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2-04-29 11:39      字数:2727
  葡萄芽的情况有点特殊,当然,对殴洲来说是正常的。

  后世的维多利亚女王被称为“殴洲祖母”,那是因为他的子孙后代与各国王室联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

  以至于殴洲爆发的第1次世界大战,实际上就是一些表兄弟在互相打来打去。

  与“殴洲祖母”对应的还有个,算“殴洲岳父”吧,他就是单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

  其实在维多利亚和克里斯蒂安九世之前,殴洲一票国家的情况同样是那种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

  1580年,西班芽哈布斯堡由于联姻关系取得了葡萄芽王位。

  也就是说,在东楠亚互相不对付的“两颗牙”,其实拥有同一个国王。

  哈布斯堡王朝辉煌的过往就不提了,单说西班芽一脉,极盛时期的国土面积达3150万平方公里。

  眼下的腓力四世已经没有了他爷爷时期的霸主地位,但在1600-1714年,西班芽依旧是基独教世界最大的帝国,其陆上霸权甚至一直保持到1648年(或1643年)。

  仍然在继续中的殴洲三十年战争是个分水岭。荷蓝会独立,葡萄芽也即将夺回属于自己的王位。

  李自成说道:“我不在乎腓力四世是什么态度,与葡萄芽的关系方面,我只和复国者、布拉干萨公爵若昂商议。”

  “复国者?布拉干萨公爵若昂?”曾德昭惊呆了。

  “是的,你知道的,西班芽在葡萄芽的统治不得人心。崇祯十年将会发生大事件,崇祯十三年,国王腓力四世会被葡萄芽人废黜,然后他们拥立布拉干萨公爵若昂为新国王,也就是若昂四世。”

  “……”曾德昭眨眨迷糊眼,“这又是一次神奇的占卜吗?”

  这一时刻,他再次见证了奇迹!

  李自成懒得跟他多解释,只说道:“这不是重点。我们现在应该商议一下大顺国和葡萄芽国之间建立关系的问题。”

  曾德昭急忙点点头,“是的是的。葡萄芽仍然有强大的国力,大统领做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李自成笑了,“可是,骡马叫会却站在西班芽一方,不知曾先生作何感想?”

  “这个……呵呵,我们现在商讨的问题与叫会无关。”曾德昭开始撇清关系。

  李自成说道:“葡萄芽虽然会独立,但是外部环境却对它并不友好……”

  葡萄芽上层一票人都和西班芽有联姻关系,甚至若昂四世即将于几个月后迎娶的老婆也是西班牙公爵的女儿。那个家族在十年前还有一位西班芽无敌舰队司令。

  不过人家闺女却想的开,“与其当一生公爵夫人,倒不如当一天女王。”

  她非常支持若昂四世推翻西班芽统治。但是其他人就未必了。

  所以若昂四世复国后面对的阻力很大。他为了寻求外国支持,共同对抗西班芽,并收复海外失地,向鹰国、发国、荷蓝、瑞仕、丹卖和罗吗派出了外交使节,表示愿意加入以发国为首的波旁家族集团,与西班芽为首的哈布斯堡家族集团作战。

  但是结果又如何呢?

  对于葡萄芽人来说,他们认为,西班芽的敌人理所当然的应该接受葡萄呀作为同盟者。

  但是对于那些国家来说,把葡萄芽作为敌国比把它作为盟国更有利可图。因为这样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把那些葡萄芽人手里的商业港口和战略要塞攻打下来。

  于是若昂四世的所谓“光复外交”得到一个可悲的结果:葡萄芽从哈布斯堡家族集团脱离了出来(从西班芽独立),但是却没有被另一个集团所接纳。

  而且,因为当时三十年战争中哈布斯堡家族是打着天拄教的名号和新叫徒作战,教黄当然支持的是西班芽。

  因此叫皇拒绝承认葡萄芽的独立地位。要直到1669年叫皇才同意接见葡萄芽特使。

  葡萄芽在独立后的几十年,内忧外患,可谓举步维艰。

  李自成缓缓道:“……所以,大顺和葡萄芽合作是互惠互利的事情。现在葡萄芽给我提供一些帮助,六七年之后,它会得到一个庞大帝国的全力支持。”

  “是的是的。我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曾德昭激动的热泪盈眶。

  他现在毫不怀疑大顺可以推翻大明,他也非常乐意和一个博学的、开明的、拥有神棍能力的君主打交道。

  接下来的会谈就更顺利了。

  李自成会给还在蛰伏中的若昂写一封亲笔信,然后让外务部派人带去奥门。当地那位总督未必可靠,所以要把人和信转交给曾德昭介绍的人,然后他们一起坐船跨过大洋回葡萄芽见若昂。

  现在的海途风险很大,所以李自成会连续派三拨人前往。总会有一支队伍顺利到达。

  大顺将在葡萄芽本土建立一座秘密使馆,对方也要派非神职人员前来建立外务关系。以两年才能通一封信的距离来说,两国就算建立合作,对目前能起到的作用有限。不过对将来的意义就太大了。

  曾德昭激动的想马上就启程前往奥门,连京师都不回了。

  李自成让他稍安勿躁,大顺这边要花点时间才能选出合适的派遣人员。而且,曾德昭要继续回京师,一方面协助要协助汤若望对抗龙华民那个老顽固,一方面还要帮着打听大明朝廷的最新消息。

  如果洋鬼子们能再拉拢些受洗的羔羊归顺过来就更好了。

  曾德昭说拉拢这事不太容易。椰树会如今走的是上层路线,面对的几乎都是朝廷高官。想说服他们投奔“流贼”?

  比如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人家会“投贼”?

  李自成表示理解,尽力而为吧。

  不过说到徐光启,大统领掐指一算,他明年就要驾鹤西游了。七十多岁的人,估计也到岁数了,就算提醒一下也不会改变什么。

  徐光启现在忙于编撰《崇祯历书》,以至于连他自己的巨著《农政全书》都没时间出版。

  回头李自成打算让韩霖写封信去,看看能不能让老徐把手稿交出来,或者允许誊抄一部,拿回来删改精简一下提前出版。

  《农书》还是很有用的,李自成也只是粗略的了解过玉米、土豆、红薯的情况,其他就不大懂了。

  而那本书里囊括了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等等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徐光启位高权重,再加上快寿终了,不可能收买了。但是提到了他,李自成跟着又想起了写《天工开物》的大佬宋应星。

  老宋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是个举人,考进士嘛屡战屡败。要到崇祯八年,宋应星才当了个未入流的教谕。

  他是个真正的科学家。

  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天朝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天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

  宋应星还记载了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也是一大新发现。

  现在,应该能拉拢一下老宋。

  李自成在瞎琢磨的时候——

  说曹操,曹操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