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体面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2-04-29 11:37      字数:3089
  “杀流贼!”

  劣绅李黄瓜带着俩儿,带着三十多个家丁,大喊大叫着从巷子里窜出来。

  “砰砰砰……咚咚咚……”

  一阵排枪一阵手雷。

  李黄瓜被打成了筛子,巷子里躺倒一片,宵小全军覆没。

  “运气不错!”

  张鼐喜上眉梢,居然刚进城门就捡了个漏。

  “上刺刀!”

  他不敢大意,来不及再装弹,还是先把刺刀装好要紧。继续在前开路。

  队伍中间的李自成稍微停顿了一下,再次催马前进。

  第一站当然是直奔郑王府。

  不多时,前方高楼在望。没有浓烟没有大火,王爷没犯傻。

  李自成松了口气。

  之前天地会先趁乱劫了县狱,又纠合了二百多人守住郑王府的几个门。王爷的贴身太监小李子刚跑出来就被抓获了,大包袱里塞满了宝贝。

  探路的跌倒,王府里没人再敢往外跑,天地会自然也不敢打进去。

  直到一哨大顺军赶来,双方继续对峙。哨长王高又下令射进去不少劝降书。

  郑王家的地盘能占到城里面积的五分之一,府里能拿刀枪的不少于一千人。尤其这一任郑王还养了上百个食客,里面不乏亡命徒。

  王高也不敢冒然进攻王府。

  朱载壐被从醉梦中叫醒,脑子还迷糊着。

  “怀庆府城这就被打破了?怎么可能?!”

  等郑王爷清醒过来,不得不接受了现实。他磨蹭了好半天,终于打定主意要突围逃跑,然而李自成到了。

  一座传承了两百多年的王府会有多少积蓄?

  大统领兴奋的鸡儿发紫!

  何况城里还有盟津王、东垣王、繁昌王、庐江王、德庆王、保平王、考城王……

  ……

  茶馆里掌柜亲自端上好茶,殷勤的伺候着。

  “大统领请慢用。”

  “茶馆开在王府门口,想必生意兴隆啊。”

  “惭愧惭愧。小的不成器,拜了府里一个太监当干爹,这才挣点糊口钱。让大统领见笑了。”

  “好本事!你有没有……”

  掌柜噗通跪下,“大统领明鉴,小的只是帮着走门路的人穿针引线,伤天害理的事一概没做过。”

  李自成笑了笑,正要开口,报信的陆续来了。

  高杰、党维宣已经清理完城墙,占据北、南、西三城门;

  城内各主要路口被御林军守住,秩序还算安稳;

  知府衙门被赤卫队抢先拿下,队长带人去追知府老爷了,大顺军已经接手防务。

  各处老财们,以及郡王以下的宗室们都没闹腾,府门紧闭,里面的情况还不清楚。

  然后,又一个报信的急匆匆跑进来。

  郑王府北门刚刚冲出三百多人,大部分被大顺军打了回去,趁乱跑掉的有五六个,已经有小将带队追下去了。

  看来是拒绝投降了。

  李自成正要下令开炮,知县杨调鼎带着杨嗣修跑来了。

  两人进门就跪下了。

  “大统领……”

  杨知县请求大统领允许他带着郑王离开。杨嗣修也帮衬说好话。

  “你们啊……”

  李自成真是无语了。

  杨知县的行为勉强能理解,可杨嗣修都加入红花会了,怎么还是不懂事?

  今非昔比,李自成不会再妥协。

  斗争是绝对的,团结是相对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者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者亡。

  杨调鼎、杨嗣修这种中间派可以联合。对中间派格命、爱国、不反对大顺的那一面,要团结、联合;而对其动摇、妥协、反对大顺的那一面,又要批评、斗争。

  至于强硬的反冻派,必须死!

  “郑王不可能有活路。即便是他现在就投降也没活路。他犯的是十恶不赦之罪,只有死路一条!连带那些土豪恶霸,必须死!”

  杨知县痛哭,“只望大统领给众人稍存体面。”

  这算是兔死狐悲?毕竟都是当老爷的人,看着同类被下油锅,被剖腹挖心……想想都可怕。

  “他们要是体面,我就让他们体面;他们要是不体面,我就帮他们体面。”

  李自成说完笑了笑,“杨老爷,要不,你去王府里劝降?”

