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活字印刷术!
作者:初二女生      更新:2022-06-06 10:51      字数:2208
  “大唐现有的文字,我命名为繁体字,而这个简体字,便是繁体字的简化版!”

  “我认为,大唐应该推行简体字,而繁体字也要保留,喜欢学习的人可以学习,这样一来,二者都可以保存延续下来!”

  “而且,简体字简单易学,孩子们学习起来效率也更快。”

  李贤笑着说道。

  杜如晦还处在震惊之中,李二皱着眉头说道:“小兄弟,这简体字若是要推广的话,至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要知道,现在的书籍都是繁体字,一些传世的佳作,也都是繁体字,简体字若是要出传世佳作的话,没有个十几年,是不可能的。”

  杜如晦此时反应了过来,道:“我家家主说得对,这简体字推广需要十几年,短时间内,还是无法发挥出大的价值!”

  “老李、老杜,你们二人也是傻,简体字没有传世佳作,你把先前的那些传世佳作变换一下文字,印刷出来不就行了。”

  李贤道。

  “呵呵!小兄弟,你怕是不知道这其中的难处吧,那些传世佳作,少则几万字,多则十几二十几万字,一本书,制作印刷模板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更何况是那么多本书呢,不切实际!”

  李二笑着说道。

  “我家家主说得对,现有的书籍模板,几乎都在宫中保存着,为了简体字重新制作,耗时太过巨大了!”

  杜如晦也说道。

  “老李,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是你思想太落后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咱们先把简体字按照印刷时的大小,一个一个雕刻出来呢?”

  李贤笑着问道。

  他没有明说,以老李和老杜的智慧,应该是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如果字是单独的个体,那么只需要按照书籍大小,制作出一个框,将文字组合排列,就可以进行印刷了!”

  “若是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单独去雕刻模板了,这世间就会大大的缩短,完成一本书的转化印刷,也就一两个月的事情!”

  李二惊喜道。

  杜如晦嘴巴张的老大,过了老半天,才看着李贤,问道:“李贤公子,这种方法是你刚才想到的,还是说,你已经这么做了?”

  杜如晦觉得,李贤虽然年幼,但绝不是那种浮躁之人,他开设书院,免费教书,又发明了简体字。

  就一定是想好了一切,现在说出这种印刷的办法,说明他已经做出来了。

  “老杜,你不愧是读书人,居然猜到了,这种印刷方法,我称之为活字印刷术,而且,我已经制作出来了,我在万年县城买下了几座印刷作坊,此时正在按我的要求,印刷书籍呢。”

  “不过,老李,我还是要拜托你一件事情,这简体字一出,必然会遭到儒家文人的排斥,这个我倒是不担心,我担心的是朝廷那边会找我的麻烦。”

  “老李你不是在宫中有些关系吗?可否帮我周旋一下,这也是为国为民的好事啊。”

  李贤沉声道。

  李二当即答应道:“小兄弟,这简体字的推广,你放心去做,我保证朝廷不会有人找你的麻烦。”

  “再说了,你小子的实力我还是知道的,这万年县有人是你的对手吗?这整个幽州,也没人能把你怎么样吧。”

  当日李二遇刺,李贤带着一百人前来救援,不说李贤当时的身手让李二震惊,就说李贤的那些手下,也都是好手。

  而且!

  李贤的手下还不止一百人,单单他这几次来看到的,就有不下千人了。

  “呵呵!老李,若只是一个小小的幽州,我自然是不放在眼里,可问题是有当今陛下在,那可是天可汗,我斗不过啊!”

  李贤笑着说道。

  再次听到天可汗三个字,李二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得意道:“小兄弟,我刚才听你说大唐战神李靖,怎么?这李靖莫非是比陛下还要厉害?”

  战神李靖,那是再过七八年李靖才有的名号,现在的李靖虽然没有败绩,却也没有达到大唐战神的成就。

  李贤笑着说道:“老李,你这人还真是事多,什么事都要打听一番。”

  “我之所以称呼李靖为战神,那是因为李靖这一生,从无败绩,这并非是说李靖的军事才能比陛下要高,而是说明李靖是一个帅才!”

  “就好比程咬金,此人能征善战,也有领兵之能,但是却无运筹帷幄、独坐军帐,便可统领全局的才能,因此,只能算是个将才。”

  “帅才武艺不一定高,但绝对是一个文武全才。”

  “而当今陛下能够被番邦异族成为天可汗,可见其文治武功的厉害,这是天下之主,而身为天下之主,身边的帅才越多越好!”

  李贤笑着说道。

  一旁的程咬金听的赤牙咧嘴的,很是不服,不过,听到李贤说,帅才的武艺不一定高时,他心里多少好受一些,这说明,那李靖武艺不如自己!

  杜如晦听的眼睛都直了,他原本以为李贤是农家的大贤者,有济世救民之心,现在看来,在军事上的才能也不弱。

  而且,此人年仅十八岁,又是在幽州,却能将朝中的局势都掌握的如此清楚,可见手段也不一般。

  李二听的那叫一个痛快,道:“小兄弟,你说的甚好啊,那李靖的确是一个帅才,我听说,陛下要攻打突厥,就是要他带兵,你觉得胜算几何?”

  李贤听后,沉声道:“果然,陛下不愧是天可汗,面对突厥的侵扰,陛下一直是想着要和突厥开战,可惜,朝中的那些文臣,鼠目寸光,一心求和。”

  对于突厥,杜如晦也是偏向于求和的,道:“此事也不能这么说,一旦开战,胜负难料,而且我大唐必然损失惨重,又劳民伤财,不划算啊!”

  李贤看着杜如晦道:“老杜,你果然只是一个读书人,鼠目寸光说的就是你!”

  “突厥狼子野心,岂是那种会无端端求和之人?他们求和的条件,必然是要我大唐的粮食,现在不打,突厥要了粮食,的确是会撤兵,过段时间吃完了,又来找你要,你是给还是不给?”

  李贤沉声道,杜如晦愣在了那里,对呀,突厥都是一群顽固不化、茹毛饮血之徒,这样的人是不会守信用的,到时他们再来,还要给粮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