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方识人间别意长
作者:海压竹枝      更新:2022-06-05 22:51      字数:3075
  贤妃担心瑶华去了帝京不习惯,将身边的桂嬷嬷和大宫女茗香派给她。桂嬷嬷四十来岁,擅长烹饪。茗香已二十岁,稳重聪慧,跟随贤妃多年了。

  正德帝深感欣慰,笑道,爱妃这是要将半个紫薇城都给瑶华做嫁妆了。

  贤妃仍觉不足,幽幽地说,瑶华远赴帝京,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日后她遇到了危险或是困难,咱们在丰京纵是帝王家也鞭长莫及,护不到她。

  正德帝听着也幽幽地叹口气,更觉愧对瑶华,但联姻之事已无转圜余地,只能尽力弥补瑶华。

  新年前夕,瑶华在昭阳殿沉思良久,换上朝服至紫宸殿,请正德帝对赤羽军将士进行封赏。

  正德帝早有此意,遂听她之言,拜叶临风为云麾大将军,李修文为中都督,郭奎为忠武将军……有功将领皆获加封,并犒赏全军。

  多年来,正德帝对军中不闻不问,此回大肆封赏,将士惊喜之余私下议论,若公主不远嫁,赤羽军在她统帅之下何惧玄甲军来犯。可惜陛下昏庸无能,竟许公主远嫁敌国。部分人对正德帝暗生不满,特别是李修文等人为瑶华扼腕痛惜。

  因后宫对瑶华诸多照拂,两部操办大婚事宜连日辛劳,瑶华十分感念,又向正德帝请求道,自己从小离宫,回宫不久就要远嫁梁国,不知何日再回大齐。后宫与两部为大婚劳心费力,请父皇封赏后宫和两部官员,抚恤人心,为大婚祈福,也为叶氏皇族祈福。

  于是正德帝大封后宫,晋贤妃为婉贵妃,德妃为旻贵妃,徐昭仪为敏妃,低位妃嫔俱升一级,淑妃因其兄长犯事,此次未晋封,也加封号瑾为瑾淑妃,又大赏诸皇子公主。

  后宫上下深念瑶华之情,言瑶华胸怀宽广、雍容端庄,酷似其母明德皇后,俱母仪天下之风范。

  礼部尚书吴宽加衔华盖殿大学士,礼部侍郎谢迁兼文渊阁大学士,户部侍郎何年升任户部尚书,户部郎中薛稷升户部侍郎,其他郎中员外郎皆获封赏。

  如此大范围的封赏,正德帝一朝也只有登基时有过,时隔二十年再次出现,只因长公主所请。举朝震惊,皆言长公主得陛下厚爱,若是皇子,必为大齐储君。

  消息传到梁国,朝臣暗道长公主妖媚惑主,梁帝险些命丧其手,伤愈后竟一心求娶,可见其魅惑之功。有臣子深怕其嫁来之后媚君祸国,便奏请梁帝于大婚之时广开后宫,册立功臣之女为妃嫔,梁帝不允。

  文钦、凌云等玄甲军将领更是深恨瑶华,恨不得将其挫骨扬灰,却慑于梁帝威势,不敢显露分毫。

  梁帝也听闻正德帝恩宠瑶华,不以为意,独听闻瑶华俱母仪天下之风范时一笑。

  日子倏忽即过,离大婚还有三日,正德帝突然心情低落,在紫宸殿独坐许久,脸色也越来越沉。

  刘公公知晓皇帝是因为公主出嫁才会如此,躬身劝道,“公主深明大义,虽是远嫁,可嫁去就是一国之后,也不算委屈,陛下且放宽心吧。”

  正德帝迟疑道,“朕是不是对公主太无情了?”

  “您是为了江山社稷,公主都明白的,否则她也不会同意远嫁。”

  “梁帝此人如何?”

  “梁帝登基前受封睿亲王,谋略过人,十几岁时就创立了夜卫,又与玄甲军的统帅文钦交好,获得军中支持。登基后,他铁腕御下,文韬武略皆通,倒不可小觑。听闻他貌美阴柔但不近女色,登基近三年后宫仍空置……”

  “他有龙阳之好?”

  “这倒不曾听说。”

  正德帝心内一动,目光闪烁,“公主在天阙从未下山,但他可以去无极山,两人会不会……”

  “这绝无可能。汾阳城外,公主重创梁帝,若是有旧,怎会下此狠手?且梁帝首次亲征就攻大齐,他们应是没有旧情。”

  正德帝才舒口气,阴沉的脸色稍缓,“倒可惜了临风,朕原属意于他,他也与瑶华亲近。本以为亲上加亲,谁想到梁帝来了这么一出。”

  刘公公满面堆笑,恭维道,“都是公主随了陛下才貌双全,引得梁帝也倾慕。好在他也算有诚意,归还了三座城池省了多少事儿,公主真真是大齐的福将!”

