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真才实学
作者:夜小竹      更新:2022-06-06 03:25      字数:2463
  秦小楼没什么异议,他这次来找柳千璃和宁修寒,就是想面见圣上,入朝为官的。

  既然老侯爷不亲自出面,他就只能凭借个人能力,或把希望寄托在寒王夫妇身上。

  “秦公子才学出众,满腹经纶,日后定会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

  宁修寒嘴里夸赞着,心里却揣测秦小楼有多大本事。

  “寒王殿下谬赞了!~”秦小楼微微一笑。

  宁修寒瞥了眼桌案上的雕花茶杯,慢慢走过去。

  就在柳千璃跟秦小楼聊天的间隙,他突然把杯子扫落下去。

  半杯茶水倾泻而出。

  眼瞅着杯子就要落地的刹那,秦小楼神情一凛,正要伸出拯救。

  却忽然意识到什么。

  他收回手来,选择视而不见。

  于是,那只精美的茶杯被摔得四分五裂。

  碎片溅得满地都是。

  柳千璃眨了眨眼,“秦公子为何不救?”

  宁修寒也蹙起眉头,“是啊,凭秦公子的能力,应该不至于让杯子摔碎吧?”

  秦小楼笑而不语。

  他的确会一些常人没有的奇特技能。

  但老侯爷嘱咐呕他,绝不能在人前展示出来。

  不然,会引来不必要的祸端。

  柳千璃已经怀孕两个月了,一般孕妇会在三到四个月开始显怀。

  所以在这之前,她得把没做完的事情抓紧做完。

  这样也能安心养胎。

  翌日清晨。

  敬帝刚刚下了早朝,带着几位内阁大臣和军机大臣去御花园散步。

  这些人都是敬帝的心腹重臣。

  有的人已是两朝、甚至三朝大员,功德满满。

  最近朝中大事没有,小事不断。

  敬帝劳心操神,头发又白了许多。

  行至太平湖时,魏公公过来禀报。

  “陛下,寒王和寒王妃有事求见。”

  敬帝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宣!”

  “是!~”

  片刻后,宁修寒和柳千璃走了过来,身后还带着一位白衣公子。

  敬帝挑了挑眉,看向诸位大臣,“爱卿先退下去,瘟疫一事,还请诸位爱卿多多费心!”

  “微臣告退!”

  大臣们走后,宁修寒三人上前行礼问安。

  敬帝扫了秦小楼一眼,老神在在地问道:“这位是?”

  “父皇,儿媳给您介绍贤才来啦!~”

  柳千璃眉眼弯弯,把秦小楼拉到敬帝面前,“他叫秦小楼,自幼便苦读诗书,天资聪慧,头脑灵活。”

  “不管是经史子集,还是治国安邦理政,他是无不精通呐!~”

  “父皇再瞧瞧他的面相,哎哟,那叫一个眉清目秀、玉树临风呀!”

  “这样德才兼备的青年鸿俊,父皇就把他留在身边,委以重任吧!~”

  柳千璃上来就是一通狂吹。

  宛若推销楼盘的营业员,甭管好坏,吹就完了。

  怪就怪外祖父让柳千璃以自己的名义,把秦小楼引荐给陛下。

  不然,她何苦费这个口舌呢。

  敬帝有些汗颜,他上下打量秦小楼一眼,半信半疑道:“真有你说得那么神?”

  这公子长得倒是很标致,怕就怕他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实则肚里没几两油水。

  宁修寒拱手笑道:“父皇若是不信,可让韩学士过来考考他!~”

  韩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

  曾经宁修寒在翰林院任编修时,他的顶头上司就是韩学士。

  那是一位考核极其苛刻的官员。

  敬帝盯着秦小楼看了片刻,‘嗯’了一声,“也好!魏公公,去把韩学士叫来!~”

  “是!”

  魏公公走后,敬帝问秦小楼,“可曾参加过科举?”

  若是有功名在身,哪怕是个举人或者贡士,在群臣面前他也好有个交代。

  毕竟是老六两口子介绍来的,他不想拂了这个面子。

  谁料秦小楼摇摇头,“没参加过科举!~”

  这就是什么学历都没有的意思。

  敬帝惊诧。

  好家伙,童生都没考过,就想入朝为官?

  开什么玩笑?

  柳千璃跟宁修寒对视一眼,心里也很忐忑。

  这位秦公子到底行不行啊?

  片刻后,魏公公把翰林院学士韩大人带来了。

  敬帝让他当场出题,“韩学士,把历届科举的难题尽数说出来,朕要看看这位秦公子有多少才学。”

  韩学士看了看秦小楼,一脸为难,“陛下,口头对答不能算作考核成绩。”

  “须作写文章,填考试卷,再由吏部诸位大人审阅之后,方可判断成绩!~”

  意思是要进行笔试。

  合格之后,再由敬帝面试。

  这已是进士考试的标准流程了。

  敬帝沉吟片刻,摆了摆手,“那便带他去答卷吧!”

  “是!”韩学士拱了拱手,看向秦小楼,“请随我来!~”

  秦小楼自始至终都是满面春风、气定神闲。

  纵观柳千璃和宁修寒,比他这位‘考生’还要紧张。

  “外祖父不会坑我的吧?”柳千璃轻声呢喃。

  这要是考个大鸭蛋回来,岂不‘啪啪’打她的脸吗。

  敬帝转过身,背对着小两口,“到御书房等着吧,朕还要批阅奏折!”

  这可是一项大臣们无法企及的殊荣。

  陛下在批阅奏折时,习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阅览。

  他把老六两口子叫过去,是对他们的信任和重视。

  御书房内,宁修寒安安静静地喝茶,柳千璃则在书架前走来走去,翻阅各色古籍。

  不知等了多久,韩学士带着秦小楼回来了。

  “陛下真是慧眼识珠啊~!”

  韩学士满面笑容,看向秦小楼的眼神不再充满怀疑和猜忌。

  “秦公子作答的试卷,是上届进士考试时的题目。”

  “微臣和诸位大人审阅之后,发现秦公子的卷子,竟然比上届状元考得还要优秀。”

  “微臣不敢评判秦公子的成绩,还请陛下过目!~”

  柳千璃听了,登时喜上心头。

  这位秦公子果然没让她失望。

  看来,没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人,未必不是人才。

  魏公公把秦小楼的试卷呈给敬帝。

  他展开仔细看了看。

  秦小楼的文章写得非常流畅,很有格局。

  对当前大梁国乃至周边战乱的情况,他针砭时弊,有的放矢。

  其论述的观点和想法很受敬帝赞赏。

  这样的卷子,不给满分实在说不过去。

  “你先跟着韩学士到翰林院任修撰一职。”

  敬帝放下试卷,缓缓开口,“可若想加官进爵、受到提拔,首先得帮朕处理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