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三田走马上任
作者:胭脂露      更新:2022-06-05 23:00      字数:2235
  “大叔,跟大家伙说一声,开了荒地之后,拿着官府留档的地契过来,跟尹家换种子。

  种的红薯、土豆,若是吃不了的话,尹家按照一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一亩地能产三千多斤呢,种一亩就能收三两银子。”

  林夕颜鼓励村民开荒地,种玉米、红薯、土豆。

  这些都是救命的粮食,遇上灾荒年,可以让他们吃饱了,饿不着。

  可是冰菜种子她不送,冰菜不是不可或缺的。

  有它没它,农民照样都能活。

  可对于尹家来说,就不一样了。

  冰菜一旦推广开,价格就下来了。

  到时候,别说十五文一斤了,就是一文钱两三斤,都不一定卖得出去。

  同样道理,她可以收村民多余的红薯、土豆,但是不传授制作粉条的技术。

  她要保证,物以稀为贵,尹家是要靠这几样赚钱的。

  她也知道,她防得了人偷、人抢,但是防不住风刮、鸟衔。

  总有一天,冰菜种子会被带出去。

  制粉条的技术也一样,工人们虽然签了保密协议,但谁能保证,绝对不出现一个守不住秘密的人?

  能保几年是几年吧,尹家在这几年内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以后就可以投资别的行业。

  夕颜的意思,几位族长当天就跟村民们说了。

  有人就开始议论:

  “尹家最赚钱的是冰菜,他们怎么不送冰菜种子?”

  “卤地不能种玉米啥的,他们又不送冰菜种子,那咱们若是开了卤地怎么办?”

  “我看他们就是成心的不让咱们赚钱,就送点最不值钱的,堵堵咱们的嘴。”

  “人家有送的,你就知足吧。白给你还瞎嘟囔啥?”

  “就是,开了卤地,你不会跟尹家学着,种药材、挖鱼塘吗?人家不是还养鸡鸭鹅吗?”

  “药材种子、鱼虾蟹苗子、鸡鸭鹅仔子,不得花钱买吗?”

  “哦,敢情你不舍得自己花钱,就想要人尹家白送的东西啊?人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对,没看尹家这半年都忙成啥样了吗?就是那个三岁的小娃都没闲着,天天跟着夕风、夕雨打猪草去。”

  “要我说,要想赚钱,光闲着磨牙磕嘴巴子是不行了,还是多干点活吧。”

  “哎,李大柱去哪了?”

  “高老四也不见了。”

  “不会是趁着咱们说话的工夫,都跑去开地了吧?”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的工夫,有些机灵的,早偷偷溜走了。

  带上家里的壮劳力,扛上镢头铁锹,赶紧开荒地去。

  尹家已经开了二百多亩荒地,留给柳树屯其他村民的,还能有多少?

  赶紧开吧,开了才算自己的。

  没有地,人家不给种子,你也说不出什么吧?

  村民们都开荒地去了,林夕颜又忙活开了。

  她找人打造了十几个小烤炉,一家店铺放一个。

  新鲜的红薯现烤现卖,六文钱一斤。

  含粉量大、吃着都噎得慌的红薯,用来制粉条。

  含粉量小、甜度高、水分多的,烤着卖。

  烤红薯对人的身体,可说好处多多。

  当然再大的好处,短时间内,很多都看不出来效果。

  可是这润肠通便的功效,却是立马见效。

  据说有个老太太,几天都方便不出来,憋得哦,欲仙欲死的。

  贴身的丫鬟给她买了一个烤红薯回去试试,当天就肠空肚净,舒服得劲了。

  老太太一高兴,不仅赏了小丫鬟一锭金元宝,还逢人就做宣传。

  烤红薯的名声,就此传出去了。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老的还是少的,都好上了这一口。

  烤红薯与制粉条,成本差不多,收益也不相上下。

  这一波赚的,又是个盆满钵满。

  临江府卫北景千户所千户尹三田,今天第一天走马上任。

  卫所屯兵制是前朝留下来的,新皇登基并没有废除。

  兵士在卫所中,轮流戍守或屯田。

  屯田所得,用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

  相对稳定的地区,兵力是二八开。两成兵力正常戍守,八成兵力屯田。

  而驻守军事重镇的卫军,兵力三七开。

  临江府位属东部边境,往东就是大盛国。

  所以,临江府卫负有随时抵御外敌来犯的重任,属于军事重镇。

  尹三田没有在自己的千户驻地与同僚多寒暄,他带着副千户、镇抚使,还有五个分属于自己的百户,骑马巡视营地。

  七成兵力屯田,那就至少有七百兵士在田间劳作。

  可是,尹三田看见的景象,与他所想截然不同。

  兵户们所组成的,一个个散落的村子里,没有人下田劳作。

  众人三三两两围成一堆,或打马吊、或斗蛐蛐儿,或在地上划个棋盘下棋,总之玩得不亦乐乎。

  看到他们过来,一个青年,嘴里叼了根枯草,吊儿啷当地问:

  “张百户,这就是咱新来的千户大人啊?”

  “二赖子,瞅瞅你们像什么样子?还不快过来拜见大人?”

  玩闹的人一个个慢腾腾地起身列队,懒洋洋地喊:“拜见千户大人。”

  稀稀落落,有气无力,一点没有军人的整齐划一,力拔山兮的气势。

  “这都喊的什么?真给我丢人,再喊一遍。”张百户气道。

  “行了,别难为他们了。”尹三田摆了摆手,“继续走吧。”

  他头前走,身后传来军士并不刻意压制的说话声。

  “这又是个舅舅不亲、姥姥不爱的,这个时候调到咱们这里当千户,有什么好?”

  “朝廷不给咱们发月粮,地都种不上,明年就该连饭都吃不上了。”

  “以前的千户,吃香的喝辣的,现在的千户能喝上口汤就不错了。”

  “操那些闲心做什么?没有吃的,咱当兵的还能被饿死?”

  声音显而易见的低了下去,再说些什么,三田就听不到了。

  “朝廷的月粮多久没发了?”三田转头问下属们。

  “好久了,打从前年起,发的就不足数还不及时。今年更是,到现在没见到一粒粮食。”张百户叹气道。

  “不光咱们所没发,咱整个临江卫都没发。指挥使派人到都指挥使司催了好几趟了,都不发。”李百户道。

  “指挥使可有说,都指挥使为什么不给咱们粮吗?”三田问道。

  “那,还不是因为……”

  赵百户开了个头,又把话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