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理想
作者:Humpy      更新:2022-05-27 14:18      字数:1690
  那是沈长陵第一次真真切切意识到,“死亡”这个词的意思。

  以前在皇宫里的时候,沈长陵的生活里其实并不缺少死亡。今天这个嫔妃想不开投湖自尽了,昨天那个太监手脚不干净被杖毙了……宫里永远不乏这样的谈资。或者说,这是被拘禁在那个华丽鸟笼里的人们的无聊生活里,唯一能够被作为谈资的事。

  宫里的人们平淡无奇地谈论着死亡,似乎逝者只是个与他们没有任何干系的陌生人。不过对于许多人来说,事情好像的确是这样。宫里的人,只算嫔妃娘娘们,加上冷宫里的那几位,就有六十多人,再加上宫女太监,林林总总能到个几百人。而其中受宠活跃的娘娘不过十人,除却他们,其他人平日里都大多待在自己的院子里,并不常出来走动。若不是认识的人,又有谁会去为一个栖居在宫廷角落的人的逝去而有所触动。

  沈长陵并不认识那些逝去的宫人,即使是事后从别人口里听到他们的名字,也感觉很陌生。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从未能从别人口中,听闻他认识的人的死讯。

  而侯斌的死,是第一次。

  “双瑞,你说侯斌他……为什么要死?”平日里胸有成竹的少年眼睛里第一次显露出了迷茫,“如果死了的话,就算他揭露真相的愿望能被实现,他也看不到了,不是吗?”

  为什么不再等一等呢?或许再等几年,就会有更有能力、更能让他信赖的的人出现,帮他揭露真相。或许再等几年,知府就会自己露出马脚。未来的事明明谁也说不清,来日方长,他为何要急于现在,以命相赌呢?

  “王爷,这世间有些事情,是一刻也等不得的。”老管家送了客回来,踏进正堂时,刚好听到沈长陵的发问,“比如百姓的生活,再比如天下苍生的性命。”

  “关于这事,王爷之前跟老奴提过几句。如果侯斌所言是事实,那每年在扬州地区的小范围水患就很可能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了。”老管家顿了顿,接着道,“扬州地区对朝廷的税收贡献居全国前列,故而十分受朝廷重视,各地每年得到的用于兴修水利、屯田建市的工事拨款,都属扬州得到的最多。即使每年还是会发生几次小范围水患,朝廷也只当是经费不足,下年会增加拨款。但侯斌却说他掌握着知府勾结外人、侵吞公款的证据,而且证据直接关系着的案子,是五年前的那起官银失窃案。老奴也不禁怀疑,是不是每年知府都从工事拨款中挪用了一部分官银,这才导致了那些小范围的水患,而五年前的案子,不过是一场揭开这些腌臜事的意外。”

  “而至于侯斌此人,老奴虽未得见,却也对他的所作所为甚感钦佩。他居住在扬州城里,按理说,这些水患带来的灾祸一辈子都轮不到他头上,可他却愿为了扬州其他地区那些素不相识的百姓献出性命。此等胸怀,未能入仕,实乃朝堂不幸啊。”

  “他说,‘治国平天下’是他的理想,而‘治国平天下’归根结底,便是要造福苍生。”沈长陵的声音闷闷的,他斜撑着头看向管家,“管家你呢,你会为了你的理想奋不顾身吗?”

  老管家已是知天命之年,头发花白,却仍精神矍铄。他慈祥地看着堂上的少年笑笑,道:

  “万死不辞。”

  静王宣布要接手调查油坊命案,消息传出的第二日,扬州城被另一个更劲爆话题所引爆,宛如一粒石子投入的湖面,消息和流言像那涟漪般一圈圈扩散到四方。

  “你知道吗,有人说咱们的知府大人贪污了修水坝用的白银,其它地方才闹水灾闹成这样……”

  大街小巷里都在议论这个事,随便抓一个路人来问,都能把知府如何贪污官银的过程说得有鼻子有眼。

  流言和议论到处都是,而跟着它们一起漫天飞舞,还有罗列着知府罪状和证据的白花花的纸张。衣衫褴褛的流浪儿们抱着一沓沓这样的传单在大街上肆意挥洒,有人对他们说,只要把这些印着字的纸发完,他们就可以得到五十文钱的报酬。

  衙役们都忙疯了,满大街追着这些孩子跑,抢夺他们手里的传单,一边还得忙着收集起散落在地上的纸张,生怕这些东西被更多人看到。

  而就在扬州城里一片鸡飞狗跳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包裹被悄悄放到了静王府门前。送包裹的人蒙着斗笠,宽大的衣服掩盖了身形,他轻轻敲了敲门,然后转身离开。

  朱红色的大门不久之后就应声而开,一位老者弯腰拾起地上的包裹,向着那人远去的背影深鞠一躬,默默地关上了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