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鞍钢的雏形
作者:青桓      更新:2022-06-08 03:59      字数:2644
  战事进行的很是顺利,至少在高思继看来,多少年都没打过这样的仗。

  一方面得益于扶余府的兵强马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手太弱了。

  也难怪了,从新罗人的身上便能看出,这些人穷的像是乞丐一样,没看那些被抓的人,仅仅是吃上一顿饱饭,就已经幸福成什么样子了。

  南海府需要重建,只是如今这个季节最多只能是维持、保证生活,想要动土的话只能等到来年了。

  对于李悦,大玮瑎可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这些天二人聊天时,对于鲸海的物产丰富,李悦可是没少夸赞。

  无论是李悦的性子,还是二人的交情,大玮瑎索性把南海府交给李悦管理。

  不过二人有言在先,这里每年需要上交的赋税,可是其他州府的三倍,如此一来也免得被人说三道四了。

  别说是三倍,就是拿出南海府创造价值的三成,李悦都是心甘情愿的。

  海中的海产丰富,不管是用来当做军粮,还是用来贩卖,其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如今唯一让李悦头疼的是,这些海产品做成罐头之后,该如何的储存,毕竟密封是个问题,现在还没法造出瓶口处的螺纹,更造不出那种后世的铁盖子。

  这些个难题都交给工匠们去解决吧,李悦打算向往常一样,自己只管提出问题。

  还有辽东的铁矿、石油,如今有了这么多的劳力,至于如何使用,就看工匠们有打算采取什么办法了。

  一部分人押送俘虏们回扶余府,如今天气越来越冷,这四万多俘虏能有多少活着到达目的地,谁都无法预料。

  李悦暗自疑惑,自己也不是没经历过东北的冬天,只是这个季节便如此寒冷,实在是很不正常。

  也不知流鬼国人的行程是否顺利,如果来年开春便种植玉米,用不了两三年的工夫,人和牲口的口粮是不用发愁了。

  押解着大琦锋以及一干贵族,李悦带兵护送着大玮瑎进入忽汗城,表面上看去所有人都是万分欣喜的模样,至于心里在想着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如果说不知道战场上的战况,大玮瑎说什么都不会相信的,自从李悦的大军进城,感觉所有人都变得谦恭了许多。

  炮竹和汽油的威力,想必已经在叛党中都传开。

  大琦锋这个罪魁祸首落网,加上大玮瑎不会牵连家人的政令,使得大批的叛党主动自首。

  几天之后,随着数十个人头落地,萦绕着忽汗城的恐怖也终于消失了。

  大玮瑎明白,叛党不可能全部铲除,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的问题。

  对所有官员封赏的同时,也对表现出众的李悦部下进行封赏。

  尤其是从前视为渤海敌人的黑水靺鞨人,大玮瑎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同时也借着这样的机会,向那些没有了进取心、只顾享受的官员们,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即便是没有了你们,渤海还有黑水靺鞨、还有扶余府等众人。

  对于发生的这些,李悦由衷的高兴,大玮瑎这样的做法,使得民间相互的仇视也会少了许多,非常有助于保持渤海的稳定。

  尽管大玮瑎再三的挽留,李悦还是迫不及待的离开忽汗城,战俘们需要尽快安置,这么多的人聚在一起,根本就是肉眼可见的隐患。

  携带着对黑水各部、以及奚族各部的封赏,还有大玮瑎调拨的工匠,李悦火速返回扶余城。

  渤海国不仅有冶炼的技术和工匠,更是拥有熟练的船工和水手,凭借着以前和倭国交易的航道,解决了李悦以后的顾虑。

  被俘的新罗人和倭人,这些天感觉自己生活在梦中一样。

  高大、坚固的城池,虽然没能亲身进去体验,可是每天看着都已经满足了。

  不仅如此,做工苦是苦了一些,可是每天可以吃饱、穿暖,那种做工精良的皮袄、棉裤,就算是家乡的富户都未必见过。

  至于吃的,粟米、小麦等物,想要从里面挑出石子都难,每日由鱼骨熬制的鲜汤管够,时不时还会吃到猪骨、羊骨、牛骨。

  今年的白菜大丰收了,和去年一样,每家每户腌制了许多,还是有大量的剩余,除了在地窖中储存足够之外,百姓们按照李悦的教授,把白菜还做成了“泡菜”,吃起来既是爽口、还解油腻。

  或许是新罗人胃口天生的问题,吃腻了油水多的东西,竟然对泡菜情有独钟,如此一来厨子们倒是省事了,这些人简直比牲口还好侍候,只要有泡菜就满足了。

  如今的扶余城人口众多,以百姓的数量便已经满足各种生产。

  俘虏们按照能力进行分配,或是到阿勒锦地区伐木、放牧,或是安排到南苏城打渔。

  满足了各个城池的所需,少量的俘虏被安置到徒河(锦州)、来远(绥中)一带,用来帮助当地的奚族。

  至于剩下的两万多俘虏,则是全部被送去后世的鞍山一带。

  从这一次战事上,李悦发现了扶余府的弱点,打造一支重甲骑兵,将是眼下首要的任务。

  李悦记得,后世的阜新可是有着一座露天煤矿,以目前的技术和人口来说,先拿来使用一部分,应该不会对后世造成太大的影响。

  至于具体的位置,或许向奚族询问一番,便能获取到线索。

  仅仅是辽东一带,煤炭、石油、钢铁,便可以让扶余府变得强大、富庶。

  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新罗人和倭人没有半点的怨言,这样的日子在家想都不敢想的。

  身上穿着厚厚的皮毛,屁股下面坐着马拉的雪橇,同样是劳作干活,在这里受到的待遇,简直就像是做梦一样。

  鞍山,因为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如今的鞍山附近,搭建了无数的帐篷,今年冬天俘虏们只能是这样渡过了。

  还未上冻的辽河附近,一大群人正在挖掘着地基,结合工匠们的建议,未来的钢铁厂就坐落在这里。

  当然,对于辽河不时会发洪水的问题,也被考虑在内,完全不用担心会影响到钢铁厂的运行。

  到时无论是用来粉碎矿石,还是水排鼓风、又或是用来锻造,都有着极大的便利。

  如今想要获得更高的温度,李悦也是没有办法,以目前的技术很难获得大量的氧气,只有从煤炭和石油上多下点工夫了。

  天气越来越冷,鞍山附近却是热火朝天的景象,每日人流穿梭不停。

  山上不时能听到树木放倒的声响,期间还夹杂着爆炸的响声,更多的则是山石滚动的声音。

  有着火药的辅助,开采矿石方便了许多,俘虏们只需要开凿出合适的孔洞,再由可靠的人选点燃火药,采矿的效率也大大提升。

  大量的粮食从扶余府各处运来,两万多人每天的消耗可不是一个小数。

  不过借着辽河的便利,俘虏中的渔夫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这句话在鞍山最贴切不过了。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钢铁厂便初具雏形,相信用不了多久,便可以正式炼铁炼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