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41||
作者:青山卧雪      更新:2023-04-28 10:32      字数:4655
  这日便是郎华娘所定成亲之日。

  狗子娘倒是个能办事的,找了草根媳妇、栓子娘帮手,前一日联系人,像惯常在红白喜事上掌勺的厨子,像主持拜堂的村老,像来观礼吃酒的村人等,后一日便是嘱咐自己男人去镇里买酒菜,并不管孬好的,把三媒六娉这些道道都画了一遍。

  如此利索,很是合了郎华娘的口味,对狗子娘赞赏有加。

  日头偏西的时候,郎意家就把酒席所需的桌椅板凳都准备好了,就等人来吃宴。

  哄哄闹闹,时辰过的极快,不知何时院子里就坐满了男女老少,穿着崭新的衣裳,个个喜笑颜开。

  落日挂在山头,晚霞把云彩晕染成一片一片的彤。

  “拜堂喽——”在这一声欢快的呼喝下,穿一身朱红衣裳的郎华娘就被董清妩等年轻媳妇簇拥着从右边走了出来。

  左边,穿一身银丝云纹锦袍,头戴玉冠的宁静远也在尤凤仙的搀扶下,缓缓出现在人前。

  这一对新人的出现却惹得村人们哗然。

  绑着小辫的女孩道:“阿娘,这个新娘子怎么没盖红盖头啊。”

  “那个新郎官也没穿红衣裳。”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道。

  郎华娘身上所穿红衣也不算新娘服。

  谁见过新娘服上头不绣寓意吉祥的龙凤呈现、鸳鸯交颈,而是绣黑白太极花的。

  虽然这花纹绣在朱红的锦袍上,有一种别样大气诡秘的感觉,但也不能当做新娘服用啊。

  就在此时人群里传来“哗啦”一声,把众人的目光暂时吸引了过去,原来是狗子爹打碎了手里的茶碗。

  狗子爹憨笑着解释道:“刚才摸肥肉来着,手心都是油,没拿稳。”

  草根媳妇离着郎华娘很近,终于把目光从太极花上移开,瞥了没出息的狗子爹一眼,面容上所带之笑,和那些农妇没有丝毫差别。

  “继续。”郎华娘淡定道。她坚持要和宁静远拜堂,不过是要一个符合世俗规矩的说法罢了,就和狗子娘为三媒六娉画出的那些道道一样。

  可以简略,但不能没有。

  这是郎华娘防患于未然,省得将来还要和某个女人争男人。

  有了今日看似过家家一般的婚礼,将来某个时候她便能理直气壮的说,宁静远就是她的夫,她就是宁静远的妻。

  “一拜天地——”

  第一拜成。

  “二拜高堂——”

  此时郎意早呆呆坐好了,双手揪扯着衣裳,紧张的双手冒汗,“起来,快起来。”

  “夫妻对拜——”

  第三拜亦成。

  如斯顺利。

  “送入洞房——”

  一根红绸,宁静远牵了一头,那一头系着郎华娘,一个在前头走,一个在后头走,前头的那个面无表情,后头的那个满面新奇。

  新人入洞房了,后头掀盖头的过程省了,喜娘用花生和红枣撒了炕,说了几句吉祥话便让新人饮合卺酒。

  这些礼俗都走完后,宁静远便要去外头敬酒了,而新娘要老实呆在洞房里头,等待新郎回归。

  夜幕四合,院子里热闹非凡,大人们相互劝酒,孩子们啃着肉肘子蹦跳跑闹。

  “感觉如何?”坐在炕沿上,董清妩取笑道。

  “有点好玩。”郎华娘品了品道,一副孩子口气。

  “你呀。”董清妩宠溺的点点她的眉心。

  院子外。

  “新郎官呢?”有人问。

  “嗳,新郎官哪里去了?”

  正独个儿喝闷酒的郎意站了起来,满院子找遍,不见新郎官的踪影,心中暗道一声不好,匆匆跑入洞房。

  “华娘,不好了,女婿不见了。”

  “什么?”董清妩当下色变。

  反倒是身为新娘的郎华娘很淡定,“我就觉得哪里不对劲,没成想,拜堂他不闹幺蛾子,轮到洞房了,他跑了。清妩,你说他傻不傻啊,就我这脸蛋我这身段,不值得他睡一睡?要是我,至少得睡完新娘再跑啊。”

  把事儿当个大事儿的董清妩一听,松懈了精神,哭笑不得道:“你这丫头,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样的话,他跑了,总归是打了你的脸。一旦让他回了京,你哪里还能钳制的了他。”

  “不是拜过堂了吗,说到天边去,他亦是我的夫君,我就能随时随地睡他,并且光明正大。”郎华娘面上不见悲色,反而一副眉飞色舞模样。

  董清妩拿指头一戳她脑门,“你脑子里都在想什么啊,就不觉得委屈?”

  “委屈什么?”

