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倭国人
作者:青桓      更新:2022-06-08 03:56      字数:2588
  黄粱带回来的书籍,早已经分门别类的放置好,看着书上的记载,不禁让李悦汗颜。

  原来老祖宗早就研究出来轴承和减震器,看商队的木头车轴都快磨断了,这一路不知道换了多少了吧。

  这个送到铁匠那里去,让他们试着做几个试验一下。

  今年人口多了,水稻更得多种一点,一是比其他作物产量高了很多,再者也可以进行售卖,换取更多的粗粮。

  说起水稻,就得研究一下水车了,守着松花江边可得把水资源给利用起来,但也不能单独开出河道来,免得夏天涨水淹了稻田。

  如今两岸的人多了,以现有的船只运力效率太低,这些图纸交给船工,看看能不能制作出装载更多、速度更快的船来。

  只可惜现在的技术落后,不然直接用上螺旋桨,哪还要这么麻烦了。

  亏得是认识了何昱,不然哪能弄来铠甲的制作图纸,等忙完农耕就研究这个,哪怕是今年能做出1000套铠甲,对上5000契丹人也不害怕了。

  城里城外忙活的热火朝天,要不是接到了大玮瑎送来的私人信件,李悦都忘记他马上就要登基了。

  国主登基、又有朋友的身份,礼数上不能有一点的怠慢。

  李悦精心挑选着礼物,金银财宝太俗不说,关键是他也没有。

  没办法,只能在自己的地面上琢磨了。

  各种瓶子装的酒是少不了的,配合着几套好看的酒杯,这一套下来就价值不菲了。

  如今的扶余,最值钱也最不值钱的就是玻璃,如果不是因为天气和地理环境原因,不知道有多少玻璃制品都卖出去了。

  喜庆的红色蜡烛、每种香水再来一套,用来讨好后宫最好不过。

  一座老子骑牛塑像,几天之后就成型了,不仅造型好看,寓意也是让人喜欢。

  不管你是信奉道教、用来祭拜,还是联想到紫气东来这层寓意,就看个人的想象力了。

  不仅如此,甚至可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这是唐国皇帝托付转送给国主的,岂不是里子面子都有了嘛。

  等到了忽汗城,再送一整套唐国的家具,既经济实惠,而且又面子十足。

  扶余城的公务都分配了出去,李悦不过充当一个任务发布者,城里缺了谁都不行,唯独他在某些时候根本就是多余的。

  一转眼的工夫,李悦来到了这个世界已经足有一年,临近五月江面已经可以行船,载着礼物和众人的大船,缓缓驶入松花江中,慢慢向着上游而去。

  从江面上看去,两岸满是忙碌的百姓,无一不是在紧张地开垦着农田。

  百姓看到桅杆之上“李”字大旗,纷纷欢呼摆手致意,李悦骚包地挥手回敬百姓,直到走出几十里外,人烟渐渐稀少,这样情况才算是消失。

  相比去年,扶余城附近明显增添了无数的生机。

  轻舟熟路,李悦带着一群人,马上就要进入忽汗城的码头,想起当初乘船离开这里,李悦的心理出现了巨大的反差。

  当初恨不得所有人都别关注自己,而这次来,恨不得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而且事实也确实如此。

  有人在码头上迎接着相熟的亲友,各地的刺史也正从各地赶来。

  “这个李姓大船,是谁的座驾?老夫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呢?”

  码头上一名老者,看着正在向码头挤靠的大船,眉头不禁皱了起来,向着身边的侍从开口问道。

  “禀尚书,如果下官没记错的话,看那船的样子,这个应该是新提拔的扶余候——李悦的船。”

  义部尚书贺庆卓沉默不语,只是死死盯着船头,那里站着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身着一身华贵的服饰,俨然一副纨绔子弟的模样。

  “贺尚书、贺尚书。”

  马上走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招呼了贺庆卓两声,才让他反应过来。

  “哎呀,失礼、失礼啊。老夫刚刚琢磨着国主登基的事宜,一时没听到乌刺史叫我,实在是惭愧、惭愧啊。”

  乌忠看了一眼对方看的方向,随即向贺庆卓问道。

  “贺尚书,那个小子就是风头正劲的李悦吧。老夫在南海府就听说了他的大名,今天终于一见真容了。”

  乌诚和乌忠可是亲生兄弟,得知乌诚被害的消息,怎么会不打听个清清楚楚。

  看着对方咬牙切齿的模样,贺庆卓猜也能猜到乌忠在想什么了。

  “乌忠兄弟,借一步说话。老哥明白你的心思,不过马上就是国主登基的日子,咱们再忍上一忍,他不过是个唐国的少年,在咱们渤海国境内,还能蹦跶到哪去。”

  乌忠狠狠地瞪了一眼李悦,随即和贺庆卓并肩向城里走去,从二人身后的侍从穿着来看,二人显然是大有来头。

  李悦感受着附近不善的目光,心里不由得有些尴尬,刚才好像是过分了一点,把同样进港的小船挤到了一边不算,还险些把人家给撞到水里。

  从现在起,还是尽量收敛一点才好,免得被人说三道四的。

  即便是大玮瑎当太子的时候,李悦都是通过酒楼老板和对方联系,如今成了国主,更不能进皇宫找人家了。

  告知自己到来的消息,李悦回到自己的府邸,挑选了一套家具,随即又到珍宝坊巡视了一周。

  自从开业以来,珍宝坊可以说是支撑着扶余的运转,依靠着饥饿营销模式,每天都有大量的铜钱入账,并且一直是京城里的焦点。

  李悦在珍宝坊停了下来,和掌柜的了解一下最近的状况。

  “侯爷,你喝茶。”

  看着茶水的颜色、闻着散发的味道,李悦愣了一下,这茶水明显和以往见过的不同,黄粱似乎也忘记了带茶叶回来。

  “这茶是从唐国带回来的茶叶吗,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轻轻喝了一口,一股熟悉的味道,和瓶装饮料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

  “侯爷,这是倭国人孝敬侯爷的。他们说了,等侯爷来的时候,希望能赏脸接受他们的宴请。”

  没等对方说完,李悦噗的一口吐了出去,心疼的掌柜脸上一阵抽抽。

  就刚刚侯爷这一口茶,至少吐出去了有几十文,唐国的茶叶没喝过,可是倭国的茶叶横渡大洋,价钱一定低不了的。

  “倭国人现在就在京城?”

  “侯爷,没错。他们已经来了有些日子,估计现在应该知道你来了。”

  李悦放下了茶杯,对于倭国人总是有一种抵触、痛恨的情绪。

  虽说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可东北这片土地引发的战争,以及后续无数次残忍的暴行,都深深地刻在李悦的记忆里。

  “你们给我听好了,以后再有倭国人进来,把他们的腿打断直接扔到大街上去。”

  阴狠恐怖的话语从李悦口中传出,脸上更是挂着凶狠的表情,似乎倭国人站在他的面前,都会被他活剥生吞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