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殿中献书
作者:丈量几寸心      更新:2022-05-10 23:33      字数:2345
  他实在想不清楚为什么当今圣上对郑注会如此重视,他不禁心想:“是不是郑注真的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奇才异能!抑或是真如坊间传闻里说的,是靠什么歪门邪术,蛊惑了圣心!”

  一时的臆测,短时间难以想清楚,仇士良也不再多想,对身后的小太监轻声道:“把东西拿过来。”

  那小太监闻言,立即朝仇士良快步走去,将一直端在手里的托盘交到了仇士良的手中。

  那是一个普通的上了红漆的木质托盘,托盘上面放着一碗参汤和几册书。

  仇士良整理了一下脸上的神情,端着托盘微笑着朝殿内走去。

  他走的很缓慢,脚步也很轻。

  看上去像是不想让人发现他的到来,但实际上却是故意让殿内的人看到他。

  “你怎么来了?”

  果然,他要的效果已经达到,大殿龙椅上端坐着的青年男子注意到了他的到来。

  只见那男子看上去年岁不大,却留着一撮不短的胡子,胡子修剪的很整齐,给人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

  而他的眼睛更是炯炯有神,盯着仇士良,神色严肃,不怒而威。

  这正是当今的大唐天子李昂,虽然至今才二十五岁,但已经当了整整八年的皇帝,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天家王者风范。

  纵然是仇士良这样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与他目光对视之下,也不禁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不敢多看。

  仇士良尽量自然地走到御案旁边,放下托盘,恭敬地将托盘里的参汤端到了青年男子的面前。

  然后微笑着说道:“这是御膳房特别熬制的,可以御寒,如今天冷,大家可要多喝一点。”

  李昂嘴角微翘,似乎不怎么高兴地道:“御膳房里的人总是喜欢说些花言巧语,说得虽然好听,实际上却没有什么用处,朕喝了这么多的参汤,也未曾见这些日子里夜里暖和了半点。”

  仇士良陪笑道:“大家说的是,不过这也是御膳房的一点心意,而且这参汤喝了有益无害,大家何苦为难这些做事的小的们呢!”

  李昂端起了面前的参汤,只轻轻地抿了两口,就放了下来,嘴里说道:“你们做什么都可以说是好心为了朕,可是朕的一片苦心又有谁能知道呢!再说了,朕什么时候为难过你们!”

  仇士良笑道:“大家的心里装着天下万民,为大唐国事操劳忧心!奴婢们都是些无能之辈,在大事上帮不上大家什么忙,也只能在这些小处着手了。”

  李昂忽然感慨道:“这世上的大事有哪一件又不是从小处开始的呢,能把小事做好已是不易了。但这世上有多少真正看实心用事的人,唉……朕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可用的良臣,朝中的百官怎么就不能理解朕的苦心呢!”

  仇士良闻言,立即想到了这青年天子的用意,他忽然上前轻声道:“陛下既得良臣,自可圣心独断,又何必听百官之言!”

  李昂皱眉道:“可是祖宗制度……”

  仇士良微笑道:“自古成大业、伟业、奇业者,无不借托惊世奇人,昔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之遇,千载传颂,当其时也,未必人人赞同,只因诸葛亮所成之事,而后世知之,故而交相赞许。”

  李昂不禁展颜道:“你的意思是先任用他去做事,等他做出了成绩,自然可以堵住悠悠众口!”

  仇士良笑道:“大家既然以为此人是良臣,自然可以做出一番事业,到时事业既成,百官当知大家识人之明,不复多言也。”

  李昂闻言,心中不由一震,心想:“这仇士良所言的确不错,若是郑卿能不负朕望,到时所谋大业既成,谁人敢说朕识人不明!”

  李昂看着仇士良暗暗点头,忽然他瞥见了托盘上面的几册书。

  他不由得好奇问道:“这些是什么书?”

  仇士良笑道:“老奴听闻大家近日在寻访通识周易的学者,今日老奴在长安东市新开的一家书店里找到了这么几卷书,似乎是贞观年间由孔祭酒领衔编撰的《周易正义》。老奴记得宫内的正本在当年玄宗出狩之时,被贼兵毁坏,这几卷书似乎正是宫内流出去的正本,故而买来献给大家。”

  李昂闻言,双眼顿时发出亮光,当即拿起最上面的一册书翻看了起来,他翻看了几页,却又将目光停留在了第一页上面,只见上面印着“育才书店印制,售价一百四十文。”

  李昂喃喃道:“育才书店?好像在哪里听过!”

  仇士良见李昂盯着第一页愣住了神,还以为出了什么差错,微笑着问道:“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李昂道:“朕记得这部《周易正义》一共有十四卷?难道这一卷书只收十文钱吗?”

  仇士良闻言,顿时舒了一口气,笑着道:“大家所言不错,这育才书店里卖的书的确要比其他地方便宜许多。而且老奴还听说这育才书店的掌柜虽然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年,但却是心忧家国天下,还在书店的大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对联。”

  李昂闻言,不禁眼睛发亮,问道:“哦,那你倒说说他是怎么心忧家国天下的?”

  仇士良说道:“听闻那育才书店掌柜岳风在书店开业之初,当众宣言,说大唐经多年战乱,之所以不再复贞观、开元之盛世,皆是因人才凋敝!”

  听到这里,李昂不禁点头道:“要是有贞观、开元之名臣,我大唐又何至于此!他说得倒有些道理,可是他一个小小书店掌柜,又能做些什么呢?”

  仇士良继续道:“他说寒门百姓为图生存已无钱买书,更何谈成才,如今他开这育才书店,将书价降至市价之十分之一,为的就是要让天下有志于读书、有志于报效家国的年轻人能够读得起书!能够成才!得以报效国家!”

  李昂闻言,暗思:“自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几乎垄断了为官出仕的道路,大唐子民千万,多数为寒门子弟,而寒门子弟之中少有与宦官藩镇相勾结之人,若能得人才于其中,加以任用,或许可能打破世家大族围成的壁垒,开创我大唐的另一代繁荣景象!”

  李昂正色道:“朕就说这书上的售价怎么这般便宜,原来是有这样的缘故在里面,我大唐有这样的俊秀后生,实在是家国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