  “……”杨调鼎哼哼唧唧着没敢答应。

  进去劝别人麻溜的死?恐怕自己先被弄死了。

  李自成拿起一张名单抖了抖,“劳烦两位先生跑一趟,让这些人自己体面点儿。还有,千万要提醒他们,不能投井不能投河不能投湖,对于污染水源的反格命,罪加十等!”

  提醒的有些晚,下次攻城前一定要记住加上这一条。

  之前在城门口偷袭大顺军的李黄瓜,估计他的家眷已经塞满水井了,其他大户家里也不好说。

  你说上吊吧,房梁太高够不着;抹脖子呢,太残忍难下手;喝个毒药,谁家都不会常备那玩意儿。所以跳井的很多,反正大户家里不缺水井。

  可是以当前的地下水位,水井根本不会有多深,水面也难淹没人。没经验的人可跳不好。

  如果是比较幸运的老爷,跳下去受了伤,但井口有家人奴仆围观,还能把他捞上来。明末这种人太多了。

  很多投井男女其实是在受伤哀嚎声中被淹死的,还有饿晕后被淹死的……

  所以,跳井自尽也是个技术活,直接头朝下栽进去的成功率可能会大一点儿。

  “……”

  两位老杨带着一身冷汗退出去了。

  李自成端起茶盏喝一口,淡淡道:“开炮!”

  炮营队长马重僖得令,一挥令旗,“开炮!”

  “轰轰轰!”

  三发铁蛋瞬间砸烂王府大门。

  硝烟散尽,门里门外一片寂静。

  忽然——

  “阿弥陀佛!”

  门内先传来恨不得喊塌天的招呼声。

  少顷,一个老光头探出来打量,然后露出身影,七八个和尚紧跟着冒出来。

  “阿弥陀佛!”

  和尚们大声念着口号齐步走来。

  他们后面又跟着七八人。

  ……

  明朝近三百年间,少林僧兵至少有九次受朝廷征调,转战四方。半数以上打的都是各地起义军。至于零星的去各地协助练兵、作战,那就数不清有多少次了。

  道法和尚是少林寺“七十字辈”的武僧,师傅是普从。普从曾追随俞大猷从军学艺,抗倭有功。原历史线,杨嗣昌上台后也会征调少林僧兵,道法将任职守备。

  少林寺内部也有不同宗派。上一任主持是正道,掌权后开始“明传曹洞,暗传临济”,在“七十字辈”外又另立“元通行超明”五字辈。

  大顺军攻城时,道法带着元成、元光、元喜、元满、元果几人正在王府做客。现在,他们不敢硬抗,乖乖走出来投降。

  大和尚跟李自成解释他们只是来讲经说法。

  信了你的鬼!

  讲经说法为什么要带着一堆武僧来?

  李自成暂时懒得搭理和尚,挥手放他们离开。

  道法又啰嗦着夸了几句大顺军如何扶贫济困,这才招呼众人要走。

  但是跟着和尚们一起出来的人里,有个老汉不愿走。

  道法小声劝说几句不管用,一急眼就忘了是在大顺军地盘,直说短毛贼军纪虽好,但毕竟是流寇……

  程老汉赶紧打断,让和尚先走。

  道法自知失言,又转回头跟短毛说软话。

  李自成笑了笑,暂时不想跟他计较,挥手让他们离开,别耽误大顺军的正经事。

  又是一番纠葛,最后道法带着8个和尚撤退,程老汉等8人不走。

  “你就是赵德胜?”

  “正是在下。老先生有何指教?”

  “我是程宗猷……”

  “徽州府休宁程宗猷?”

  “不错!”

  李自成急忙起身抱拳,“久仰久仰!幸会幸会!有眼不识泰山,失礼了。老先生请上坐。”

  ……

  唐村李氏,也就是李春茂、李自奇那一大家子,是存在于家谱里的高手,吹嘘的厉害。李自成随便跟他们客气一下就好。

  程宗猷是真正的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