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八十六章
作者:鹿角划绪风      更新:2023-04-21 15:01      字数:3060
  僖嫔回头看向戴佳庶妃, 戴佳庶妃挺着肚子挑衅的看着她。

  把太医折腾来了后,戴佳庶妃是拿捏住了。有龙种护着,僖嫔不敢体罚她。

  反正她已经被皇上禁足了, 僖嫔还能拿她怎么办?抄经,捡坲豆?这些伤神的活,孕妇可不能做。

  僖嫔有句话说的对, 她肚子里的这块福气, 就是她的保命符。

  有族长戴佳·嘎鲁当着内务府总管, 她从不担心怀胎和生产时, 会被人钻空子。即便族里选了大阿哥,但也不会放弃有一半戴佳氏血脉的皇嗣。

  “你总是用力往外挺着肚子, 不怕腰疼吗?”僖嫔道。

  “蠢人多作怪。”僖嫔又道。

  僖嫔走出门外, 一个多余的眼神,不留给戴佳庶妃。

  僖嫔在宫里多少年了,戴佳庶妃也就是入宫的晚。早几年的时候, 后宫死了多少嫔妃和孩子。

  这样孩子式的斗嘴, 也就是她最近无聊了, 才愿意搭理回上几句。

  搁以前, 不够让她抬眼皮子看的。

  “庙小妖风大, 水浅王八多。”僖嫔连自个儿一起骂进去。

  “主子, 德妃娘娘那儿, 您要去说一声吗?”僖嫔的大宫女巧翠, 询问道。

  僖嫔摘下庭院里的一朵花, 看了几眼, 又嫌弃的放到一边。

  这些花儿单看好看,和永和宫的一比,差远了。

  “不用。皇上为讨德妃欢心做的事儿, 咱们去邀功,像什么话?有太子在,我注定不能有自己的孩子。守着个嫔位,顶着赫舍里氏的姓氏,够了。”僖嫔惜福道。

  “你可别学戴佳氏,听了身边人几句忽悠人的话,就真糊涂了。整天以为惠嫔第一,她能当第二的。你想想这两年德妃经了多少事,她厉害着呢。”僖嫔警告着她的心腹道。

  “奴婢不敢,奴婢只听主子的话,绝不会自作主张,给主子惹麻烦。”巧翠神情严肃的保证道。

  她是僖嫔从宫外带进宫的,一家子都是僖嫔家的仆从,忠心耿耿。万万不会做出伤害主子的事情。

  “可是,德妃娘娘的脾气看起来很好。”巧翠道。

  “是很好。好到把声势如日中天的佟贵妃,变成了佟妃。把热闹尊贵的承乾宫,变成东西六宫中唯一的冷宫。”僖嫔道。

  “今年皇上取消了大选。等再过三年,入宫的秀女们,怕是只知德妃,不知当初的佟贵妃了。”僖嫔感慨道。

  巧翠打了个寒颤,在紫禁城这么多年了,她还是不习惯。

  “也不用怕。德妃品行端正,心胸宽广,只要不冒犯到四阿哥、六阿哥,哪怕是犯了一些小错,她都不会为难。”僖嫔看到巧翠吓白了脸,安抚她道。

  “奴婢恪守宫规,行得正坐得直,奴婢不怕。”巧翠给自己打气道。

  “这就对了。一场好觉被搅没了,本宫现在头疼的厉害。”僖嫔道。

  “奴婢扶主子回去休息。”巧翠扶着僖嫔道。

  康熙今日不忙,下朝后带着念了半天书的太子,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和太后请安。

  太子坐在康熙的龙辇上,道:“汗阿玛,昨晚的烟花真好看。保成出的主意好不好?德娘娘是不是很喜欢。”

  康熙捏捏太子婴儿肥的小脸,好心情的笑道:“主意出的不错。你小小年纪,从哪儿知道这些哄人开心的玩意儿?”

  太子搓了搓自己的脸,汗阿玛最近怎么没事就喜欢捏他的脸。

  下回问问四弟,德娘娘是不是经常这么捏他,被汗阿玛看到后学了去。

  “去年春节放烟火时,儿臣和德娘娘站在一起,听到德娘娘说的,她最喜欢看烟花,可惜宫里不能随意燃放烟花。”太子道。

  康熙挑眉:“朕怎么不知。”

  太子想了想:“汗阿玛当时好像在喝另一个妃嫔娘娘敬来的酒。”

  康熙轻咳一声:“这话不准说给你德娘娘听。”

  太子聪慧道:“儿臣知道。汗阿玛怕德娘娘吃醋不开心,是不是?”