  大眼睛一闪一闪的看着董清妩。

  “……算了。伯父,你去外头,就说新郎喝醉了,已躺下不能待客。现下,对付过去今晚最要紧。”

  郎意赶紧照办。

  一夜无话。

  郎意愁的不曾合眼,董清妩亦为华娘思虑良多,只郎华娘一夜好眠,无梦到天亮。

  杭州多水道,有一条京杭大运河能直通京城。

  清晨,水面雾气朦胧,一条楼船不急不慢的往前行驶。

  天际,晨光熹微。

  船上,一间室内,青纱帐幔层层垂落,为床榻上所躺之人挡去了逐渐刺眼的阳光。

  高几上,玉山香炉里飘出袅袅紫烟,香味儿浓淡适宜,可助眠。

  尤凤仙端着紫粳米粥站在门外,耳朵贴着门缝听了听,不敢惊扰,悄悄退后。

  一只黑鹰在楼船上头盘旋,黄笼站在甲板上,手指放在嘴边,吹了一声长哨,黑鹰便落了下来,正落在黄笼抬起的胳膊上。

  尤凤仙不知何时走到了近前,喜道:“这是大爷的黑鹰,莫不是大爷来了?”

  黄笼点头,抚摸着鹰头,也笑道:“大爷的船应该就在前头不远。”

  “哎呦,我的亲娘嗳,大爷来了,我可就不怕那农女追上来了。我得赶紧告诉小侯爷去。”

  室内,宁静远虽躺在锦被绮丛中,却是一夜没睡,把一对明眸熬的眼底青乌。

  他心里一面得意,终于反羞辱了郎华娘一回,心里舒坦了点;一面又担心焦虑,怕郎华娘哭鼻子,昨夜到底是新婚洞房,他这个新郎却跑了,对新娘来说,这个打击不可谓不大,心念弱一弱的,轻生的都有。

  他还怕郎华娘就此恨上他,若她不来京找他怎么办。

  不知怎的,只要一想到郎华娘哭,他这心里就如油煎似的,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时,他多次有下令回航的冲动,但都被他生生抑制住了。

  郎华娘那臭女人,必须得给她个教训,如此才能让她知道知道,何为以夫为天,才能降降她的狂傲气焰。

  宁静远“嚯”的坐了起来,咕哝道:“臭女人那么强悍,谁哭鼻子,我也不信她会哭鼻子。”

  听着室内有了动静,外头的尤凤仙便道:“小侯爷醒了没有,奴婢进来伺候了?”

  “进来。”宁静远道。

  “哎呦,小侯爷您的眼睛怎么了,可是昨夜没睡好的缘故?”尤凤仙大为吃惊。

  宁静远摆手,“无碍。”

  懒懒的往翠竹引枕上一靠,宁静远状似不在意的问,“没人追上来?”

  “没有,小侯爷您放心。奴婢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大爷来了。”尤凤仙激动的道:“咱们再也不怕那农女纠缠。”

  “大哥来了?”宁静远也很是高兴。

  “是呢,奴婢瞧见大爷的黑鹰了。”

  邬家村。

  望着满院子的杯盘狼藉,坐在板凳上的郎意一阵阵的唉声叹气。

  打从知道人家是小侯爷,他心里就突突着不安,果然是有事发生了。

  他从怀里掏出一块鸳鸯佩,玉质油润光滑,不知多少年月了,流苏穗子都让他摸褪了颜色。

  “阿爹,你起这么早啊。”

  郎意赶紧抹了一下眼,把玉佩藏到怀里,起身,垂着眼,侧着身遮掩红了的眼眶,憨笑道:“啊,阿爹睡不着。饿了吧,阿爹去给你做早饭。”

  郎华娘又怎会看不见,但她想着,做父亲的总爱惜自己在女儿跟前的脸面,他哭了,肯定是不想让女儿瞧见笑话的,便佯作不知,嬉笑撒娇道:“阿爹,今儿还要吃包子,不要生姜沫。”

  “嗳,阿爹给你做去。”郎意笑道。

  又把清水舀到木盆里,端她跟前放着,叮嘱道:“快把脸洗了。”

  “哦。”

  董清妩昨夜没走,和郎华娘一炕睡的,见他们父女二人如此温馨场景,便是心生羡慕。

  “清妩,快来洗脸。”郎华娘招呼道。

  “好。”她在心里想道:郎伯父是个温柔贤惠的好爹,举世不知能有几个,却是让华娘摊上了,也是她的幸运。但凡换一个强势自私,以子女为所有物,任意支配的爹,依华娘的脾性,定然要反,一个孝字压下来,华娘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世所不容了。

  两个时辰后,三人坐下来。

  董清妩便问道:“华娘,你有何打算?”

  郎华娘道:“自然是入京寻夫啊。他一跑了之,我生气了。”关键是昨夜洞房花烛,竟然没吃上肉,殊为不开心。

  “我倒是想和你一起回京,尽我绵薄之力,助你一助,奈何我家里是那种情况,一时半会儿我也不能撒手就走。”董清妩略忧。

  “你不必为我忧心,我有何可忧心的呢,左不过我想睡他,又不是非要嫁到他家去不可,呐,清妩,你能想象得到我去给那什么公主侯爷的晨昏定省,蹲身行礼吗?”

