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今晚的月亮这样圆,又这样白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2-04-29 11:39      字数:4839
  凌晨时分,李自成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

  打着呵欠出了门,昏黄的光线下,正在埋头读书的夜班女秘书立马起立。

  “大统领好!”

  李自成微笑,压压手,“坐坐坐,辛苦了。夜班熬人呐。”

  邢芝瑛绕过桌子,款款走近,伸手搂住大统领胳膊。

  “姐夫,你天天处理军国大事才叫辛苦。我给你捶捶背吧,放松一下。”

  真受不了这种撒娇。在大户人家做过丫鬟的就是会来事。

  李自成无奈道:“不了不了,早睡早起,明天还有一堆事要忙。”

  “姐~夫……”

  邢芝瑛抖了抖,蹭了蹭。

  唉,短毛大统领又不争气了。有些地方软了,有些地方就要反着来。

  邢芝瑛拉着大统领走到桌边,往椅子上一推,“今天送来的公文多,正好看一下明天日程安排,不耽误事。”

  说着话,女秘书就开始动起手来。

  李自成感受着吹气如兰,拿起大事表,随口道:“你姐那边还好吧?”

  “好着呢。我姐前些日子来信,说是想来这边过年。”

  “这事知道,我推掉了。最近也不太平,等等再……咦?”

  李自成指着表上登记的第二项,“这个是什么时候送来的?”

  邢芝瑛偏头看了眼,撇撇嘴,“又不是要紧事,大半夜的,姐夫不要提这个。”

  李自成没理她,在桌上翻了下,捡出详报。

  “嘁!我就说嘛……”李自成看完之后在心里冷笑一声。

  张献忠晚上送来五颗脑袋,说他们是倒卖粮食的蛀虫,就地正法给大统领一个交待。

  李自成看了名单,里面没有老张干儿子张可继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从哪找来几个替罪羊。

  黄河边离着怀庆府城不算远,但是打个来回也有一百多里路。可张献忠刚送李自成离开府邸不到两个时辰,随后就送来了“蛀虫”。太糊弄人了。

  当然,可能府城这边也有一批蛀虫,同样是老张的手下,又正好被老张抓到了。就是这么巧。

  李自成放下本子,重重的叹了口气。

  只看张献忠这行为,就知道想招降他有些困难,

  邢芝瑛见大统领眉头不展,有心转移话题开导一下。

  她想了想说道:“姐夫,你给姐姐写过那么多诗词,也送妹妹一首嘛。今晚天上的月亮这样圆,又这样白……”

  李自成转头微微一笑,“你身上有些东西,比天上月亮更圆更白。”

  ……

  第二天,李自成起的很早。

  张献忠比他起的更早。

  天蒙蒙亮的时候,八大王等人已经出城去了。只给短毛大统领留下一封辞别信。

  跑的真快!

  他们这一走,黄河沿岸就没人警戒了。虽然也不怎么担心河南兵会打过来,但是必要的防守还是不能少。

  哈台吉的队伍还在接受改编,于是大统领把谷可成放了出去。交待他过了晌午再动身,拉开点距离,别被那帮反王认为是去剿灭他们。

  李自成又给驻守在清化镇附近和太行山各隘口的那一万炮灰兵下达了调令,让他们开往阳城集结。

  由李过指挥他们把上党的明军赶走。要是打不动,那李自成再亲自出马。

  安顿完这边,大统领又亲切的会见了葡萄芽人曾德昭。

  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对话,彼此交换了意见,最后达成重要共识。

  从明年开始,椰苏会将每年给大顺军提供十五万石南洋大米,交货地点定在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汉口。

