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为民除害
作者:鹤仙姑      更新:2022-06-05 01:12      字数:2433
  此话一出,有聪明点的人似乎意识到了不对劲。

  另有不明所以的人,瞧见了晁英光这脸色转变之快,更是一惊。

  要知道,这位晁尚书,可是朝中“铁骨铮铮”之人呐。

  面对如此心狠手辣的当今陛下,都敢直言不讳。

  可如今面对长宁郡主,竟还给夸上了。

  她听晁英光对自己这番肯定,却并未骄傲。

  还是保持着谦虚,对晁英光微一颔首,“晁尚书谬赞。”

  晁英光此时哪里还管谬不谬赞,只打心眼儿里的欢喜,仿佛余生又有了新的奔头、新的希望。

  而她此刻也为晁英光感到高兴,更加高兴,姜家又得多一桩麻烦事喽。

  可她倒也并非全然放心大胆,还是隐隐有些顾虑。

  虽说此时晁英光并未意识到什么,但难保回到家中细想之下不会发现。

  她一个郡主,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毕竟关系到国库,至关重要,这些要事除了百里昭和姜曹,便只有户部尚书戚阳平知晓。

  旁人就连打听的渠道都没有,她能知道得这么多,难免让人怀疑。

  所以说,要让晁英光不去细想此事,把重点全然放在戚阳平身上,她就得为其添把柴加把火。

  便接着道:“如此,晁尚书可愿赞同长宁所言?”

  晁英光这时候面带微笑,对她也恭敬不少,当即道:“长宁郡主温良贤德,微臣自然毫无异议。”

  这就同意了?

  众人原以为,怎么说,二人还得再辩论一番。

  哪知这晁尚书不知怎的,忽然就像是唯郡主是瞻。

  从来未曾更改过的条规礼法,竟然,就这么三言两语的,给变了?

  她既然已经把事情说妥,便也没什么多的话,随即安静坐着,再不发一言。

  而余下的,便是关于祭典那日的细则。

  待礼部的人商讨一番后,一切便都定下了——

  十五日后,登柏山以祭先祖。

  一切已经商定好,众人便相继离去。

  待到晁英光起身时,她也跟着站了起来。

  “晁尚书,”她叫住了正要离去的晁英光,“可否方便同行?”

  她不是宫里的妃嫔娘娘,与朝臣走近,倒也没什么大的忌讳。

  只要注意分寸,男女有别就好。

  况且,晁英光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还这么七老八十的。

  如此一来,就算与她同行,也不会让人多想。

  晁英光实则从方才就发现,这位郡主似乎比旁人想的要聪明一些。

  虽说也算不得聪明绝顶,但说话做事嘛,倒也还合乎礼法规矩。

  虽说是听她说同行,便也明白,这实则是想留他说话。

  便是想,人前不方便说的话,人后才好多言。

  当即客气一笑,“自然。”

  待典堂中的人渐渐散尽,她才终于缓缓开口:“晁尚书自打回太祀之后,便一直在查令郎的真正死因吧?”

  此话一出,晁英光的脸色骤然一变,“郡主……难道也觉吾儿死得蹊跷?”

  这是反问,也是试探。

  晁英光这是想看看她对此事究竟是何态度,真正的想法又是什么。

  “令郎品行高洁,人尽皆知,”她却答非所问,并未正面回答晁英光的问题。

  晁英光也没有作何反应,只是接着道:“当日,所有人都看见了,是吾儿自己跳下去的。”

  她面无表情地看着晁英光,看晁英光平日里古板的老脸上,终于有了一丝黯然神伤。

  “无人推他,也无人害他,是他——自己跳下去的。”

  说道此处,晁英光的语气里竟有些哽咽。

  她也听出了晁英光的丧子之痛,只默不作声地听着。

  “我为官多载,自认堂堂正正,从来都是公正廉洁。我妻幼时与我相识,年少定情,后便只生了华清这一个儿子。”

  晁英光早年丧子之后,家破人亡。

  饶是之后再回太祀为官,将流放的亲人给寻回,但流放路途之远苦,也早已死得不剩几个。

  更遑论沦为官婢的那些。

  而就连他的妻子,也死在了回太祀的头一天夜里。

  “就差一夜,就差那么一夜啊,怀思她……怀思她就能回来了……”晁英光便说着,便垂下了头。

  她隐约瞧见他似乎在拭泪,语气里的哭腔已然尽显,却没有在她面前多加表露。

  这种情真意切的伤怀,是忍不住的。

  是啊,就差一夜,晁夫人就能回到太祀,能不再过苦日子,也能回到太祀城见到当初埋葬于此的儿子。

  被贬之官无诏不得回太祀,所以自打晁英光离开太祀城,连同妻子,也再没见过儿子。

  时光逝去,无人祭拜的晁华清坟前,早已是荒草一片。

  晁英光回到太祀,带着妻子的遗骸,同死去的晁华清葬在一起。

  而那之后晁英光也未再娶,更没有往家中再添奴仆。

  都说晁英光清心寡欲,如今已是淡泊如水。

  但她却能明白,那都是心死之人的无望,是对一切早已没了念想。

  估摸着,晁英光如今唯一的念想,便是能在入土前,亲眼看着害死他儿子的戚阳平父子没有好下场吧。

  “是无人推令郎坠楼,可令郎去了画舫,又发生了何事呢?听闻令郎从未出入风月场所,既是如此,又怎会一觉醒来出现于此,若不是因为令郎心性单纯,也不会因此就自尽,所以,并非眼前所见,既为真。”

  她听罢晁英光诉说完往事后,便开口。

  晁英光此时眉头一皱,抬起头来看她,“郡主为何要同微臣说这些?或者说,郡主您——想做什么?”

  怎么说呢……

  总不能告诉晁英光,他不想让戚阳平父子不好过,而她也不想让姜家父子不好过。

  戚阳平是姜草的人,那么为了让姜家不好过,就得让戚家不好过。

  如此一说的话,反倒显得她小气。

  不了解内因的晁英光也只会认为,她这是还记恨于姜家。

  她便只能说,“长宁,想为民除害。”

  就连一直站在身后不言的舒嬷嬷,在听见这句话时,眉梢都不由自主地抬了抬。

  晁英光更是微微一愣,又问了一遍:“郡主说什么?”

  她便又重复一遍,“为民除害。”

  “国库关乎民生军事,百姓若能少些赋税,国库若能充盈一些,不愁粮草,岂不更能壮大我璧国天下?”

  她如此冠冕堂皇,却又显得如此义正言辞。

  晁英光没想到,她的理由就这么简单,但——

  也这么合乎他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