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媾火汇”之一
作者:北俍01      更新:2022-11-25 15:45      字数:3158
  梁宇辰、陈祚荣等也跟着赵氏氏族的“春夏秋冬”队伍进行“拜仙会”,为了了解盘龙文化,他们之前就向祭师讨要一份汉文版的“拜仙歌”。经仔细地阅读后,盘龙族竟然用一千多字的“拜仙歌”就清晰地勾画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的历史神话故事。山下的确有“盘古开天地”的说法,但没有这么细致、完整、生动叙述的书籍,特别很多说法还是头一次听说;比如,不周山的倒塌原来是共工与祝融挽救人间而为;人的受限原来是伏羲和女娲为了人间的稳定而设定等等。一个小小盘龙族对待历史竟然这么认真和虔诚,对比山下的各朝各代的作为无不汗颜!事后一定好好拜读盘盟殿的书籍,更深地了解盘龙文化。

  唱完“拜先歌”,跳完“拜先舞”,全体在祭师的带领下,再次向先祖献香、添酒。为此,整个“拜仙会”约一个半时辰后结束,十二个点的姓氏就地陪先祖就餐。

  下午将进行盘王节中最浪漫的“媾火汇”。

  盘王节是盘龙族每年祭祀始祖的重大节日,祭祀包括:崇敬、缅怀、感恩和汇禀,汇禀就是向始祖汇报和禀明一年来盘龙族的方方面面的状况。无论五谷丰登、家畜兴盛、人丁旺盛等等都离不开“繁衍”二字,所以每年盘王节必须进行“媾火汇”。

  “媾火汇”是向始祖汇报一年来盘龙族繁衍状况的一个仪式;“媾”指盘龙族“拜身”的情况;“火”指盘龙族香火的繁衍;“汇”是一种流动,一种壮大,也是向始祖的虔诚禀明和汇报。

  “媾火汇”与盘龙族每年的“龙根节”和“阴花节”的形式几乎同出一辙,但“龙根节”和“阴花节”注重于“拜”,而“媾火汇”则侧重于“汇”。

  盘龙族的“龙根节”、“阴花节”和“媾火汇”从原始的生殖崇拜转变为对始祖母的崇拜。在盘龙人的心里,始祖母一直活在天庭,活在每一个盘龙族子嗣的身上。盘龙族认为,男女有别的圣物是始祖母赐予的完全独立于身体之外的神体,它是连通始祖母的神圣的工具,具有高度灵魂和无法抗御的魔力的独立神物。所以,盘龙族自古以来对异性报以无比崇拜和尊重的心理,才让男女平等在数千年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盘龙族把“拜身”看着很严肃、很庄重、很圣洁的一种行为,任何人不能冒犯、嘲弄和玷污。正因为“拜身”的存在,盘龙族才人丁旺盛,子嗣相传。故,每年都将举行盛大的仪式表达盘龙族对“拜身”的崇拜之情。

  回想当晚梁宇辰与盘巧婚礼,在龙母坛的“萱草舞”,新房中的“出笼歌”、“揭锅盖”、“敬身会”等仪式中,充分折射盘龙人对待“拜身”的种种行为,其实是对始祖母崇拜的一种延伸。

  “拜身”是一种崇拜,是一种文化。千百年以来,盘龙族逐步发现,愉悦、快乐的“拜身”有助于维护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善,有助于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有助于加深对始祖母敬仰崇拜之情,从而达到族群凝聚、团结、稳定的目的。于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总结,发展盘龙族独有的《拜身术》《龙女经》《蒸笼笈》等专门指导盘龙人如何达到更好地愉悦“拜身”的书籍。特别是《蒸笼笈》是盘龙族最系统地从性别,一年四季和年龄层次等多方面解释“拜身”与长寿的关系;传授如何得到愉悦拜身的技巧等等。盘龙人满十六周岁后都要系统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技能。这也是盘龙人长寿的其中一个秘诀,此秘诀一律不外传,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拜身”不单单给身体带来愉悦,是族群繁衍的重要行为,是稳定和凝聚族群的一种润滑剂,是华夏阴阳学说的一次升华,上升为崇高的宗教崇拜、文化文明、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

  “媾火汇”是一项巨大的祭祀活动,主场在龙母坛,分场有二十四个之多;其中又分为十二个“外媾队”和十二个“内媾队”。

  首先,“外媾队”的十二分场分布在十个司部和盘王府的四相中的执场、水田、菜园、果园、猎场、石场、碳窑、铁厂、兵器作坊、家禽养殖场等等。每一个分场约一百多人,包括歌手、乐手、鼓手、帮手和十二对“日月”。“日月”代表阴阳,“日”为阳,阴为“月”,是每个媾队的中心,均由十二姓氏精心挑出来的龙兄龙妹担任,年龄在十八至三十岁之间;龙兄要求英俊、帅气、身材高大、健壮;龙妹则要求清秀美丽、身材高挑。“日月”全身穿戴绿色的萱草衣,象征茂盛的植物和茁壮的庄稼。

