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华夏远古史之一
作者:北俍01      更新:2022-11-25 15:45      字数:3096
  “佩服!佩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殿长一席话点醒梦中人呀。”陈祚荣恭敬地向赵殿长深深一揖。

  梁宇辰还是挠挠头,有些似懂非懂的感觉。

  赵殿长拍拍梁宇辰肩膀:“试想,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谁也没有规定华夏之主一定是中原人、中土人、中华人、中夏人。谁敢说我们的祖先从巢人、伏羲、女娲、炎帝、蚩尤、共工、祝融、黄帝、夸父、刑天等等都是中原人,但所有的人都在经营华夏,完善华夏,由此华夏就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当今朝廷谁说不是重复这件事。”

  “哦!”梁宇辰长鸣一声:“依殿长这么一说,当今朝廷在我华夏的历史长河中也只不过须臾一瞥?”

  “哈哈哈!”三人会意地大笑起来,片刻,赵殿长收起笑容:“所以,从华夏的历史角度来看,当今朝廷所推崇的八思巴文也是我华夏惊艳的一笔呀。”

  陈祚荣点点头:“有空陈某把八思巴文所有的文字都写给殿长就是。”

  赵殿长拍拍陈祚荣肩膀:“就此谢过陈师长。”说着领着二人往里走……

  三人约走了半盏茶的工夫,赵殿长停下手指眼前的一排书架:“这个区域是我华夏最早的书籍,我盘龙族花费几百年的光景把所有的陶文、兽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整理出来的历史书籍,分成龙文和汉文两种文字排版。”说着走到神话汉文版区:“这是神话区;分太古区、洪荒区和远古区。描述整个华夏从盘古到远古,华夏形成的种种传说故事。”

  三人走进神话区,不足四丈见方的山洞里摆放着密密麻麻的书架,但描述盘古的书籍都有近二十篇,洪荒大战更是数不胜数。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伏羲画江山、三足赤乌、太昊、羲和、常羲、公干、祝融、烛龙、应龙、女魃、涿鹿之战等等。

  陈祚荣与梁宇辰几乎是被赵殿长拽出神话区的。单单要看完神话区的书籍,起码要五年以上。今天主要的目的是让二位新任师长了解真正的华夏的历史过程,至于神话部分日后再说吧!

  梁、陈依依不舍地离开神话区。

  赵殿长把二人领入历史区,历史区又分上古区、远古区、夏商周区、汉唐宋区。殿长按华夏历史的顺序一一向二位介绍:“华夏对盘古崇拜由来已久,但在各朝代还没有一部书能够讲述它的缘由。盘龙族经过几千年的搜集才完善从盘古到夏朝这段历史详细记录,填补这段历史的空白。”说着举起云灯走进上古区,他指着书架上的书籍,只见排在最前面的是《盘古开天地—太古篇》《盘古开天地—远古篇》《盘古开天地—古生篇》。接下是《三皇—天皇篇》《三皇—地皇篇》《三皇—人皇篇》;接下是《有巢氏篇》;《燧人葊兹氏》。再往下是站满整个大书架的《伏羲女娲篇》,更让二位惊叹的是,伏羲女娲时期就有八十七任帝,共八十七篇,而且每一篇都清晰记录该任帝年月。伏羲女娲时期从公元前七千七百五十九年至公元前五千零八年,历经了……

  两人正掰着手指算……

  二人的惊奇也在赵殿长的意料之中,他轻轻摸摸八字胡微笑着:“哈哈哈!别算了,伏羲女娲时期长达两千七百五十年,到公元前五千零八年才结束华夏的母系氏族社会,其实在伏羲女娲时期前一万年前都是母系氏族的中期、早期阶段。伏羲女娲属于后期,母系后期的很多氏族的前辈都在这个时期担任过盟帝,如神农氏、炎帝魁隗、仓颉、共工氏、祝融氏、太昊氏、少昊氏等。华夏的发展与伏羲女娲时期的文明拓展是分不开的,所以有女娲造人,伏羲造大地的传说。”

  赵殿长停下脚步回头对二位说:“为了让二位更清晰地了解华夏的远古历史,今天本殿就从伏羲女娲时期开始简述到夏朝。据本殿了解,山下各朝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少之又少,很多还是错漏连篇,与我盘龙族的历史轨迹很多地方竟然大相径庭。”