  合同为期十年。

  李自成允诺,椰苏会在大顺的势力范围内可以自由行动、传叫、建立叫堂。

  但是,每座叫堂每年需缴纳50两银子注册费,每位信徒每年需缴纳1两银子注册费。同时椰苏会要遵守“利玛窦传教规矩”。

  另外,大顺帝国承认葡萄芽合法的贸易权利。关于这一条,在曾德昭的极力请求下,李自成批准了。

  其实当前根本没啥用。大顺没有海港,没有船队,能和葡萄芽做个求的贸易。

  曾德昭不光是椰苏会人员,他还是葡萄芽人,为母国争取利益说的通。此外还有个原因。

  15、16世纪与其说是殴洲人的世纪,不如说是葡萄芽人和西班芽人的世纪更为贴切。

  这“两颗牙”同样垂涎于据说是遍地黄金的印渡的天拄教国家,为了避免在抢夺“猎物”时发生大冲突,就请求叫皇确定彼此开拓疆界的范围。

  于是就有了1493年叫皇的训喻和1494年的特尔德西拉斯条约:向东属于葡萄芽;向西属于西班芽。

  到了1498年,葡萄芽人达伽马的航船绕过后来改名叫做“好望角”的非州南端,开辟了向东方的航线,到达印渡。

  与此同时,意呆利人哥伦布在西班芽国王的支持下,第三次扬帆起航,向西去寻找印渡,结果跑到了南美洲。

  东方航线的开辟,使葡萄芽里斯本成为16世纪殴洲的商业都城。在香料贸易中大发横财的葡萄芽人有了他们新的座右铭——“香料与生命”。

  葡萄芽人当然不会就此止步,他们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了天朝上国。

  当西班芽人继续在北美烧杀抢掠之际,葡萄芽人从马六甲海峡驶进天朝南部海域时,发现打不过我大明。

  最早他们看上的是珠江口,于是在1514年,葡萄芽人偷袭占领了东管。结果明廷派兵一阵围剿,葡萄芽人丢盔弃甲、仓皇而逃。

  次年葡萄芽整军备战再度来犯,结果又被大明击退,连续两次失利终于让鬼佬明白,想单纯依靠军事力量割占大明土地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他们不得不换一种方式“入侵”。

  先是在1535年,葡萄芽商人转而采用贿赂明朝官吏的形式“攫取”了在奥门暂住权。地方官对上面一阵糊弄后,加上葡萄芽人协助大明围剿海盗的功劳,所以朝廷也就默许了对方的行为。

  当然,他们要给大明纳税,货物要给大明抽成,地皮租金每年两万银子,也要接受当地香山县衙门的管理。香山知县有权对奥门进行行正、刑罚乃至于军事上的干涉或处罚。

  并且明朝还在奥门设置提调、备倭、巡缉等武职,管理奥门的边防或治安问题。除葡人内部可以设立自治机构管理外,其他事务仍然要听从香山县处置。

  接着,葡萄芽人又采取了新的方式“入侵”大明。

  由此,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话以完全不同于北美和南美的形式展开了它的历史进程。而充当桥梁的就是以入华椰稣会士为代表的西方传叫士。

  16世纪时,葡、法、意、奥等国的国王同骡马叫皇紧密勾结,订立宗叫协定。叫皇给予国王部分叫会事务特权,通过使叫会从属于上述国王的方式,叫皇获得国王对传播天拄教的支持。国王则利用天拄教来实现其海外扩张的目标。双方一拍即合。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95条论纲》,声势浩大的西欧宗叫改革和斗争上演;

  1540年,教宗保禄三世批准成立椰稣会,它是维护天拄教的“保皇维新派”;

  1541年,椰稣会的联合创始人方济各启程前往印渡;

  1552 方济各病死于天朝上川岛,未能如愿踏入大明陆地。

  由于印渡、大明、日奔等所谓“远东”地区的保叫权属于葡萄芽,所以远东的椰稣会一直受到葡萄芽王国在政制、经济、军事上的支持。

  但是,他们最初时通行的传叫正策,即凡是受洗入教的人都要将国籍改为葡萄芽籍,在姓名、服装、风俗方面也要按照葡国的习惯加以改变。

  这把戏用来对付南洋土人还行,天朝上国大明可不吃这一套。

  所以直到1582年利玛窦到来之后才算打开了市场。

  首先,和天拄教其他团体相比,椰稣会的一个特点是重视教育,也是其突出的优势。

  在椰稣会的学校中,大量的课程,甚至说主要的课程,都是非宗教性质的。它的教育有三年时间在学习人文主义,其中一年时间学习人类学,两年时间学习修辞学。

  经过两年充满灵性的见习期,开始学习哲学。第一年专攻逻辑学,尤其关注‘共相’问题和认识问题。

  然后学习物理学,以及为学习数学做好准备。在学习物理学时,学习计划规定每天花一小时学习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然后开始学习地理学、制图学、天文学和机械学……