  “瑶华是个好女儿,像她母后……”说到此处,正德帝的面色一寒,半天没言语。

  刘公公的心提起来,头垂下去,腰也弯下。

  过来许久,听得皇帝吩咐,“去把药匣子拿来。”

  刘公公快步入了内室,双手托来一只精美的紫檀木匣。

  “走吧,去瞧瞧公主。”

  昭阳殿的院子里,瑶华正在和叶临风探讨剑法,他对悲悯三式充满好奇,瑶华为他演示了一遍。

  “看上去也平平无奇嘛。”

  “这三招需要深厚的内力支撑,否则也就是普通剑招,你先别学了,内力不够容易被反噬。”

  “嗯,”叶临风温和地笑笑,“就听你的。”

  瑶华含笑望着他的面容,仍是光风霁月的少年模样,她语重心长地说,“临风,你虽年轻,可已是大将军。父皇恩宠你,你也天资聪颖,更要勤学苦练、身先士卒。你仕途顺遂是因为你是叶家人,需记住,才德配位方能令人敬服。”

  叶临风“嗯”一声,并未将她的话放在心里,他挥舞着月光剑,漫不经心问,“瑶华,你很快就要去帝京,时间久了,会不会将我们忘了呀?”

  正说着,正德帝走过来大声问,“把谁忘了呀?”

  两人忙行礼,正德帝命免礼,又问,“谁把谁忘了呀?”

  叶临风收起剑,笑道,“我叫公主去了梁国可别忘了咱们,有空多回来看看陛下。”

  “哈哈哈!临风,你多虑了,瑶华心里挂念着咱们,绝不会忘的。”

  正德帝慈爱地望着瑶华,殷殷叮嘱,“还有三日你就要走了,朕真是舍不得。去了帝京,若是想家了就传信给临风,叫他去接你回来。”

  瑶华柔顺地答应,“是。”

  “临风过几日就去驻守汾阳,有什么事你们姐弟互相照应着。朕最喜欢你俩,你们又亲近,可惜......”他没说下去,二人也都明白他的未尽之意。

  叶临风爽朗一笑,“陛下,姐姐的姿容气度,皇后之位才配得上她。”

  “话虽这么说……倒是便宜了梁帝那小子!”

  瑶华笑着提醒,“父皇,梁帝那小子见了您也得叫一声国丈,您也没吃亏。”

  正德帝哈哈大笑,想到不可一世的梁帝见了他,也得尊他为长辈,颇觉痛快。

  “咱们叶家人以仁德为重,但身为天家人,也不可没有防备之心。瑶华,你去了梁国后宫,是外族人又居后位,不知有多少人嫉恨。咱们离得远,一时半会,父皇也来不及护你。你的武功高,父皇就给你一些别的东西。”

  他微抬下巴,刘公公忙躬身上前,呈上木匣。

  正德帝打开木匣,里边有三只玉瓶,“此是叶氏皇族的秘药,这一瓶仙灵丹,无论多重的伤,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一颗就能救活。一瓶牵机无色无味,你是知道的。还有一瓶玉隐,仅有两颗,服之气绝如真死,可瞒过所有医者,五个时辰后自会醒来。”他将木匣递给瑶华,肃然道,“你将此匣收好,需要时可自救,千万不要让梁人知晓。”

  瑶华双手接过,点头答应。

  叶临风也是第一次见此密药,笑道,“陛下疼爱姐姐,考虑得周全。”

  “瑶华即日出降,也算了了一件大事。临风,你也不小了,该考虑下成亲的事啦。若有中意的王妃人选,赶快告诉朕,朕就等着你的喜事了!”

  叶临风忙摇头摆手,“我还小,成亲早着呢!”

  “朕可替你想着呢,我看甄小姐就很好!瑶华的婚事太仓促,朕不满意,你的婚事朕要好好操办!”

  倏忽又过了两日,元月二十一日,迎亲队伍到达丰京。因梁帝御驾亲临,迎亲队伍下榻丰京城郊的甘泉宫,距紫薇城半个时辰的路程。晚间,李丞相率宗正寺叶大人一行至甘泉宫款待梁国官员,两国官员把盏言欢,谁都不提之前的战事,宾主尽欢。只是梁帝安歇得早,李丞相未能得见他的真容。

  与此同时,紫薇宫内衣香鬓影,婉贵妃和旻贵妃率宫廷命妇云集殿内,为明日的迎亲典礼忙碌着。

  婉贵妃想得细致,怕瑶华在帝京受委屈,特命织造房按古法制作大婚吉服,比造当年明德皇后的三龙六凤冠,打造了九龙九凤冠,以彰显长公主的尊贵无双。

  这是瑶华在紫薇城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宫内亮如白昼、热闹非凡。她耐着性子与贵妇们周旋,心里暗暗叫苦,这才大婚前夜,紧接着迎亲仪式、封后典礼、大婚典礼可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