  梁、陈二人对历史本来就很感兴趣,但的确对夏朝之前的历史很少涉猎,干脆说,几乎混沌一片。听赵殿长要介绍这段历史,都把耳朵竖起来,生怕漏掉半个字。

  赵殿长指着书架的上层:“这是《炎帝魁隗氏篇》,炎帝魁隗于公元前五百零八年推翻伏羲女娲政权建立了华夏远古早期文明的一个最大集团,炎帝魁隗氏历任十五任帝;魁隗、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后土、噎鸣、姜信、赤召、墙夷、捷个、大笪、大汉、夸父十五帝,跨度四百九十五年。”

  梁、陈二人急忙向《炎帝魁隗篇》的书架凑过去,好似饥饿的孩子看见白馒头一般贪婪地伸手过去……

  “哈哈!二位这是如饥似渴呀!山上的书籍堆积如山,二位就是一辈子都看不完,先听本殿给二位草草介绍之后再挑重点的阅览即可。”

  二位这才收回手,不好意思地嘿嘿笑着:“让殿长见笑了!我们这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书籍。”

  “求知欲乃是儒家的本能!可敬可佩呀!”赵殿长说着指着一旁的一个书架:“在伏羲女娲后期出现诸多的英雄氏族,神农氏就是一个极其强大的氏族。”他指着《神农氏》那本书:“早在伏羲女娲公元前五千零三十二年,在秦岭一带有一位大典氏、上柱史(记录历史的官员),号神农氏,就开始经营一个强大的神农部落。公元前四千七百六十七年,第十代神农氏部落在中原地区的势力已十分强大,趁炎帝魁隗氏内乱之机,联合中原地区各氏族各大部落西征。第二年,炎帝魁隗氏被击败,神农在中原各大部落联盟的支持下,时任炎帝魁隗氏第六任帝的姜共工被迫让出帝位,神农改名号为炎帝神农氏政权,这位便是历史上尊崇的神农帝。炎帝魁隗氏虽然失去帝位,其宗族所属部落势力依然十分强大,一直与执政的神农氏对抗。第六任帝共工失去帝位后,仍为本部落大酋长,传位至十五任夸父,最后被黄帝所杀。”他停顿少许,继续道:“真正的炎帝神农政权是从神农氏第十酋长开始改为炎帝神农政权,神农一直传位至……”他指着书架上的书籍:“临魁、姜承、姜明、姜宜、姜来、姜克、榆罔八任帝,于公元前四千五百一十三年,实力强大的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令炎帝榆罔让出炎帝位,榆罔十分愤怒,大骂轩辕氏无德,但自知无力与轩辕氏抗争,考虑到百姓的安危祸福,只好答应让出帝位。轩辕氏姬邦卉正式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后来,姬邦卉降封炎帝姜榆罔为诸侯,封在洛水卢氏城。姜榆罔不肯受封,弃爵率家人迁徙江南,后定居湖南茶乡,以医为业,深得当地百姓厚爱。公元前四千四百九十三年,六十八岁的姜榆罔病逝于茶乡,结束‘万国共朝’的炎帝神农政权。历时二百五十三年,加上神农氏部落时期共五百一十八年。所以神农和炎帝并非为同一人,炎帝魁隗部分部落臣服于神农部落才形成一个强大的华夏炎帝神农政治集团。炎帝神农政权的统治区域鼎盛时期,南至交趾北至幽都,西至三危,东至旸谷。这是华夏远古时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统一,东西南北大小数千个部落共尊炎帝神农氏,史称‘万国共朝’。虽然这种统一只是一种表面形式,也足以证明炎帝神农氏政权在当时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炎帝神农氏政权时期发明了最早的文字‘陶书’;特别在农业方面,废除原始的火耕。发明用犁耕地,使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居民开始大量饲养猪、狗、牛、羊、鸡、马、驴等畜禽,随着家畜饲养业增长,又出现一个新的行业——骨器加工业,从此大量提升生产和生活工具,如骨锄、骨刀、骨针、骨铲、骨勺、骨筷等。期间,陶器已在各地广泛生产,不仅品种多样且工艺水平相当高超。北方还出现冶炼青铜技术,金属武器从此出现,如铜矛、铜枪、铜剑等。物质和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提高,人们不再身体。服装的需求已上升到重要地位,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纺织业已大量兴起。此时所生产的布多数是用麻类织成,布的质量粗糙,从事纺织业的基本上是女人,华夏的男耕女织时代基本从此时开始。劳动的分工,逐渐把男人和女人分割开来,男人逐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女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母系氏族社会女人的崇高地位逐渐成为历史。”

  梁宇辰深沉地点点头:“哦!原来炎帝和神农不是一个人呀?在山下,我们都把炎帝神农当成一代伟帝,原来他们之间还有这么多解不开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