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若一去不回
作者:锦公子      更新:2022-06-06 18:00      字数:2249
  玉明月没有说话,安静的坐在崔氏身边,就像个离不开母亲的孩子。

  直到崔九郎有些失魂落魄的朝崔氏行礼离开。

  “阿娘,若哥哥以后不愿留在京城,阿娘可会阻拦?”玉明月抬起小脸道。

  崔氏愣了下,儿子自出征,她没有一日不牵挂。

  可若真的回到当初,她会阻拦吗?

  记得出征前,他来她院里辞行,他说,他自小苦读经书,勤练武艺,不是为了困在宅院,做一个永远在韬光养晦的世子。

  他宁戎马一生战死沙场,不愿装傻藏拙,蹉跎一生。

  崔氏心中有了答案,笑了笑:“阿娘会为你哥哥骄傲,不愧是我的儿子,不愧是将门虎子。”

  “真的?”

  “当然,阿娘能骗你不成?”崔氏在女儿额上轻轻点了下。

  “阿娘真好。”玉明月靠在崔氏怀里。

  旁边的六郎不知道何时醒来,吱吱呀呀的对着阿娘和姐姐傻笑。

  玉明月伸手抖他,他抓着姐姐的手指不肯撒手,借着力道便爬了起来朝崔氏怀里钻。

  “阿娘,你看六郎,这么小就知道和我抢阿娘。”玉明月故做吃醋,故意抱着崔氏。

  六郎八个多月,小手拉着姐姐,嘴里模糊不清的叫着娘,还真像争宠似的。

  崔氏看着姐弟俩耍宝,屋内欢声笑语一片。

  她没忘记家族使命,也盼着母族荣耀长久,可她更希望一家平安。

  她数年未归宁,也许是该回青河一趟了。

  太极殿

  “圣人赢了。”谢嘉晏将手中棋子放回棋盒。

  圣人笑:“你今日似是有些心不在焉,怎么,有心事?”

  谢嘉晏连忙起身:“圣人赎罪,臣这几日和翰林院学士熬夜抄书,的确有些犯困。”

  “抄书?什么书?”

  “青河崔氏赠予玉家六娘的书卷,玉家六娘在征得崔家允许后,准允翰林院抄录,上次臣禀告过圣人。”

  圣人点头:“朕记得,朕还记得你提过,想要推广科举,取代世族在民间声望,可在各州建立国学。”

  “正是如此,这次崔九郎来京为玉六娘庆祝生辰,又送她一千册书籍,有一百多册乃是孤本,臣和翰林院几位学士如获至宝,便连夜抄录。”

  圣人点头,连声道好,沉思片刻后摸着胡子道:“以爱卿之见,筹办国学,时机可到?”

  谢嘉晏抬头,看着圣人:“臣认为时机已到。”

  “如何说?”

  “契丹称臣,正是天下万民归心之时。欲富国,先富民,欲要富其民,先要开其智。朝廷在各州开办国学,打破世族在当地不可替代的地位,为大魏科举储备人才。”

  “同时派遣工部官员到各州教当地百姓农耕,灌溉之术。利民,惠民,方得民心,届时百姓感念圣人恩德,得民心者得天下。”

  圣人看着眼前这个逆光而立的少年,淡金色夕阳落在他的身上,像是给他披上了一层铠甲,虽无形,却无敌。

  他说了旁人都不敢说的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换言之,朝廷现在无法取代世族的地位是因为不得民心。

  大魏建国不过几十年,而这一百多年间,换皇帝像走马灯一样,百姓不认可朝廷很正常。

  可若朝廷一直得不到百姓认可,那是大魏皇帝的失败。

  他说的对,大魏大败契丹,契丹称臣,放眼百年,这是从未有过的盛事,正是万民归心之时。

  此时,便是最好的时机。

  “若朕同意你的建议,筹办国学,你可愿往?”圣人逼视着谢嘉晏的眼睛,那眼神,像是要窥破他的内心。

  筹办国学,可不是建一家书院那么容易。

  且不说朝堂必然有人反对,单说当地世族,必定不能容忍,稍有不慎便是杀身之祸。

  “臣愿往。”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少年抬头,眼神坚毅,背挺的笔直,像是压不弯的松柏,透着股不屈不挠的韧劲。

  圣人推散棋盘上的棋子:“好,我大魏就该有谢学士这般少年志士,朕明日便招中书省商议此事。”

  “臣替天下学子谢圣人。”

  圣人从龙椅上起身,拍了拍谢嘉晏的肩膀:“是朕该谢谢你。”

  谢嘉晏连忙低头:“此乃臣之本份。”

  “今日回去早些休息,明日朕多派些人,一同抄写。”

  谢嘉晏告了谢,从太极殿退下。

  圣人看着谢嘉晏离开的方向,若有所思:“你觉得谢翰林如何?”

  “谢翰林天资聪颖,又难得一片赤诚之心。”张英笑道。

  “是啊,赤诚之心,朕第一次见这孩子便觉亲切。”圣人笑。

  这段时间老七出征在外,多亏有他陪在身边,谢嘉晏年纪不大,却难得少年老成,让人觉得平静。

  “老奴也觉得谢翰林见之可亲,许是老天派给圣人的福星,来帮助圣人成就一番大业的。”

  圣人最近因为七皇子即将凯旋心情很好,此时听到张英的马屁之言竟也觉得悦耳。

  “传墨相进宫。”

  “是!”

  谢嘉晏出了太极殿,唇角勾起几分笑意,连落日都觉得明媚可人,脚步也跟着轻快许多。

  他知道筹办国学很难,五姓不会那么轻易让自己地位被取代。

  可这是牺牲最小的法子。

  当朝廷选拔人才不再受制于五姓,五姓不再被百姓推至神位,不再无可替代。

  那时他们不再会是朝廷威胁,朝廷自然也会放过他们。

  届时,才是真正的天下归一。

  这是母亲的心愿。

  亦是他身为萧家人该做之事。

  无愧天地,无愧百姓,亦无愧父母。

  “嘉晏哥哥今天这么开心?”

  谢嘉晏抬头便看到正在亭中的玉明月。

  “怎么不去书房等?”

  “这会儿亭子里更凉快些,我带了酸梅汤,嘉晏哥哥快来尝尝。”玉明月卡着时间专门守在这里的。

  凉风习习,再喝一盏酸梅汤,那绝对是顶顶舒服的事了。

  谢嘉晏在亭中坐下,小桌上放着一小盆冰块,里面冰着酸梅汤。

  这冰块显然从玉家带来的,谢家父子自然是舍不得用冰的。

  “好喝!”谢嘉晏夸赞道。

  夏日府中倒也常备酸梅汤解暑,只是味道比这碗差了些。

  玉明月身边人都经过崔家调教,便是一个小小厨娘也非一般家族可比。

  世族浸淫百年,小小一碗酸梅汤便可窥得一斑,想要替代世族,的确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