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往返天地间》的拍摄进度
作者:云朵中的小朵云      更新:2023-06-30 16:01      字数:2256
  陈晨第二日醒来,就见自己躺在一张并不熟悉的床上,起来之后,观察了四周,才发现原来这是自己的房间。

  出门也没发现刘艺菲,父母也不在家,餐桌上倒也留了早点,陈晨一边大口吃着早点,一边拿出电话给刘艺菲打去。

  过了几秒钟后,接起来的不是刘艺菲,反而是刘妈妈。

  “陈晨呀,茜茜正在化妆呢,要她接电话吗?”

  “啊,不用,我就随口一问,我一会儿就过去,你们先忙吧。”

  陈晨大口几下就把桌上的饭菜全部吃完了。

  嗯,还是先去看看老谋子的拍摄进度吧。

  沿着昨天的路,陈晨开了大约半个小时就来到了拍摄的园区。

  陈晨一个人进入园区,拿出公司的证件,问清楚张一谋所在的拍摄地点。

  这时,正在拍摄的是刘艺菲在“天宫号”的中场景在地面上是很难拍摄出太空中失重的感觉。

  为此,剧组特意租用了一架运输机在高空以抛物线轨迹飞行,让剧组的演员们在失重状态下完成拍摄,但是因为飞机的飞行高度仅仅能为此十几秒钟的失重状态,这根本不足以完成拍摄的计划,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在地球常规重力条件下实现这种“看起来像”的失重效果,最廉价的方式是水下拍摄,水的阻力效应使动作变得迟缓,可以实现太空中的悬浮与类似飞行的移动动作。

  但是水下拍摄无法真实表现演员的表情——憋气与努力睁眼的神情显然和太空环境下的表演完全不一样;其次,水下复杂的光影反射折射效应,也让穿宇航服水下模拟太空作业变得不可能。

  不过这难不倒中国的电影工作者,最后,他们从香江请来了最好的威亚师傅,把演员用钢丝吊起来。这说起来,张一谋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就用到过,和他们把李宁的身体和举着火把的胳膊吊起来,是一样的。

  这次,他们把刘艺菲掉在空中,通过钢丝的升降超空着刘艺菲肢体的动作。自小就吊威亚的她对这种拍摄并不陌生,她的表现让张一谋大吃一惊,一段镜头拍摄完成,刘艺菲带着头套走出搭建的空间站时,张一谋竖起大拇指说道:

  “艺菲,太棒了,你是我合作过最省心的演员。”

  面对这样的夸赞,刘艺菲显得很高兴,这几乎比她拿到一个奖项都要兴奋!

  她一出舱,一旁的工作人员,赶紧把大衣给刘艺菲披上。此时已经是11月的天气了,虽然摄影大棚里开着暖气,但还是很冷。

  刘艺菲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第一时间,就看到了陈晨,连忙把头套摘掉,上前问道:

  “你什么时候来的?”

  “刚来。”陈晨说着接过她的头套,来回翻弄了两遍,笑着问道:

  “这怎么还戴上了这顶绿帽子了?”

  刘艺菲掐着陈晨胳膊,又打了两下,说道:

  “什么绿帽子,胡说八道,这是人家特效用的!”

  陈晨自然明白这是为了给刘艺菲做后期用到的,本来导演想让刘艺菲把头发剪短,留一个齐刘海短发。

  因为上太空的宇航员没有人会留长发,特别是在全是精密仪器的天宫空间站内。

  但当张一谋看到刘艺菲在《环太平洋中的短发扮相时,说道:

  “我就要这种感觉!”

  但是,在拍摄《环太平洋刘艺菲的一头短发是戴着假发拍摄的,但是在太空中要表现短发失重的画面,假发就无能为力了。

  所以,才让刘艺菲戴起了头套,再经过后期的处理,就能做出头发在太空蓬松的感觉了。

  张一谋看完摄像机的回放,此时也发现了陈晨。

  赶紧从机器上下来,打招呼道:

  “陈总,什么时候回来啦的?”

  “辛苦,辛苦啊,张导”

  说着,两只手便握在了一块。

  一旁的于建平,转头也凑了过来。

  打完招呼,两人聊了没几句,又聊回了拍摄上来。

  张一谋道:

  “如果宇航头盔上映出的地球上的景观也用虚拟拍摄来实现的话,可能会异常麻烦,而且非常地不真实。”

  于建平道:

  “这儿你还想用实景拍摄?我们整部剧都没上太空,现在更加不现实。”

  张一谋道:

  “要在一个画面上同时加上演员的表情,地球的反光,以及头盔半透明的状态,根本达不到这种技术。”

  一旁的特效知道,看着电脑上cad的画面,说道:

  “确实如章老师所言,这种多种光线的叠加,每叠加一层都会对演示状态造成一些扭曲,很难达到逼真的效果。”

  于建平道:

  “你想怎么拍摄,我们来设计个方案。”

  见张一谋思索半天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陈晨道:

  “不如我们反过来,我们造一张和地球景观一样的照片,背面安装上led灯,让这个‘地球转’而拍摄的机器不转,不就解决了吗!”

  张一谋闻言大喜,马上安排技术人员买来一样世界地图,根据地图上的陆地和海洋的位置,制作了一个“布光盒”,拍摄的时候,剧组将事先设计好的太空外景和地球的反光贴到led板上,然后由演员站在该屋子中央表演。

  整个小屋的led光墙实际上就模拟了角色所处的空间光影。当要表现角色在太空中的运动时,演员不动,由“布光盒”上的影像按程序设计逆向而动,从而形成一种演员在动的错觉。

  “布光盒”提供的实时光影反射,为特效制作提供了最真实的动态布光,与最终成片时的场景与布景是一致的,堪称最佳的摄影方案。

  不说张一谋和余建平回去设计“布光盒”的方案,陈晨见特效组的一个员工,便随口问道:

  “你们姚经理呢?”

  那个员工看了一眼竟然是公司最大的老大,略有紧张地说道:

  “姚经理在公司和春晚设计节目呢!”

  原来是全息投影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后,春节晚会也想让特效公司给出一档节目,就用奥运会上的形象即可。

  谁知,竟然被陈晨拒绝,陈晨给的理由是:

  “如果说是为国争光的事情,让几位再次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倒也无妨,但是这样消费逝者,就是彻彻底底不道德的行为。”

  被陈晨批的一无是处的春晚导演,倒也是虚心接受,于是又提出,那就把古人如孔子、李白、岳飞等历史名人再现,也可以让观众耳目一新。

  当时陈晨就说:“和让人来演出一样,并无新意。”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春晚的导演也有些不耐烦,想请陈晨出一档节目。

  于是,陈晨在接到春晚的邀请后,和姚其商量了一下,提出不如用“虚拟歌姬”来给演艺一场别开生面的歌舞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