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土地庙祈福
作者:墨染一夏      更新:2022-06-08 01:05      字数:2330
  晏晚春见客人少了,就和几个染娘一起布置布桩,晏母就守着店铺。

  苏棠梨则是去后面看新出的布料,现在她们主要是将之前旧的布料变成新的,从花纹和染料上入手。

  改成特别一点的,这样才能吸引人,一来不浪费,二来能留住客人。

  只要生意好了,有了本钱,就可以研制新的布料。

  "大周的布目前主要分为十种。第一种,罗,由丝互相绞缠而成,呈现椒孔。"

  "第二种,锦,采用多色丝线织成,绚丽多彩。"

  "第三种,葛,织物表面为横向梭纹,质地厚实。"

  "第四种,缎,外观平滑、光亮、细密。"

  "第五种,绫,表面是斜向织纹,质地轻薄。"

  "第六种,绢,质地细腻、平整,轻柔。"

  "第七种,纺,质地轻薄、柔软。"

  "第八种,纱,也称素纱,孔眼分布均匀。"

  "第九种,绨,质地粗厚、织纹清晰。"

  "第十种,绡,质地轻薄,呈现透孔的丝织物。"

  苏棠梨同布桩的织女说,"贵的,以锦,绸缎,绫为主,葛布罗这些平民百姓用得为多。"

  "我看了咱们布桩的布,锦为重,纱和绫没有,葛布多,其次是绸缎和绨,再无其他。"

  话落,苏棠梨挑眉说,"如果我们要以年轻女子为主顾客,那么纱绸绫这些也要准备。"

  "因为我见绣楼的衣服,并非是单调的布,很多衣服都会外套一层纱,或是绫做装饰。"

  "而且像床帘窗帘基本都是用的纱,这个用途也是十分广阔。"

  "仅仅卖锦布,还是单调了些。"

  织女听着,为难道,"可是纱和绫这些太过复杂,不好纺织,我们织布很多年了,都是以锦和葛为主。"

  另外一个织女也说,"而且我们会织锦,已经是一门很好的手艺了,因为锦贵,收益高。"

  苏棠梨能明白,这也是为什么布桩不大的原因,但她要的可不是一个小布桩。

  往后她开绣楼,需要用的布,还是希望能从晏家布桩这里拿货的。

  所以晏家布桩得开大,这也是她和晏珺砚共同的想法。

  "可如果仅仅是这两样,或许能得温饱,但想大赚一笔,是不够的。"

  织女闻言,面面相觑,有人便看向苏棠梨问,"可我们不会纺纱,手艺活不够好。"

  苏棠梨听着奇怪,"织布不是更为复杂吗?据我所知,织布就有,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

  "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

  "才能纺织出布来,你们都会织布这么复杂的手艺,为什么会觉得纺纱很难?"

  她一直很佩服会织布的织女,织布这门手艺,在她看来,可比绣花复杂多了。

  织女见苏棠梨诧异,便解释说,"我们织布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但纺纱最先是从北边传下来的。"

  "我们望城这边接触得少,可以做,但做得不好。"

  苏棠梨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望城的纱绸这些,都是从北边运来的吗?"

  "一大半都是,咱们东边以刺绣闻名,北边的织布手艺就比我们强多了。"

  "竟然是这样,难怪纱绸这些这么贵,原来是从外地运来的。"

  "对,还有缎绫纺这些,咱们望城的布桩多半都是从北边运来的。"

  织女同苏棠梨说,"不过望城也有会纺纱织绫的织女,但太少了。"

  "若是能请到一位会这些的织女,你们可能学会?"

  "这个....若是有人教,我们会努力学,像苏娘子说的,我们都会织布这门手艺,学起其他的,总不会太难。"

  苏棠梨点头,看向她们说,"成,我同晏伯母商议商议,看能不能请一位会纺纱的织女。"

  话落,她又看向她们说,"在这之前,我们还是要稳住,多研究一些图案,织新布。"

  织女点头,"苏娘子放心,我们会多变换图案的。"

  "成,你们忙。",苏棠梨只能给出一些小建议,毕竟她也不擅长织布,瞧着她们忙碌起来,就去了外面。

  却看到了姜氏正和晏母说话,还惊了一下,"阿娘你来了。"

  "棠梨丫头。",姜氏是将鱼馆的事情做好了,直接来的城北晏家布桩,就瞧着里面的生意不错。

  又和晏母聊了起来,知晓都是苏棠梨的功劳,还有她织的布,当即就拿着观摩。

  看向苏棠梨还多了几分敬佩,"棠梨丫头啊,我知晓你会绣花,没有想到你还会织布啊。"

  苏棠梨笑着摇头,见姜氏拿着云隐蝶看,便说,"我就给出了一点意见,并不擅长织布。"

  话落,她笑着说,"阿娘,咱们买一些回去,给阿银做衣服,还有小姑的女儿,这是纯棉,小孩子穿很适合。"

  "成,我正有此意。",姜氏看着这布,静看是云,动一下就成了蝴蝶花纹,感慨不已,"给阿银做衣服,定然好看。"

  晏母听着,便说,"哪里需要你们买,直接拿就是了。若非你儿媳妇,咱家布桩都开不了。"

  "而且咱们两家是合作关系,看上了什么布,就拿。"

  闻言,姜氏看向大方的晏母,笑着说,"成,什么时候你们来鱼馆,直接吃,都是一家的铺子。"

  "行!"

  听着她们的话,苏棠梨抿唇笑笑,这望城的风土人情还是很不错的。

  姜氏放下布,看向苏棠梨说,"那这样,咱们先去土地庙,等返回了,再买布。"

  "行,你们去吧,这布我给嫂子你留着。",晏母知晓她们去土地庙求红鸡蛋,便笑着说,"还有其他好布呢,待会儿姜嫂子可要好好挑挑。"

  姜氏点头应下,又笑着说,"那中午去我们鱼馆吃饭啊,刚好孩子考完试,吃顿好的。"

  "行!",晏母笑着答应,又送着她们出门,"等孩子们回来,就去鱼馆吃饭。"

  姜氏笑得温柔,又和晏母约定好,见还有客人来,就不叨扰晏母做生意,带着苏棠梨出去。

  "土地庙没有在城中,在城外,咱们叫辆马车要快一点。"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