失去了光彩。

  正德帝命众人退下,只留叶临风和贤妃在殿中。

  贤妃自看到瑶华就喜极而泣,精致的妆容也有些花了,手执绢帕默默拭泪。

  和他们激动的神色相比,瑶华平静淡然,也不说话,静静地站着。

  正德帝瞧着她的容貌和明德皇后十分相像,气质却截然不同。明德皇后慧黠灵动,总是笑吟吟的,眼波流转,玉音动人。瑶华却出尘如仙,有“冷浸溶溶月”之感,美极清极冷极。

  转念想到,瑶华自小便在天阙,未曾沾染尘世气息,理应如此。天阙离丰京城有三日路程,瑶华和叶临风提前回宫,虽有宝马也是日夜兼程。想来瑶华虽出尘绝世,心中还是记挂着紫薇城内的父皇,正德帝念及此便觉开口极其艰难,可是为了大齐,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口了。

  瑶华默默听着,不时点下头。

  叶临风这几日一直赶路,终于放松下来,见贤妃娘娘悲喜交织,笑着劝慰道,“娘娘,您的妆容都花啦!公主姐姐回来了,咱们高兴才是。”

  贤妃轻拭眼角叹道,“你说的在理。本宫今日见到瑶华太高兴了,若姐姐……姐姐见了她该多高兴啊!唉!想到姐姐本宫心里又难过。”

  正德帝已说完正事,温言叮嘱瑶华,“你一路奔波劳累,快休息一下,晚间朕再来看你。”

  又转头对叶临风说,“临风此行也辛苦了,去流光殿歇着吧。”

  叶临风忙答应。

  贤妃十分不舍,泪眼婆娑地和瑶华道别,“瑶华,你先歇息,晚上咱们再见。”

  正德帝无奈道,“走罢,不急在一时。”

  三人离去后,瑶华未召唤宫女,到窗边的贵妃榻坐下,目光慢慢扫过殿内。

  十七年前,明德皇后在殿中孕育了她,十七年后自己回来,可世间已无明德皇后。她不禁生出悲凉寂寥之感,内心深处终是柔软了,轻轻说道,“母后,我回来了。”

  过了片刻,两名宫女过来请瑶华沐浴更衣,却见她倚在榻上,乌云般的长发垂坠下来,似轻云出岫,闭着双目神色安详,已睡着了。

  宫中最不缺美人,可安睡的瑶华宛若仙子,宫女竟不忍去叫醒她,生怕惊扰了她的美梦。

  正迟疑间,瑶华蓦地睁开眼睛,一双眼眸瞬间恢复清明,射出璀璨光华,“何事?”

  宫女芷淇被这眸光注视,顿觉瑶华气势逼人,忙垂下了头,“奴婢来请公主殿下去沐浴更衣。”

  “嗯。”

  瑶华起身,芷淇才舒了一口气。

  第五日,暮色降临,华灯初上。

  因公主回宫,皇帝在上阳宫观风殿举办晚宴,宴请文武百官和内外命妇。

  连日来,丰京城内愁云惨淡,今夜,紫薇城终于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百官陆续到达,以李丞相为首依次入座,七日之限仅剩两日,今夜竟还大宴群臣,众人议论纷纷,但都猜不透皇帝的心思。

  紫檀雕花嵌螺钿围屏将大殿一分为二,后宫嫔妃和外命妇与男子分开,于另一边落座。

  少顷,太监尖利的声音响起,“陛下驾到!”

  众人起身垂首恭迎。

  正德帝步入大殿,身旁的华服女子正是瑶华。

  她身着浅紫色曳地长裙,宽大的袖口上金线绣有繁复华丽的牡丹花纹,乌发垂到腰际,戴一顶牡丹花枝金冠,金冠上牡丹花朵接连缠绕,每朵花的中心镶嵌着各色宝石,在灯光下闪耀着璀璨光芒,此外更无一物妆饰。

  她高华典雅的气质在皇帝的龙威旁丝毫不落下风,双目似星子,顾盼之际熠熠生辉动人心魄,偏偏神色清冷至极,令人不敢亵渎。有文臣不觉想到名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用来形容公主最合适不过。

  正德帝携瑶华坐上主位,众人随之落座。

  李丞相一直为战事忧心忡忡,见皇帝对公主很重视,心中暗自揣测,难道让公主归来是要联姻?

  梁帝二十岁出头,或许正德帝欲缔结两国亲事,解战事之困呢!皇帝和公主的身份甚是相配……瑶华乃嫡公主,尊贵无比兼姿容绝代,梁帝定会同意!李丞相不禁佩服自己,终于揣摩到皇帝心思,捋着胡须得意地笑了。

  正德帝瞧着满脸狐疑的臣子,哈哈一笑朗声道,“诸位爱卿,公主回宫是大喜事!朕非常高兴!来,把酒满上,第一杯酒欢迎公主回宫!”

  众人举杯齐声高呼,“恭喜陛下!欢迎公主回宫!”说罢一饮而尽。

  刘公公忙将皇帝的空杯斟满,正德帝又高举酒杯,“第二杯酒为我大齐祈福!朕相信,大齐一定会转危为安!”

  众人高呼,“天佑大齐!”

  正德帝紧接着举起第三杯酒,俯视众人沉声道,“这第三杯酒,是为公主和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