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民意
作者:Humpy      更新:2022-05-27 14:18      字数:1204
  “我听父皇说过,当时消息传到京城时,朝野震惊。”沈长风道,“谁也没想到杨乾元不过区区一介书生,竟做成了五六代帝王想做却未能成功的事。”

  江湖的存在一直是朝廷的心腹之患。其忧患在于,尽管江湖有江湖自己的规矩,却与离国律法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只要江湖存在一日,离国境内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法正度直。玄玉门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却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离国的律法约束了百姓,却也放纵了江湖的一干人等肆意妄为。

  这些事情朝中人都知晓,历代帝王也都明白,但也只能止于“知晓”和“明白”,对于江湖,他们实在是束手无策。

  因为民意。

  江湖起源于民间的师承制,即所谓的“拜师学艺”。镖师教徒弟武艺,大夫教徒弟医术,铁匠教徒弟打铁……民间百姓不像王公贵族,他们的青年若想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除了入仕做官,便只有靠手艺吃饭一途。能人的名声在口耳相传间越传越远,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想拜入这些人手下学艺,逐渐地就聚集起人群,建立起规矩,这便是门派的雏形。

  在民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对于一个平头百姓来说,他自己或许不是江湖人,但他的远房表叔隔壁邻居家的二狗子很可能就是。因此,每当朝廷想要动手清理江湖时,民间反对的声音总是一浪高过一浪。

  最可怕的不是反对的声音,而是反对的行动。

  每次只要官府有所行动,就会有人去给门派通风报信,因为对于官府底层那些差役士兵来讲,他们的家人朋友很可能也是官方想要剿灭的江湖人之一。

  这样尴尬的情况,让朝廷如何着手?

  可是扬州不一样——在沈默与玄玉门的矛盾里,官府一直站在了民意所在的那边。

  沈默体察民情,施行仁政,受到百姓爱戴;安王妃温良贤淑,待人和气,能在安王府里做下人是扬州城里公认的好差事;沈瑞珺聪明伶俐,活泼开朗,是让街坊邻居都愿意特地关照着的小姑娘;还有那个役时不足十岁的小世子,安王府的惨案发生后,人们私底下都在责骂,说那冷血的杀手怎么下得了手……

  他们这些布衣黔首没什么本事,不敢与武功高强的江湖人正面对抗,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方式,为深受爱戴的安王府一家报仇。

  民意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初是他们把江湖扶植起来的,如今他们也能将它毁灭。

  安王爷的死讯一发,官府还没来得及有任何动作,扬州境内就自发地掀起了一场声讨江湖的浪潮。

  玄玉门在各地的据点被人团团围住,进出的人遭到万民唾骂;每个人都以与江湖有关为耻,劝说身边的人退出门派,远离江湖;甚至在杨乾元率兵清理境内残留势力时,每天都会收到大量匿名信件,举报隐匿起来的江湖人……

  清理进行得意外顺利。

  半年之后,杨乾元挥手让手下取下最后一块写着“玄玉门”的牌匾,望着空空茫茫的扬州大地,他蓦然想到沈默曾经说过的话。

  “现在百姓都站在我们这边,乾元你怕什么?”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可是它来得太晚,我已经失去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