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御前会议
作者:燕赵苏子      更新:2022-09-16 20:09      字数:3182
  “这些信件都是从黑箭的尸体上找到的?”

  魁长老张开十指,压着面前的信件。

  当他抬起脸望向燕回和牛逵时,神情十分专注。

  燕回他们两个的样子都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毕竟长途跋涉了十几天才回来。

  “我们认为那人很可能也是黑箭,但没有证据。”

  “下次你别那么快就亮出底牌。”

  “是我疏忽。”

  魁长老以难以察觉的幅度摇了摇头:“你们明白这些信的意思吗?

  “当晚我发了双倍的军饷和口粮,他们什么都听不见,您可以放心。“牛逵解释。

  “很好,传话下去,任何人不得谈论此事,知情者之间也不许提。”

  他把信件收拾到一起,放到一个木柜子里,又挂上一把沉重的大锁。

  “你们辛苦了,我代表至高殿,感谢你们在此次战役中的付出。牛逵兄弟,你正式晋升为至高将。魍魉眼下正在南方率军作战,你暂且住在至高殿,接替他的工作,训练殿内新人。”

  “燕回,明天一早,你随我进宫。”

  由于没有足够的兵营接纳,纪炳的军队暂时在至高殿附近扎营。燕回怀疑城里根本就没有打算迎接他们,因为皇帝根本没指望他们能回来。

  “恭喜你兄弟,荣升至高将,就不用再回神庭司充当临时工了吧?”

  牛逵停下脚步,一言不发地注视着他。

  “你身上发散着一股愧疚的味道,为什么呢?”他说完转身离开。

  燕回等人的阁楼宿舍已经分配给了一组新人,他们只好跟兵团在一起扎营。

  孟修尧等人正围坐在火堆边讲述缠身之林的故事,满足了小趾的好奇心。

  小趾坐在旁边,花裤衩站起身走过来,蹭了蹭他的手,燕回伸手挠着它的耳朵,他确实很想念这只古格犬。

  “长老很感谢我们做出的贡献,但不准我们谈论信件内容。”他伸手烤火。

  “什么信件?”小趾问。

  沈浩然拿起一只鸡腿砸向小趾。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连宿舍都没了。”聂君遥递过来一杯酒,问道。

  燕回摇了摇头:“我明天陪他进宫。”

  孟修尧冷哼了一声,灌下一大口酒:“肯定是进军疏勒府!”他站起身,举起酒杯:”先杀进森林,再杀进封地。我们把岐州彻底征服,杀光那帮绝道者。”

  “修尧——”沈浩然伸手要拉他坐下,可他甩开了。

  “好像我们杀的疏勒人还不够多啊,我在那片该死的森林里只杀了十个。你呢?”他摇摇晃晃走向周羽,“你肯定不止这个数,对不对?”他又走向小趾,“你没去真遗憾啊,我们沾的血,可比你独眼朋友还要多。”

  小趾的脸阴沉下来,燕回搂住了他的肩膀。“再喝一杯,快去睡觉。”

  孟修尧又喝了一杯,然后愁眉苦脸地盯着火堆发呆。

  大家在尴尬的沉默中坐了一会儿,幸好旁边火堆的一名士兵解了围。

  那人不知从哪找了一支竹笛,旋律悠扬而哀伤,整个营地都安静下来。

  众人唱起了熟悉的小调,名为《挽歌》

  手刃万千魂魄

  山水为之褪色

  胸有旷世韬略

  只为杀出传说

  拯救天下萧索

  唯有血染山河

  一曲终了,燕回酒意上头,扯着嗓子喊了一句:“兄弟们,为活下来,干杯!”

  士兵高呼,同时举杯共饮。

  ※

  皇帝召开了御前会议。

  议事殿铺有光亮的地板,装饰着栩栩如生的金色雕像。

  那天晚上的邋遢老人不见了,眼前的大梁皇帝端坐正中,身穿黑金色龙袍,头戴金黄色发箍。

  十位御前大臣坐于两排椅上,锦衣华服的图案各不相同。

  “写这些信件的人,身份还未查明吗?”皇帝问。

  “陛下,疏勒军人无人投降,唯一的俘虏,也咬舌自尽。”

  国王把信封递给左侧一个肥胖的男人,他是户部尚书陶岱。

  “陶大人,你看看这些笔迹与谁相似呢?”

  陶岱眼睛盯着看了好一会儿:“陛下,在臣看来,信封笔迹与岐王李天山笔迹几无差别,措辞也一般无二。即便没有署名,臣也能认出这些信件是出自岐王之手。”

  “这说不通啊。”水舰大臣林琅问道,他坐在右侧。

  “我虽然不喜欢疏勒府的岐王,可那家伙又不是傻子,为何会支持分裂梁国的叛逆行为呢?”

  陶岱看向燕回:“燕回,你和那帮异端打了几个月的仗,你觉得他们吃饱了吗?”

  “大人,他们看起来并没有因为饥饿而作战乏力。”

  “那他们使用的兵器呢?工艺如何?”