  “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少琢磨。”康熙道。

  太子乖巧的闭上嘴,汗阿玛不让他说,他就不说吧。反正,当时德娘娘看到了。德娘娘还说,汗阿玛艳福不浅呢。

  一到慈宁宫,太子活泼的跑进大殿。

  康熙政务繁忙,太后只会说蒙语,他从小更多的时候,是和太皇太后相处的。

  别人畏惧太皇太后威严,在太子心里,那是最疼爱他的乌库玛嬷。

  “乌库玛嬷,保成来给您请安了。”太子边喊着,边小跑着。

  太皇太后慈眉善目的坐在宝座上,等着小家伙冲过来。

  “保成又长高了,快过来让乌库玛嬷看看。”太皇太后道。

  “保成有听话多吃饭,多喝牛奶羊奶。汗阿玛给保成在毓庆宫柱子上,划了刻度。保成比上个月长了有这么高。”太子比着手指,差不多一个指甲的高度。

  “等保成长到和汗阿玛一样高时,保成就陪乌库玛嬷回科尔沁骑马。”太子亲昵的搂着太皇太后的胳膊道。

  太皇太后前阵子病了,刚康复不久,太子不敢靠在她怀里,怕累着她。

  太皇太后摸着他乌黑发亮的辫子,还有光溜溜的脑袋。

  “乌库玛嬷年纪大了,可骑不动马咯。不过,等保成以后去科尔沁,可以替乌库玛嬷看看乌库玛嬷小时候养的马儿的后代。当年,乌库玛嬷养的马儿,可是草原上最神骏的小母马。”太皇太后怀念道。

  “朕上回去科尔沁时,见过皇玛嬷养的马儿的后代。都是重孙女儿辈的了。枣红色的马儿,四肢矫健,跑起来如同闪电一般。”康熙道。

  “哀家养的那只,就叫闪电。可惜,当年嫁去盛京的时候,不知前路如何,就没带它过来。这样也好,草原是最适合它的地方。”太皇太后道。

  “昨晚,那场烟花放的很好看。让哀家想到了,你皇玛法迎娶哀家时,在科尔沁办的篝火晚会。”太皇太后道。

  太皇太后这一生,最有少女情怀的时候,就是嫁给皇太极的那段时光。虽然短暂,但她越到老的时候,回忆的越多。

  几十年过去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如皇太极所愿,和海兰珠转世为一对普通的夫妻,长厢厮守,恩爱无双。

  太子看看康熙,而后对太皇太后道:“今年乌库玛嬷的千秋节时,保成也要给您在宫里办一场篝火晚会。”

  太皇太后笑着把太子搂在怀里,拍拍他的背:“乌库玛嬷的好重孙孙,保成最孝顺了。有你这份心就够了。宫中燃火不安全,篝火晚会啊,有过几十年前科尔沁的那场,就够了。”

  康熙忙道:“昨日孙儿叮嘱过,烟花燃放过后,宫中各处严查是否有火星溅落。各宫水缸里的水,也都提前装满了。”

  “哀家知道你做事周全。放心吧,哀家是过来人。德妃值得这一场烟火。年轻的小姑娘,在这些事儿上,宠一宠无妨。”太皇太后道。

  只要不是独宠,太皇太后不会干涉康熙偏爱哪个嫔妃。

  能进的了宫中的嫔妃,都是家世清白的。康熙有喜爱的人,是件好事儿。

  高处不胜寒,孤苦伶仃的多难受。

  “昨日德妃生母入宫,离宫时,德妃给了她一笔银票。今日,那笔银票就捐去了慈幼院。乌雅家也一直在坚持施粥,去年他家的佃农,租佃免了五成。”康熙道。

  “今日早上,御史以京城治安为由,让朕遣京中饥民回原籍。他们若是有德妃和乌雅家的善心,朕何至于气急。”康熙想起此事,仍怒火熊熊,气的直拍桌子。

  一群吃着民脂民膏,受百姓供养,却不知感恩的庸碌蛀虫。

  当什么百姓的父母官,全该革掉头上的乌纱帽。

  太皇太后神情也严肃起来:“如今还不到麦熟之时,饥民遣回原籍,如何生存?”

  “他们自己自己吃的膀大腰圆,哪里去管百姓的生死。只知弄些表面的歌舞升平来糊弄朕。”康熙冷声道:“朕决意再延长施粥两月,供给京城的饥民。”

  “国库的银钱够不够。若是拮据,哀家和后宫嫔妃们节省些。无论如何,要保证百姓有一口饭吃。前年德妃和宜嫔、博尔济吉特庶妃领头的腊八节施粥,让汉人百姓们对皇家观感好了许多。听说白莲教想借机闹事,都没怂恿成功。”太皇太后道。

  康熙神色缓和了些:“是的。博尔济吉特庶妃捐的银钱最多,占了一大半。她这两年性情稳重许多,朕想着下回后宫大封时,给她的位份升一升。”

  博尔济吉特庶妃如今享的是嫔待遇,升一升,那就是妃了。

  太皇太后手颤了颤,她道:“皇上不必顾及哀家的想法。大清是皇上的大清。”

  “大清与蒙古是兄弟友邻,世代联姻。蒙古是维护大清国土安全的防线,朕理当礼遇蒙古。以前觉得博尔济吉特庶妃性情跳脱,才压了她的位份。以她的身份,本该居于妃位。”康熙道。

  “好,好。如此,哀家也对得起科尔沁了。”太皇太后道。

  “是朕让皇玛嬷这些年为难了。”康熙歉疚道。

  “皇上只管去做对大清好的事情,哀家永远会支持你,帮助你。”太皇太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