  “由于通晓古代和近代的知识且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椰稣会士通常是殴洲最有才华的人。”

  利玛窦不光有才华,还有足够强的适应能力。

  他为了打入大明,不仅学习大明的语言文字,还深入钻研儒家的经典——

  “又闻玛窦初至广下舶……遂徽馆延师读儒书,未一二年,四子五经,皆通大意。”

  “按图画人物,请人指点,渐晓语音,旁通文字,至于六经子史等编,无不尽畅其意义。”

  利玛窦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为他在大明士子中赢得了很大的美名。

  他自己在札记中写道:“我享有过目成诵的美名……我只要与士子交谈,就问他们所习何经,然后我就表演我想证明的……他们十分纳闷,怎么一个人能熟知‘六经’,而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懂得‘一经’。”

  可见老利对天朝文化的造诣。

  据说利玛窦有个记忆法叫思维之宫,就是卷福那种,所以能过目不忘。

  他还改变了旧有的传叫方式,充分尊重大明的风俗,允许祭天、敬孔、祀祖等。以一人之力开创了日后200多年传叫士在天朝的活动方式。

  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一直为之后跟随他到天朝的椰稣会士所遵从,称为“利玛窦规矩”。

  意呆利人龙华民除外。不过为了大局为重,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椰稣会教士虽然对两派主张意见分歧,但为避免纷争闹大,焚毁五十多篇反对利玛窦的作品,统一了该会立场,延续“利玛窦规矩”。

  那些人未必是葡萄芽人,来自殴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但都站在葡萄芽这一边。

  比如1622年的夏天,意呆利会士罗雅谷协助澳葡抵抗荷蓝人的进攻,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椰稣会的居中牵线斡旋下,葡萄芽人可以“临时”居住在奥门。而荷蓝人无论如何努力,始终没法正式跟大明打交道。

  荷蓝佬于是转而扶植海盗郑芝龙,却没想到最后被反噬了。

  刚在“登莱之乱”中战死的葡萄芽军官公沙也曾挑拨说,“恭顺天朝其来久矣”的葡人是服从于明王朝的合法商人,相反红夷荷蓝人就是一群强盗,不仅是奥门的威胁,也是明王朝的威胁。

  还有受西班芽国王保护的团体道明会,基地在西班芽占据的菲律兵马尼啦。由于葡西两国在海上对抗严重,关系紧张,故而道明会也无法进入大明。

  从以上就能看出来,椰稣会作为明末天拄教向远东传叫的急先锋与中流砥柱,在进行传叫的同时,也积极广泛地参与贸易、防务和外交这些看似与传叫无甚关联的活动。

  当然,椰稣会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成员在背后都为自己的母国服务。

  比如,后来发国国王路易十四就派遣了几位椰稣会士,以“国王数学家”的名义赴华。他们在经历了与偏向葡萄芽的传叫士斗争后,椰稣会发国传叫区终于成立了。

  从利玛窦到马嘎尔尼,椰稣会也算是从侧面见证了天朝科学技术及经济、军事上从和西方分庭抗礼到全面被远远甩开的三百年,最终也无可避免地从“曲线交流”变成了彻底的侵略。

  现在,李自成和曾德昭的会谈,不仅仅是简单的传叫问题而已,背后都是利益。曾鬼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葡萄芽的官方立场。

  至于大统领前面跟夸克穷、马阳纯达成的合作关系,那就纯属那俩鬼佬的私人利益了。

  李自成开口道:“曾先生,我不管你们是投机取巧也好,还是真的认为大顺将来必将主宰忠国,所以提前拉拢关系。我想表明的是,涉及国与国的关系,我需要和对等的人物直接建立联系。”

  曾德昭很开心的说道:“是的,我完全赞成大统领的提议。我们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知道大统领将来会是一位可以和殴洲平等交流的人物。”

  李自成笑问:“那么,你认为我现在应该先给谁写信问候一声?”

  “当然是……”

  曾德昭兴奋过后犹豫了一下,“……是,奥门总督。”

  李自成摇摇头,“不!一位总督而已,他甚至都没资格和我大顺国的外务部直接交流。”

  “那您的意思是……”曾德昭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