  其次“内媾队”也分成十二个分场,分布在全峒的十二个姓氏的大石牌前,每一个分场由一个姓氏的乐手、鼓手和“日月”组成。各个石牌前搭起两座六尺见方,三尺来高的木台,第一个木台叫“鸳鸯龙”;上面敬奉着两个如人一般高的模具,一个是雄伟的龙根,另一个是花朵般的阴花。两具模具旁分别趴着两匹威武雄壮的雌雄獒龙。

  另一个木台叫“生肖配”,矗立着一对缠绵的动物模型。十二个姓氏按本姓氏对应的十二生肖进行敬奉和膜拜。如盘姓对应的生肖是龙,木台上就是两条相缠的雌雄龙的形状。

  “内媾队”的“日月”萱草衣则以各氏族服饰的颜色为基调,可谓花枝招展,把盘龙峒点缀成花的旋涡。

  中午未时正点,寻龙塔上响起“当!当!当!”三声钟声,塔顶上祭祀洪亮如雷鸣般响起:

  树高万丈枝叶茂,莫忘树根劬辛劳。

  始祖生我母育艰,莫要寂寞孤独老。

  夜半恩爱唱情歌,摇曳龙舟下九川。

  春回大地百花开,盘族旺盛子嗣传。

  呜呼!

  整个盘龙峒沸腾起来。主场龙母坛上,昨日在祭龙坛上的那个巨大长鼓又矗立在始祖抱着始母的石像前,男女两个祭师站在长鼓两侧,“咚!咚!咚!”地敲响大长鼓。

  “咚!咚!咚!”一窜窜龙兄龙妹身挎子长鼓以间隔六丈的距离向二十四个分场延伸,传递主场的号令,整个盘龙峒沸腾在雷鸣般的鼓声中。

  “嘟……!嘟……!嘟……!”三声低沉的号角响起。

  鼓声戛然而止,震撼的歌声响起:

  嘿哟!嘿嘿哟!

  一声长鼓咚咚响,龙哥身健如标枪。

  龙妹相拥哥身旁,鸳鸯双飞上战场。

  两声长鼓咚咚响,龙哥好比教书郎。

  妹妹顽皮读书懒,龙哥鞭妹泪汪汪。

  三声长鼓咚咚响,哥似秤杆把头杨。

  妹似秤砣往上挂,紧紧绑在秤杆上。

  四声长鼓咚咚响,龙哥似牛好强壮。

  妹放春水灌大地,犁耙翻天粮满仓。

  五声长鼓咚咚响,龙哥好比采药郎。

  龙妹似药等哥采,十月生个小药郎。

  六声长鼓咚咚响,十八龙哥风流郎。

  夜夜爬笼唱情歌,莫让龙妹守空房。

  七声长鼓咚咚响,冬暖夏凉连楼房。

  哥是石墙妹是楼,榫卯紧咬热歌堂。

  八声长鼓咚咚响,龙哥捕猎步如箭。

  龙妹随哥如箭套,沾着哥哥就不放。

  九声长鼓咚咚响,龙哥热情似碳棒。

  龙妹旺盛似火盆,灰烬也往火里闯。

  十声长鼓咚咚响,龙哥好似打更郎。

  更响唱欢夜不寐,情意绵绵迎晨光。

  呜呼!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咚咚锵!”鼓声、锣声人声高呼。

  这是盘龙族的“十媾歌”,将盘龙峒的十个司部的功能和生产特性比拟为热恋的龙哥龙妹并向始祖母禀报,盘龙族一年愉悦、甜蜜的生活和旺盛的繁殖能力,预示来年五谷丰登、兵强马壮、安居乐业、人丁兴旺。

  歌声又响起:

  嘿哟!嘿嘿哟!

  东边朝阳暖心窝,春天兰花开满坡。

  二十龙兄如芭蕉,吃了一个又一个。

  南边暖风吹下坡,夏天荷花一朵朵。

  四十龙哥如芒果,一个让妹饱不过。

  西边晚霞红似火,秋天菊花迎金色。

  六旬龙叔如菠萝,甜在芯里耐心剥。

  北边寒风吹上坡,冬天梅花雪中乐。

  百旬龙爷无花果,越嚼越甜回味多。

  呜呼!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咚咚锵!

  这是盘龙族的“四季媾歌”,把盘王府的东、西、南、北四相融入到春夏秋冬四季中,预示盘龙族的“拜身”如美丽的花卉和丰富水果一样旺盛百年有余。

  “十媾歌”与“四季媾歌”高唱的同时,“外媾队”的十二个分场开始跳起“萱草舞”。此时的“萱草舞”与梁宇辰和盘巧婚礼的“萱草舞”有明显的区别。婚礼的“萱草舞”侧重于情,此时的“萱草舞”则侧重于物;如龙地司十二对“日月”,以一对“日月”为单位分布在龙地司的田间、菜园、果林、家禽栏等,时而与“日月”做各种欢快的动作,时而与农作物、家禽等起舞。同样,龙戍司的“日月”则与各种兵器跳舞,与防护设施跳舞。盘龙族认为;不单单人有感情,植物、家具、兵器及各种器具都有着喜怒哀乐。趁“媾火汇”时节,让万物享受盘龙族的喜悦和亲切,万物就能够快乐,盘龙族就人丁兴旺,旺盛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