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村里的喜事
作者:银河上映      更新:2022-09-24 21:41      字数:2009
  “整个村谁不知道赵大海最喜欢嘚瑟炫耀!”

  翠花哼了哼声,说的有理有据。

  我很少见到翠花会这么直白的讨厌一个人,眯了眯眼,佯装无意的问道。

  “这个赵大海,莫非得罪过你?”

  翠花不擅长说谎,也不会对我隐瞒。

  话音未落,便很干脆的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神情忽然有些落寞。

  “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说来听听?反正也没别的事。”

  我搂住翠花坐到旁边,随手拿了几个花生剥给她吃。

  “他是怎么得罪你的?”

  “其实是一些陈年往事,三四年前的事情了。”翠花叹了口气,目露回忆。

  四年前,翠花在村子里有个好朋友,俩人年纪相仿,都出落的亭亭玉立,并称为村花。

  但比起翠花,她朋友比较早熟,家里早早的就说了一门亲事。

  男方的条件也不错,虽然称不上大富大贵,但嫁过去后一年到头都不用愁吃穿。

  重点是翠花的朋友也接受了这门亲事,也就是说双方都对上眼了,只等着年龄一到,男方过来提亲。

  乡下人结婚早,十七八岁就结婚的多的是。

  四年前,翠花的朋友刚满十七,男方在家里就准备先定亲,本来是件喜事儿,结果就在定亲的前几天,出了差错。

  “玲玲断了一条腿,成了残废,医生说好不了,以后干不得重活,男方家里听说这件事后就不肯娶了,退了亲。”

  “这和赵大海有什么关系?”

  我明显感觉到翠花的情绪有些不对,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让她慢慢平静。

  过了一会儿后,才听翠花开口说道:“玲玲的腿会断,就是因为赵大海!只不过事情被赵大海那个有能耐的舅舅压了下来,不让在村子里传!”

  赵大海是个混不吝,早些年没有正经工作,就在村子里无所事事,到了该娶妻的年龄,自然也动心思。

  他最先看上的就是玲玲。

  也不在乎人家有没有定亲。

  “那天晚上,玲玲打算来找我在帕子上绣个花样,谁知半道碰上赵大海,他还喝了酒,就想对玲玲做那档子事儿,结果玲玲在逃跑的时候不小心掉进河里,腿在水里磕断了!”

  翠花说着说着眼眶一红,“事后赵大海还不承认,非说玲玲是自己不小心掉下去的,他舅舅出面补偿一笔钱,就没再给玲玲讨说法!”

  我听着也觉得气愤,赵大海简直是个人面兽心的畜生!

  “那他有没有对你做什么!”我压低声音,凶狠的问道。

  翠花摇摇头,“经过玲玲的事情后,他安生了好一段时间,后来又被他舅舅带着出去闯荡,但是玲玲她……”

  说着她突然抬头看了一眼东方向,“这件事给玲玲的打击不小,村里风言风语又多,没多久她就搬家了,我再也没见过她,都怪赵大海!要不然玲玲早就结婚了,也不会搬走!”

  我倒是不知道翠花心里还藏着这么一件陈年旧事,看着她有要哭的迹象,顿时出声安抚了几句。

  “那三天后赵大海结婚,你去不去?”

  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有喜事,全村人都要到场,每家每户总要有一个人过去。

  “我不想去,我看到他就来气!更不想给他随份子!”

  “那就不去!”

  我摸了摸翠花的头,吧唧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有我呢,那天你就在家等着,让我去,至于份子,也交给我!”

  我倒要看看,这样一个人渣,是怎么娶的媳妇儿!

  三天时间匆匆而过,早上七点多,外面就已经响起了放鞭炮的声音,一挂接着一挂,吵得人睡不着。

  这也是村里的习俗之一。

  在整条街道上挂满红鞭炮,意味着“十里红妆”。

  我都被吵醒了,翠花自然也睡不下去,简单收拾了两下,就和我出去看热闹。

  被吵醒的不止我这一户人家,不少人都面带烦躁,只是碍于今天是别人的大好日子,不好发作。

  村西头最热闹,几乎人满为患,都是和赵大海平时关系比较好的人,时不时还能听到几句欢呼。

  说句老实话,我到现在还没见过赵大海和他的新娘子。

  这几天也出去溜达了好几趟,愣是一次都没瞧见过。

  即便是到现在,我也没瞧见今天的主人公,反倒是看到了新娘的伴娘。

  新娘是城里的姑娘,伴娘自然也是,听别人说,俩人是闺蜜,专门从城里来的乡下。

  不然就以我们这里的规矩,哪还会有伴娘。

  伴娘没和新娘在一块,也不知道是不是来的太早,她旁边围着不少人,我抻着脖子探头看了一眼。

  光是气质,实话实说,就和我们这里的人很不一样。

  感觉就和以前时候的“大家闺秀”似的。

  伴娘都这么好看,新娘估计也差不到哪去。

  翠花不是个喜欢凑热闹的性子,加上又讨厌赵大海,看了两眼就说要回去。

  “你就在这等等吧,省得来回多走几趟麻烦。”翠花说道。

  我想想是这个道理,就留了下来。

  按照村里的习俗,一家结婚,全村人能帮的都会来帮忙,这叫“沾喜气”,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这么做。

  我挨着翠花,正想把她送出人群,就在这时,隔壁邻居婶婶带着一个人走了过来。

  “张婶。”

  打过招呼后,张婶直接拽着后面的人上前,和我们表明了来意。

  旁边的人是她侄子,来探亲的,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就想让我和翠花帮着带一带。

  “这孩子有些木讷,不太爱说话,我寻思你们年级也差不了多少,应该好交流,我今天有不少事儿要忙,翠花啊,你就……”

  邻里乡亲之间的帮忙,就看这个人的人品。

  张婶为人不错,我不在的时候没少帮衬翠花,既然她提出请求,横竖不是什么大事,我就答应了下来。

  毕竟不是两三岁的皮猴子。

  “张婶你去忙吧,小东就交给我。”

  “哎,哎,真是麻烦了!改天婶子请你吃红糖糕!”

  说罢,张婶便匆匆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