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你是记者对吧?
作者:临江听雪      更新:2022-09-09 23:45      字数:2999
  看到又来了个人,还是抱着跟自己一致想法的,狄健脸上的表情很精彩。

  要是这年轻人知道了实际情况,不知道会是什么反应。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把别人的伞给折断。

  狄健忽然有点期待。

  不过想了想还是放弃这个打算,把自己的麻袋往薛艺手里一塞,偷笑着说道“年轻人好样的,我很看好你!”

  能忽悠就忽悠!

  刚好翻了那么多个垃圾桶,也是时候换个人接力了。

  不得不承认,薛艺的出现很及时。

  叶向阳见状,也懒得揭穿狄健的小心思。

  薛艺自己撞上来的,自己并没有想要坑他的打算。

  狄健这家伙摆明了笑里藏刀。

  反观薛艺,被老油条的狄健这么一鼓舞,当即就有种受重视的感觉,热血瞬间沸腾。

  薛艺不认识狄健,但看到他和叶向阳在一起,所以猜测也是江城晚报的人,同样被其视为“前辈”。

  看着这两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情我愿的,叶向阳就更懒得说什么了。

  就让这还没走出象牙塔的小学弟提前见识下社会的险恶吧!

  一个上午,四个人的收获最终在废品回收站换了不到三十块钱。

  不多,甚至说非常的少。

  可能是他们没用对方法。

  不过叶向阳也不在意。

  最后四个人还真的一人一支雪糕,剩下的钱由叶梓欣分成相等的四份,一人一份。

  狄健乐呵呵地收下。

  这货人情世故圆滑着呢!

  反倒是薛艺死活都不肯收下。

  本来能蹭个雪糕吃就已经受宠若惊了。

  现在居然还给发钱!

  哪怕这点钱少得可怜。

  到现在为止,薛艺依旧没搞清楚状况,还以为早上是单纯的公益活动。

  可能也有在叶向阳这位学长面前比较拘束的缘故。

  叶向阳就喜欢这种内心干净的人。

  中午专门请狄健和薛艺去家里吃饭,提前打过电话,家里已经准备好了。

  总不能真的让人家白白浪费一个上午的时间。

  中午吃完饭,叶梓欣囔囔着下午要继续去捡瓶子赚钱,叶向阳十分头疼。

  不会真把自己这小外甥女带歪了吧?

  二十岁毕业,十五年从业经验?

  想到叶梓欣长大以后,面试的时候这样介绍自己,叶向阳直接就是一阵暴汗。

  那画面……

  简直难以想象。

  没办法,只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连哄带骗地忽悠她下午去社区上江琴的书法兴趣班。

  解决了这件事,叶向阳主动跟狄健和薛艺聊了自己的想法。

  上午狄健猜得没错。

  叶向阳的确是有做一个这方面调查报道的想法。

  关于都市拾荒者这个群体的。

  不过上午的主要目的,也确确实实是为了陪小外甥女体验生活,顺带考察情况。

  听叶向阳这么一说,狄健瞬间感觉自己赌对了。

  还好早上没直接离开。

  而薛艺则是满脸激动,看着叶向阳问道“叶哥,早上是对我的考察对吧?我现在算是通过考察,能参与你接下来要进行的项目?”

  叶向阳不禁扶额。

  这小学弟多少有点中二啊!

  自己刚才已经坦白了早上的情况,结果他居然以为是对他的一种考察。

  明明和对方相差不过几岁,叶向阳却有了种代沟的感觉。

  仿佛与时代脱节。

  有点把握不住他们这一代人的想法。

  果然是三岁一代沟。

  这样其实也好,至少接下来要开展的任务,薛艺可以贯彻他的意思去执行。

  本来叶向阳是打算跟报社求援的,毕竟要展开这样一项比较全面而又深入的调查,光靠他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

  刚好这时候狄健和薛艺自己凑上来,直接帮他解决了人手的问题。

  不用白不用,叶向阳也不是非要执着于从报社内部抽调人手,大不了调查的结果共享。

  既然合作可以双赢,又何必一味追求独家。

  主要叶向阳清楚,即便他找上主任,也未必能得到太大的支持力度。

  一个萝卜一个坑,报社里也没什么空闲的人手,可以抽调出来配合他。

  既然决定让狄健和薛艺加入,叶向阳就直接把自己完整的想法说了出来。

  一开始只是陪叶梓欣体验生活,不过叶向阳发现自己了解到的东西挺有意思的,虽然是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平时并没有怎么留意。