  “他们所使用的弓箭堪称优品,刀剑皆为精铁打造。”

  “装备精良,粮草充足,而且是鸟兽绝迹的隆冬时节。陛下,臣认为,这黑箭叛逆,背后必定有人相助。”

  “而且我们知道了此人的身份。”又一位大臣说道,他衣着最为朴实,正是首辅大臣杨鼎才,也就是新任第一大臣。

  “岐王李天山本人坐实罪状。我早就警告过诸位,此人假意归附,为的就是掩饰叛国行为。别忘了,疏勒人是在血流成河之后才被迫归附大梁的,他们一直痛恨我们。如今东窗事发。陛下,臣恳求您发起……”

  皇帝抬起一只手,打断了他接下来的话。

  他扭头看向右手边的长胡子男人。“夏大人,你是刑部尚书,掌管天下狱例,算得上是最熟悉这类事件的人。眼下这些证物,是否足够?”

  刑部尚书夏辰捋着胡子,若有所思地说:“陛下,倘若按照梁国律例来讲,臣以为这些信件尚存疑点,必须先调查清楚再开审。如果仅凭一封信件就抓人入狱、指控叛国,未免太儿戏。”

  第一大臣杨鼎才正要说话,皇帝又制止了他。“什么疑点?夏大人名言。”

  刑部尚书夏辰拿起信扫了两眼:“信件如同一张通行证,持信人可自由来往于疏勒府边界,岐州内各府衙门必须为持信人提供一切帮助。诚然,如果署名与印章都是真的,那确实是出自岐王之手。不过,信件中没有注明收信人,我们并不知道携信赴死之人的姓名。到底是岐王写完后交给了黑箭,还是信件遭人窃取、趁机栽赃呢?”

  户部尚书陶岱接过话,说:“那依夏大人之意,是要我们把岐王找来质问吗?”

  刑部尚书夏辰沉默了片刻,继而说道:“不错,我认为当面询问很有必要。”

  燕回见他神情严肃,一字一顿,威仪不凡。

  大门突然打开,禁卫军纪炎走进来。

  “找到他了吗?”皇帝问。

  “找到了,陛下。”

  “是在青楼还是赌坊?”

  纪炎面无表情,咽了口口水,眨了两下眼睛:“是青楼,陛下。”

  “他现在的状况适合问话吗?”

  “勉强可以,陛下。”

  皇帝叹了口气,疲惫地抚着额头:“带他进来。”

  很快,纪炎带着一个锦衣华服却污垢满身的男人。

  他两眼通红,面如土色,满脸胡渣。

  “参见陛下,承蒙陛下召见,微臣深感荣幸。”燕回听出,此人说的是岐州口音。

  皇帝扭头对旁边记录的史官说:“记下来。岐王世子,李南风。”

  皇帝回过头,世子落座。“这位你肯定认识,刚从岐州之地班师回城的燕回。”

  世子李南风神色警惕地看了看燕回,点头致意。

  “原来是燕回兄弟,你可是在剑术试炼中害我输掉十两金子。”

  燕回微笑点头,一语不发。

  皇帝示意,水舰大臣林琅将信件呈上,“燕回带回来一些文件,内容让诸位大臣颇为不解。相信你看了以后,能有助各位大臣辨明意图。”

  世子李南风接过信件。

  “这是通关文书。”他翻了翻信件,说道。

  “是你父亲签署的,对吗?”皇帝问。

  “这个……看起来是的,陛下。”

  “那么,你可以解释一下,燕回为何从丘淄郡一个绝道者的尸体上,找到这些信?”

  世子李南风的目光瞬间看向燕回,通红的双眼流露出惊恐,他又转回头看向皇帝。

  “陛下,我父亲绝不会把如此重要的文书交付叛徒之手。臣以为,一定是偷来的,或许是伪造……”

  “或许你父亲可以给出更明确的解释。”

  “那……那是自然。不,陛下,请听臣解释,如果您写封信……”

  “朕不写信,让他亲自来。”

  世子李南风下意识退了一下身子,跪倒在地,恐惧之色溢于言表。

  “陛下……我父亲……这不对啊……陛下!”

  皇帝恼怒地长叹一声:“李南风,我与你祖父交战两次,他勇气可嘉,却也狡猾过人。朕虽不喜欢,却由衷敬佩他。眼下战火重燃,他肯定庆幸自己,没有亲眼看见自己的孙儿言行失措,与酒色之徒无异。”

  皇帝抬手示意纪炎队长上前。

  “在得到另行通知之前,请世子殿下暂住宫中。确保没有人可以打扰世子。”

  世子李南风突然直视皇帝,眼中带着疯狂:“您知道我父亲绝不会来。您想要囚禁我,悉听尊便。谁也不会把自己亲生儿子交给敌人。”

  皇帝眯起眼睛,一言不发地端详着这位岐州世子。

  燕回也是心惊,没想到这位世子真的有胆量说出这句话。

  “到时候自然知道你父亲如何抉择。”皇帝说道。

  纪炎队长带着世子李南风走出大厅,两名卫兵紧随其后。

  皇帝扭头对史官下令:“起草旨意,让岐王李天山,一月之内进京面圣。”

  他站起身子,“都退下吧,魁长老,燕回,请随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