  董清妩略想了想那番场景,便是含笑摇头,又哭笑不得,“总归你还是个姑娘家,别把睡不睡这等粗俗的字常挂在嘴边。”

  “可事实就是我想睡他啊。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会委婉一点的。”

  “那好,我先回去了,你走那日我也不来送你了,左不过几个月,咱们就会在京城相见的。”

  “正好,我也不喜欢分别。”

  待送走董清妩,郎华娘便对郎意道:“阿爹,别收拾了,过来坐,咱爷俩说说话,谈谈心,你就没啥想对我说的?”

  郎意浑身一僵,“没、没什么想说的。华娘,非去京城不可吗?”

  “当然。”

  郎意这一问,郎华娘也确定了一件事,郎意来自京城啊。

  远在千里之外,落英缤纷,莲花亭中,石桌上摆着一盘棋,这是一盘死棋,棋盘和棋子上积了厚厚的灰尘,那一横一竖的棋子间隙里,有枯黄的落叶,也有被迸溅进来的雨水淹成糜烂的叶泥。

  一声鹰啸,垂挂在屋檐下脱了色的翠杆上落下一直玲珑的鹰,这鹰有一对玉色琉璃的爪子,一双光滑油亮黑白相间的羽翅。

  这是一只鹰界的美人啊。

  每日必来一瞧的丫头,猛然看见这只久等不来的鹰,反是呆滞了,片刻后,撒丫子便往回跑。

  片刻后,莲花亭里来了一人,她有一双骨节清润的手,尖长的指甲上涂抹着红梅之艳的蔻丹,她仿佛没瞧见棋子上的脏污,执起一颗白子落在了棋盘某个横竖相交的点上,嗓音淡寡,“她来了。”

  顷然,又落下一枚黑子,寡淡的嗓音里夹杂一丝玩味儿,“这盘棋终是要活了,只不知她当不当得起,这许多的人为她大费周章。不要让人失望才好。”

  和京杭大运河相连的玉溪河是流经青槐镇的,故此镇上便有个渡口,渡口处往来商船无数,很是繁荣。

  沿岸形成一条街市,茶馆、酒楼,商铺林立。

  “客官,您的包子和酒。”

  茶馆外头的茶棚里,郎华娘和郎意起了个大早,正坐在此处歇脚用早点。

  只咬了一口,郎华娘就吐了,“没有阿爹包的包子好吃。”

  “多少吃点,听话。回头安顿下来,阿爹再给你做。”郎意劝道。

  “不吃。”郎华娘扭头。

  郎意无法,瞅见不远处有个卖馅饼的铺子,便道:“你在这儿等着,阿爹去给你买个大馅饼吃。”

  “好哒。”郎华娘从头甜到脚,笑露一口小白牙。

  郎意心里也甜,就喜欢宠着自己闺女。

  馅饼铺子不远,郎意买了两个出来,就和一对母女撞上了,那大的当场就晕了,把郎意吓了一跳。

  “阿娘,你不要死啊。”小的这个“哇”的一声就哭了,冲着郎意就喊:“你把我阿娘撞死了,你赔我。”

  “明明是你们撞的我。”被人指指点点,郎意百张嘴都说不清,慌的脸白。

  “就你娘这种比瓷还脆弱的人,就不该上街来祸害人。怎么,想讹银子?”

  “华娘,阿爹没撞她们,是她们撞的我。”郎意一下有了主心骨,就大声说道。

  大的头戴小白花,穿一身黑,蒙着脸,只剩一双眼露在外面,小的穿了一身白,似乎是家里死了至亲的人。

  小的狠狠戳了郎华娘一眼,小兽一般,“就是他撞的,就是他撞的,赔银子。”

  “鱼儿,不可。”大的很快就醒了,站起身就向郎意行了个礼,气息极弱,“对不住这位老爷,给你添麻烦了,是我自己的身子不争气,不关你的事。鱼儿,咱们走。”

  “哼。”小的不过七八岁大小,身板瘦弱,面皮枯黄,临走狠狠撞了一下郎意。

  “这小丫头真不讲理。”郎华娘道,但也不至于和一个小孩计较。

  “走吧。”郎意更不是个会计较的人。

  父女俩便来至渡口,上了一条去往京城的客船,这客船是楼船,有上下两层,郎华娘不是个会委屈自己的人,直接租了个大房间居住,一日十两银子,虽贵些,却是布置奢华,锦被美食,还有歌姬给唱曲儿听,很得郎华娘的喜欢。

  从杭州去京城,至少半个月的水路,估摸一算至少得花一百五十多两银子,郎意心疼的什么似的。

  “阿爹,不过是卖十五颗养颜丹或补气丹的钱,哪儿贵了?再说了,赚银子不就是为了花。阿爹,你往后就要学着花钱,使劲花,你闺女供的起。”推开窗,瞧着下头的水景,郎华娘笑道。

  郎意也笑,“我闺女真孝顺。”

  “那是。”

  就在此时,郎华娘又瞧见了那对丧服母女,正被船夫推搡着弄进船舱,在她们身后还排着队等着许多衣衫打着补丁的穷人,仿佛也是等着进船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