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一三六 灭袁术1
作者:追云的星星      更新:2022-05-29 05:40      字数:1778
  公元196年,大统二年六月,因边境问题,邢道荣从百万大军中,调集了四十万军队,由国防部长太史慈任统帅,赵云、张辽、典韦、臧霸、李典、夏侯渊、管亥、王双、朱灵、纪灵、张成、刘伟十几员大将领兵出战,郭嘉、贾诩两位谋士随军出征。

  大军从戈阳、安丰、淮南、吴郡分兵四路,想要一举灭掉袁术,邢道荣还要求韩当、尹礼率领水师,全力配合陆军的进攻;至此,邢道荣的统一战争拉开了帷幕。

  袁术早已集结了六十万大军,由大将桥蕤、张勋、陈纪、韩暹、乐就、韩浩统领,袁胤任监军,阎象任军师;袁术还任命陈兰与雷薄领八万水师,应战邢道荣的海军。

  按道理来说,袁术的此种安排并没有什么毛病,可他忽略了东南方孙策的野心,豫章留下了杨弘和梁刚,都城寿春只留下了李丰和刘勋,这些都是袁术的败亡原因。

  邢道荣出兵没多久,孙策带领周瑜、周泰、黄盖、程普朱治等十余名将军,统领二十万兵马,五万水师,以张纮、顾雍为军师,从会稽郡、庐陵出兵,全力进攻豫章和潘阳郡。

  张辽、李典领十万兵马,紧紧两天的功夫,拿下了淮南国和吴郡的全境,兵锋直指丹阳。袁术在丹阳布置了十八万大军,大将陈纪、韩暹都有万夫莫当之勇,邢道荣的大军到来的时候,他们早已摆开了阵势,想要与我军一决雌雄。

  张辽和李典是骁勇善战之辈,他们的麾下士兵个个都身经百战,何况骑兵居多。他们排出雁行阵,以张辽和李典为雁头,向着敌军打起了冲锋。

  骑兵的威力岂是陈纪、韩暹之流所能抵挡,武装牙齿的士兵们,先是用弓弩射杀,接近敌阵时,再用短矛投射,短短几息功夫,袁术的军队死伤过半。

  袁术那些战死的士兵,死状很难看,大多数人被射成了刺猬,也有不少人被短矛戳透了身体,特别是那些新兵,早就被吓破了胆,再也顾不得将校的三令五申,放下兵器,转身就跑。有了第一个逃兵,就有无数个跟风,陈纪和韩暹急忙派亲卫阻止,亲卫们砍杀了几十上百人,见不到任何的效果,反而逃跑的人更多了,就连袁术最仰仗的两万丹阳兵,都没能承受的住这种压力,也迅速地往后逃窜;就这样,十多万军队,很快地分崩瓦解,能活着出去成了他们的奢求。

  人跑的再快,也跑不过四条腿的骏马,为了逃命,袁术的士兵不仅丢弃了武器,连身上的盔甲和自己的衣服都脱掉,就为了逃命时没有累赘。战场上就出现了稀奇的一幕,恐怕古今中外也很少看到,溃败了的袁术的士兵,光着白花花的屁股,拼命的往前跑;追兵已从两翼包抄了过来,逃兵们眼看着出不去了,他们立刻跪在地上乞降,没有一点军人的尊严。

  袁术接到丹阳被占领、十几万大军覆灭时,心里头在大骂邢道荣不止外,更多的是对齐军有一种畏惧。袁术的军队,前后两次被邢道荣打的屁滚尿流,自上到下流露出怯敌的情绪,士兵们厌战的思想尤为突出。

  坏消息像传染病一样,接连不断地到来,袁术感觉自己的末日已经到来。首先,邢道荣的大军突破了淮河,自己的十五万先锋军,被绞杀殆尽;其次,水师将领陈兰与雷薄,领兵倒戈,协同齐国海军侵占了庐江、临海两郡;最后就是叛贼孙策,趁自己出兵之际,侵占了长江以南的大量土地,势力进一步的扩展。

  屋漏偏逢连夜雨,袁术在皇宫内苦思冥想怎么破敌的时候,寿春城内响起了喊杀声。袁术以为是敌军攻破了城池,吓得他想要逃跑时,李丰跑了过来,禀报了事情的原委:

  城内制造混乱的不是别人,正是袁术收留的笮融,想当初笮融逃跑时,如丧家之犬,无人敢收留,袁术竟敢冒着得罪邢道荣的风险,不但收留了他,还准许他在扬州境内传教收徒,现在终于得到了报应。

  这次的动乱,教众们了秉承笮融的法旨,趁着袁术自顾不暇的时候,想要夺取扬州的政权;浮屠教的善男信女们,在扬州已有近三四十万之众,袁术的军队里也有不少的教徒,叛乱发生时,约有五六千人的士兵,参加在其中。

  教徒们越聚越多,寿春的守军节节败退,眼看要守不住皇城,好在刘勋带领五万余人的御林军及时赶来,稳住了阵脚,并开始有组织地进行了反击。

  御林军乃是袁术军中的精锐,大都是袁术的死忠,当他们得到袁术灭掉浮屠教徒的命令时,御林军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屠刀。由于大多数教众和百姓们夹混在一起,御林军根本辨别不出来,于是袁术又命令士兵,不论百姓还是教众,一律格杀勿论。袁术的这个命令一下达,整个寿春城成了人间的炼狱,到处都是杀戮,笮融和王朗也在这次屠杀中,彻底的四大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