  于是,叶向阳就做了个总结视频,发到网上跟网友分享这些。

  也没想过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在分析和研究网友们为什么会对这种事情如此感兴趣、讨论度如此之高的过程中,叶向阳发现了更值得挖掘的内容。

  叶向阳昨晚看评论区,发现很多网友觉得捡瓶子这个行业朝十晚五,清闲,没有压力……是一个完全轻松而又十分暴利的福利行业。

  其实这是有一定误解的。

  或者说,更多的网友是出于没有经过考证的调侃。

  确实,目前资源回收领域的收益已经超过千亿,不过真正能从这里面赚到大钱的,往往是一些相关企业和那些专门从事废品回收的相关人员。

  他们属于金字塔的顶端和中部。

  然而金字塔永远是有塔基的。

  那些拾荒者们,则是其领域最底层的存在。

  或许有少数人依旧能赚到不少钱,但绝大部分远没有那么轻松。

  在这些人里面,又可以大致分成两种。

  一种是家庭并不困难甚至富裕的老人,或许在很多小区里都能看到这类人的身影。

  他们大多不是真的缺钱。

  只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对岁月流逝产生本能的恐惧感,加上缺少家人陪伴,希望通过这种“收藏物品”的方式获得满足。

  同时,也可能是因为经历过社会动荡、大饥荒和物质极度匮乏的特殊历史阶段,形成心理上的匮乏感和不安全感,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深蒂固,通过捡瓶子的方式来营造“富裕”感和安全感。

  另一种。

  则完全的是由于生活所迫。

  每天拾获到的变卖成现金,也仅仅是微薄的收入,并不足带给他们生活质的变化,只能维持生活的继续,好好活着。

  他们的大部分若有其他选择时,未必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

  叶向阳想要深入了解的群体,恰恰是后者。

  听完叶向阳的想法,狄健才开始意识到,早在今天之前,叶向阳就已经开始做准备了,并且有了颇深的了解。

  今天还真的是来对了。

  狄健有些振奋。

  这对他来说,明显是一个机会。

  至于薛艺。

  能跟在叶向阳和狄健这两位“前辈”身边长见识,做点事情积累经验,已经是十分幸运且有意义的事情了。

  无需再多言语。

  他们这个临时的三人调查小组,可以说是毫无悬念地成立了。

  拉了个小组群,叶向阳同狄健和薛艺他们协商分配好任务,便开始分头行动。

  叶向阳直接到大街上寻找那些散落各处的拾荒者,试图进行深一步的了解和采访调查。

  结果找到几个目标对象,叶向阳尝试和他们对话聊天,不过迎来的基本是冷漠和无视,尤其在知道叶向阳的记者身份之后,表现出来的更是疏远和抗拒。

  才刚刚开始就直接遭遇滑铁卢,这对叶向阳来说无疑是个打击。

  不过叶向阳也能够理解他们的反应,也许是在生活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冷漠、嘲讽甚至歧视,所以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到伤害,他们始终对陌生人始终保持着警惕。

  就好比昨天在小区遇到的那位拾荒老人,虽然顺利进行了一些交谈,但对方说的大多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有些还是瞎扯的。

  事后发现这些,叶向阳只是无奈,并没有因此生气。

  对方以此为生活,又怎么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初次接触的陌生人。

  无奈之下,叶向阳只好改变自己的方式。

  暂时放弃直接接触和采访他们,而是采用观察式采访。

  在尽可能不影响对方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诚意,通过跟随、共处的方式,观察并收集对方最真实和自然的情况和细节。

  很快。

  叶向阳就注意到了一个比较特别的拾荒老人。

  对方的衣衫破旧,打了好几个补丁,但穿着却比较工整,没有特别潦草的那种感觉。

  发现身边突然多了个人,对方对叶向阳显然有些防备。

  叶向阳见状也不说话,对他微微一笑,释放自己的善意。

  即便对方依旧面无表情,回以冷漠,叶向阳也不在意。

  似乎发现叶向阳没有恶意,而且也没有做出什么让他反感的举动,老人对叶向阳接下来跟随的举动,并没太大的反应。

  叶向阳很清楚,想要获得对方的配合,并不是那么容易。

  一个下午相处下来,双方虽然都没说过话,但仿佛已经有了默契,互不干扰。

  傍晚。

  叶向阳跟着老人来到他居住的地方附近,在对方住所外停住脚步,没有贸然提出要进去了解的请求。

  就在叶向阳转身准备离去的时候,对方却忽然叫住了他。

  “你是记者对吧?”

  “我,我想捐点钱!”

  。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