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史珍香
作者:豆酱      更新:2022-06-07 08:48      字数:2265
  招待所门口有个小姑娘,蹲着一直瞅着大黄,又是害怕又是想撸。

  闻声而来的罗定军和钟教授看了眼大黄跟小女孩,以为是招待所养的狗吓着了芽芽。

  罗定军把头巾递给钟教授,钟教授又递给司机,后者又摇摇手,最后丝巾又落到了芽芽手里。

  “京都呼吸疾病的患者多,跟空气有关呢,虽然鼻腔和咽喉部进行阻挡,但吸多了对人体害处不小”

  说着说着,芽芽就看向了钟教授。

  罗定军也劝说,毕竟年纪大了,身体可不比年轻人。

  钟教授勉为其难的接过头巾捂住口鼻,一行人在夜色里走进了招待所。

  他们是公费出差,有经费,能报销住宿费。

  钟教授跟罗定军一间,师生两都不在意,晚上还能一块讨论工作。

  芽芽把自己的行李搬到一楼房间里,把毛巾,口杯,被单和枕巾这些日用品都弄出来,来来回回两趟,活动开后感觉比窝在车上舒服。

  大黄从后窗进。

  她这间房有窗户,打开后吹进来的虽然是风,但桌面明显有一层细细的灰尘。

  有人在外头说话,听口音还是他们那旮沓的,再听还有南方口音。

  芽芽客气的朝人笑笑,然后关上了窗。

  她跟大黄说了会话。

  有人敲门,芽芽应了一声。

  因为是一开间,开了门里头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身为已婚妇男的罗定军很有觉悟,听到快走后用更快的声音喊着吃饭啦,然后立刻扭头就走。

  开门的芽芽刚好只看到罗定军的背影。

  招待所的食堂在后头,只炒中锅菜,一天炒二十来份左右,不炒大锅菜。

  见她到了,罗定军把菜票递给她,想吃什么可以自己去点。

  这年头京都的出差补贴有标准,比如伙食补贴,一类地区每天是三块五,那还是这两天提高了补助标准,以前都是一天两块五。

  二类地区补贴标准一天是四块前,他们到的靖边是三类地区,一天伙食的补助标准是六块钱。

  除了伙食标准,还有补补助。

  像到基层锻炼的干部,支援工作以及各种工作队,医疗队,讲师团等等,一垒地区一天的补助是两块一毛钱。

  二类地区的补助是两块四毛钱,三类地区的补助水平最高,有三块六毛钱。

  也就是芽芽一天有九块六毛钱可以花。

  吃饭也不贵,芽芽转了一圈有荤有素,才接近三块钱。

  碰头时她瞥了眼钟教授跟罗定军的菜,两人点的馒头,一碗小米粥,酱菜不用钱。

  各人有各人的吃法,芽芽倒也不因为点得有荤有素就感觉不自在。

  大黄从后窗跳出去时就让刚才的小姑娘抓了个正着,用一个鸡蛋引进了招待所。

  正忙前忙后的招待所女经理拎住闺女的衣领,一个鸡蛋那么快就吃完了?

  小姑娘说:“妈,我今天讲故事比赛得了第一名”

  女经理大喜过望,猛摸闺女的头,“真的啊?我看你都忘词了,还能得第一名啊”

  顿了顿,再三确认,“是老师说的第一名吗?”

  小姑娘,“不是,是我自己想的”

  食堂吃饭的人哄堂大笑,女经理无奈的让闺女去喊着员工拎几壶热水瓶来。

  小姑娘登登登的跑远了。

  大黄溜达到芽芽那一桌。

  罗定军伸手,大黄把爪子放到他掌心。

  几个人觉得有趣。

  司机抿了口小米粥,砸吧了下嘴说,“这粥怎么带着苦味”

  芽芽抿了口水,口感也也有点涩。

  小姑娘提着两个暖水瓶登登登自己跑过来。

  暖水瓶摇摇晃晃,看得人都揪心。

  大黄吠叫了声,咬着小姑娘的衣角把人逼停。

  “这狗通人性”钟教授抬了抬眼镜,掐了口馒头给大黄。

  有个女员工匆匆走过来,拎过暖水壶,跟他们说一间屋子一晚上就一瓶水。

  吃饭的四个人面面相觑,头一回听见水还限量。

  司机问:“你们这没水房烧水?”

  小姑娘抢答,“有!”

  读小学的孩子,一开口说话就是一口烂牙,牙齿都透着淡淡的斑驳色。,芽芽免不了多看了几眼,问人家叫什么名字。

  “我叫史珍香”小姑娘脆生生的说。

  芽芽顿了顿,没说什么,让人张开牙齿她瞧瞧。

  牙科她不懂,但要是喝的水含氟量高,牙可能就是这样。

  这孩子是招待所经理的闺女,亲妈刚好路过,瞧见四个人瞅着她闺女的牙就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我们这里水少,水质也不好,都是喝的这种水”女经理说:“只有几口井没那么苦,所以吃水紧张,一间房一个晚上只有一瓶水”

  话虽然这么说,女经理还是道:“要实在是需要水就到柜台说,我再给你们送一点。”

  小女孩跟在亲妈后头蹦蹦跳跳走了。

  芽芽这才压低声音说:“当爸妈的也太不上心了,怎么能给女孩子取这种名字,怎么遭得住啊。”

  “怎么能这么说呢”罗定军正色,“别说是女孩子,男孩子也遭不住啊”

  司机也道:“说不定是人家爷爷奶奶取的”

  芽芽赞头的点点头。

  她奶曾经就因为没有给大哥取名为牛娃而无比的遗憾。

  牛娃是因为聂海生属牛,要是他属狗,就得叫狗娃。

  聂力争是老聂家出生的第一个孩子,小名就是狗剩。

  聂老太有自己的说辞。

  她们那一代叫狗剩的很多,狗剩就是这娃吃狗剩下的,就跑不了啦,能留在家里平安健康的长大,可以长命百岁,所以叫狗剩。

  要不然盆盆啦,罐罐啦,蛋女,福女,胖花,蛋娃,黑蛋啥的都叫得很亲热,希望娃长命百岁,都是怕不好养活。

  那时聂二牛在外头好歹有一点见识,觉得狗啊,牛的实在是不好听,最后请了个有文化的帮忙取,就叫聂海生。

  二儿子有出息,聂老太妥协了,还寻思想好的那些名以后给老大媳妇用吧。

  窦眉知道了,生上游的时候愣是不干了。

  她倒是觉得狗剩,蛋娃啥的不错,叫着响亮,就是噎不下那一口气。

  二房不要的名字才给他们家,瞧不起人呢。

  后来夫妻两一琢磨,就用了以前很火的口号,力争上游听着好,就这么定了。

  到田淑珍生龙凤胎之后,聂老太还想努力一把,大房二房都不肯的事儿,田淑珍更不答应,老太又说不动耳根软的小儿子,最后龙凤胎的名字也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