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一波三折的礼物
作者:抚剑沧海      更新:2023-02-21 22:06      字数:2234
  <div id="tet_c">“一两银子?入股?”

  刘伯温不禁笑出了声,哪有入股入一两银子的?

  “对,就一两!”张牧之斩钉截铁道。

  “一两银子能占多少?”刘伯温笑道,“怕是一根牛毛都占不到吧!”

  “我把我的股份的一半拿出来分给你和你的朋友,这样总不是九牛一毛了吧!”

  “给老夫针灸都要要钱,你竟会如此大方?”刘伯温不可置信的盯着他道,“说,你是不是有别的企图?”

  “求人办事嘛!”他无奈道,“我的心已经在滴血了,可不争馒头争口气!”

  “谁不让好过,我会让他活不下去!”

  “行!”刘伯温道,“你想要让老夫找谁入股?老夫说几个你听听看那个合适!”

  “汪广洋怎么样?”刘伯温道。

  “汪广洋嘛,倒也行!”

  对于找谁他当然有自己的一番考虑,如果自己没有阴差阳错之下救了刘伯温的话,他是一定不会觉得汪广洋可行的!

  毕竟,汪广洋最后就因为胡惟庸下毒刘伯温一案被直接赐死。

  这件事情真的跟他有关系吗?不管有没有关系,毕竟后期的老朱已经杀疯了,只要有点瓜葛,他就得死!

  如今,刘伯温活了,结局就不一样了!

  汪广洋毕竟也是中书省丞相,拉他做后盾胡惟庸也会忌惮几分。

  “这你还要考虑吗?”刘伯温道。

  “有了文臣,那再推荐一位武将呗!”

  谁知刘伯温微微摇头,缓缓道,“老夫与那些武将素来不和!”

  他一愣,这才想起来大部分武将都是淮西人士。

  “我忘了,他们大多是淮西人氏!”

  “宋濂你觉得怎么样?”刘伯温也没有生气,继续说出了一位朝廷大员的名字!

  “可以!”

  “有我们三个,胡惟庸的那些狗腿子必定会忌惮!”刘伯温道,“老夫为了帮你可是要搭上不少人情……”

  “我没钱的!”张牧之忙道。

  “掉钱眼儿了?”刘伯温愠怒道,“老夫的意思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不然这些人情可就白搭了!”

  “自然!”

  “那老夫就不打扰你了!”

  ……

  东宫。

  朱标焦急的站在门口,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不一会儿的功夫,两个小太监捧着几个包好的礼物迈着小碎步快步朝他走来!

  “东西都准备好了?”

  “殿下,按照您的吩咐,奴婢们已经都准备妥当了!”

  “赶紧拿上车!”朱标吩咐完自己也上了马车。

  马车出了皇宫之后,一骑绝尘……

  刘伯温走后,张牧之抱出小毯子盖在身上,躺在摇椅上准备睡上一觉。

  “当当当——”

  “当当当——”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还他妈的挺有节奏!”

  张牧之气呼呼的走上前,猛地一下子推开了门。

  正在敲门的朱标,被突如其来的惯性闪到,差点摔倒在地上!

  朱标站稳时,发现面前凑过来了一张写满了嫌弃的脸。

  “怎么,不欢迎我?”朱标顺手从侍卫手里拿过来了准备好的礼物!

  原本一脸疲惫脸上挂着嫌弃的张牧之立刻变得言笑晏晏。

  朱标和他身后的侍卫见到这一幕后,都不由得后退了两步。

  “你来就来呗,还带什么东西,这多见外啊!”

  张牧之快速伸手,一把抓住了朱标手里的东西。

  “你别给我,我不要啊!”

  “我……”

  “你真别给我,我真不要!”

  朱标压根就没动,手里礼物的来回拉扯全是张牧之一个人再表演。

  “你再给我我生气了啊!”

  张牧之无奈的拿过东西道,“以后再来不准带东西了,这次我就勉为其难的收下了!”

  朱标身后的几个侍卫俱都不自觉的歪着头,轻轻拍掌。

  “上次你的意见我反馈给太子之后,大明宝钞就……”

  “停!”张牧之伸手打断了朱标,“我说你怎么拿这些东西来呢!”

  他拿起礼物,放回到了朱标手里,“你拿走!”

  “不是,我……”

  “你什么也别说,原来是有事求我,我还以为是我们的情义深厚的缘故!”

  朱标刚想说什么,他立刻将礼物拿了回去。

  朱标和他的侍卫再次被他的这一波操作给震惊了。

  他郑重其事道,“绝对不允许再有下次了!”

  “说说吧,你今日来是为了什么事儿来的?”

  朱标长舒一口气,好在他没有拒绝。

  “不知你对南北学子有什么看法!”

  张牧之立刻明白了朱标的想法。

  “你是想问如何教化北方学子,平衡南北。是不是接下来要在布局北方教化上下功夫!”

  朱标听完他的话之后眼前一亮,“对对对,你太厉害了!一下子就说出了关键,真可谓是一针见血啊!”

  “这其实不难!”

  张牧之道,“南方已经安定多年,北方才刚刚平定不久!再加上自古以来,南方的书卷气就比北方浓重,所以分析出用意并不难!”

  “那你觉得如何做才能在教化上做到南北平衡呢?”

  “南北教化差异由来已久,南方生活容易,吃饱喝足之后自然就想着读书!”

  “而北方气候相较恶劣,再加上战乱的影响人们大多注重生活。”

  “在北方孩子们也算是家里的劳力,当他们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时,若是有人出去读书,无疑给家里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那该怎么做?”朱标听的津津有味,十分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

  “那就要看朝廷想要在北方教化上布局的初衷是什么!”

  朱标喃喃道,“大明初建,百废待兴!长期的战乱动荡,朝廷急需一些人才来填补各地的空缺。”

  “你看你这不是明白嘛!”张牧之道,“朝廷缺人,北方百姓缺钱粮,你说怎么办?”

  “从北方选一些国子生,然后给他们供给衣食?”

  “很好,你看这不就出来了吗?”张牧之道,“不过这只是第一步!”

  “还有第二步?”朱标好奇道。

  “给他们提供衣食住行之后,等他们学成之后呢?”

  朱标恍然大悟,“把他们派到各地,再从各地选!”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人才缺失的问题。还让北方的百姓知道有这样一个好处,他们也愿意让孩子读书,万一被选拔上了,那可就……”

  “孺子可教啊!”张牧之拍拍他的肩膀道,“这下明白了?”

  “我回去就把这些告诉太子殿下!”朱标道。

  “朱寿大哥,你跟太子殿下关系好吗?”张牧之好奇道。

  “好啊!太子殿下人很好的,我们关系也很好!”

  就在朱标低头拿茶杯的时候,张牧之又把礼物拿了回来。

  朱标和他的侍卫又惊呆了,这一波三折,他们搞不懂张牧之要干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