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精打细算就是在赚钱
作者:豆酱      更新:2022-06-07 08:40      字数:2213
  一家子就在那唠嗑,修棚子,材料十块钱肯定就够了,根本就不用村委会出钱,人工都是村里人找一个空闲的时候花上几个小时盖就完事了,还不耽误回家吃饭呢。

  听说本来是想占用老聂家的宅基地,后来没谈成。

  不过这种棚子,没几天就得被风雨弄得不像样,得翻修,翻修的时候不好再跟老聂家要了吧。

  既然是老聂家出的钱,那人家平时往棚子里放点杂物啥的,大伙也不好说什么吧?这算不算变相的给自己找了个地?

  “他们家先出了钱,不就把后路堵死了,先占了一个理,大伙用着拖拉机还得念着他们家的好”

  “是啊,以后聂老太再炫耀自家多么多么牛的时候,那不得听着么”说话的是这家的老太。

  一家人盘腿坐炕头上抽丝剥茧的分析,末了当家的吐出一句:“不能够吧,老聂家的不至于想得那么深吧。”

  一旦接受了这设定,大伙脑海里老聂家众人的形象都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当儿子的开口说话了,道:“唉,不过人家过得好是事实,英子,淑珍都会持家。”

  女人听了不太乐意。

  “就那点心思谁不懂啊,我看老聂家也就明面上那些个东西来显摆,再多可就没有了。”

  当婆婆的深以为然,还有人说他们家藏着一捆又一捆的钱呢,要真的有,聂老太能炫得连狗都知道。

  一家人嘲了老聂家几句,也就算了。

  这种对话在石头村可不是一户两户的。

  老聂家炫耀了两天,大伙不仅仅没有羡慕他们家,私底下除了觉得这一家有点飘啥的,倒也没什么。

  聂三牛蹲在门槛上看着又恢复宁静的小村庄,觉得亲妈有一句话说得对,这家里大大小小的,都没他什么事。

  扮猪吃老虎这件事,他们家算是摸得透透的了。

  比起村里头那些累死累活当家的男人,他真的省心多了。

  田淑珍又在喊了:“当家的”

  聂三牛下意识就想找个缝隙钻进去。

  别人家的男人干完农活以后喝酒吹牛睡大觉,他还得去研究木料,那些字看得他一个头两个大。

  咬咬牙,聂三牛折返回屋。

  田淑珍就叨叨他,在外面瞎逛什么呢,赶紧看书啊,距离省里文物局第二次放文物可没多少时间了。

  “媳妇,要不算了吧,咱不去凑热闹了,老实本分种田也挺好的,咱们普通人家,会精打细算就是在赚钱。”

  田淑珍收拾炕桌的动作停了下来。

  “之前你说收木头能行,人家芽芽书给你买了,资料给找了,寄过来的邮费都没让咱家出,现在你说不想干了。”

  聂三牛赶紧说媳妇好好说话,你掰手指头干啥呢,又道:“咱们要不收木料,那些钱放着不会丢,但要收了木料,一不小心收错了,那不还亏欠吗?”

  这就抓住田淑珍的心理了。

  五十块钱,你放不会少,但拿出去,不还有亏的风险么。

  聂三牛又说:“对了,合作说班费要交三块五。”

  田淑珍一边拿钱一边说咋的班费还涨价啊,一边从棉被里把她专门放钱的小布包拿出来。

  跟聂老太攒钱一样,把套娃似的打开层层的布包,点出钱数来。

  她出门要去隔壁一趟,正好碰上儿子,就叮嘱说炕桌已经铺上了,班费在你爸那。

  聂合作进屋,聂三牛点出来两块五的班费,剩下一块钱的私房钱快快乐乐的藏好。

  田淑珍喊着妯娌,进屋去,看到蒋文英握着根拇指长的铅笔头写东西。

  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蒋文英也不抬头的,说给芽芽写信呢,又问干哈啊。

  田淑珍忧心忡忡的说了,“英子,要不收木料那事就算了。”

  蒋文英抬了下眼皮,说三伯看书不是看得好好的,咋的又不打算干这营生了呢。

  田淑珍就巴拉巴拉的把聂三牛的话,还有自己的顾虑那么一说。

  蒋文英道:“三伯这些年做木匠,看木料问题不大,还是试一试吧,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挣钱一生穷,存能存下来什么钱?”

  聂老太早就在门外偷听好一会了,掀开门帘气呼呼的进来。

  这倒霉吹的三房,眼界咋就跟虾米一样呢。

  计算他们不懂,跟着大流走,分一杯羹总错不了,大城市里都那么多人收木料,那还能是个赔本买卖?

  这些年三房总是慢半拍,以至于过得跟二房是越拉越大。

  这回好不容易来了个聂三牛懂行的,这货临到头了怂了。

  更重要的是,收木料虽然是聂三牛提的,但让三房到文物局收木料却是芽芽想的,英子赞同的,老太隐隐约约就觉得亏不了。

  “去,死了都要去,不然就别认我这个妈”聂老太落下一句就出了门,隔壁传来聂老三嗷嗷求饶声。

  “妈,好好说话,不带拿鞋打人的...我都一把年纪了,你给我留点面子。”

  苏玉芝闻声抱着圆圆又跑出来瞧瞧又怎么了。

  她已经不懂老聂家了,只要离开一会就追不上这个家出事的节奏,那剧情一会一个样,稍不注意就连不上了!

  耳根清净了,蒋文英刚才打断的思路又重新清晰起来。

  那天虽然跟书记叫板,但她还真不能跟乡亲们说以后都不收菜,因为书记可说了她们家挣钱靠的都是村里。

  对方毕竟是书记,真这么说等于给人拉仇恨,以后老聂家在村里还能不能好了。

  所以那天的话只能当是放屁,风过了了无痕迹。

  但她得悄悄的准备起来,自家发展好蔬菜种植,渐渐掌握主动权,哪怕以后真有人又那么说了她也不带怕的。

  现在村里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农民的土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承包地,一部分是自留地

  承包地是按照每户的土地面积缴纳公粮,他们家现在占有的土地,要缴的公粮数是两百来斤,余粮完成规定是两百斤。

  卖余粮有钱,这个暂且不说。

  自留地收的粮食不计入公粮范畴,即它是农民的口粮和菜地,这个也暂且不说。

  总之粮食还得种,但她打算专门扩大蔬菜种植。

  金针菇养着还行,她打算再跟闺女说一说,让人整一点菜种来。

  他们这的菜种得依托种子公司,品种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