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秋闱取消
作者:巧小七      更新:2022-06-05 06:39      字数:2541
  第二日一早,董武便跑了趟乔家,给乔轩递了信。

  “武叔,快进屋坐,怎的今日来的这般早?”

  见是董武来了,苏巧忙热络的招呼道。

  “今日要去你岳家大哥那里提货,顺道就到你们这儿来坐坐,这是主子让我捎过来的信。”

  董武笑着解释了一句。

  苏巧顿时顺着他的目光看到了乔轩手里的信件,不禁心里疑惑。

  前儿他们才去了董家,怎么董二哥这么快又送来了书信,莹白瓷的事儿,也不会急于这一时才是,这一大早的,上梁村和下塘村的路可不怎么顺……

  乔轩就在苏巧的疑惑中拆开了手上的信件。

  乔轩看着看着也逐渐隆起了眉头。

  “相公,信里说了什么?”你的脸色为何这般?苏巧嘴上问道,心里默默想着。

  “朝廷下令,今年的秋闱取消了。”乔轩将手里的信纸递给苏巧,低声道。

  “……”苏巧接过信纸,站在原地,有些愣怔了。

  难不成是上面哪位病的十分厉害?

  不然这好好的秋闱都能取消,这可是本国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

  苏巧穿越的这个朝代与苏巧前世所知晓的朝代并不一样。

  前朝是春闱最为重要,科考入仕!

  而这个朝代的科举制度,除了每年的春闱乡试和府试之外,最重要的便是三年一次的秋闱。

  春闱中了秀才举人的,只能算是身上有了功名;而秋闱之后,榜上有名的才算是真正入仕,与春闱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义,也是所有文人学子最关心之事。

  如今朝廷却突然下令取消今年的秋闱,至于明年会不会再开试,并没有任何消息,这可不是什么好征兆。

  “武叔,代我多谢二哥。看来今年的秋闱是无望了,只能期盼下一次秋闱,能有机会大展拳脚。”

  乔轩收回有些不安的神情,朝着董武谢道。

  “你也不必灰心,今年的秋闱取消了也不尽然全都是坏事。”董武咧嘴一笑,点了点头朝乔轩安慰道。

  在他看来,眼下不去淌这趟浑水是最好的,不过是晚入仕几年罢了,乔轩还年轻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多谢武叔!”乔轩颔首点头道谢。

  他倒是能想的开的,只是他担心苏云澈那边。

  也担心皇权争斗下,所有的苦,最终还是会以各种方式落到百姓头上。

  而如今的他根本管不了这些,也只能是在心里想想而已。

  苏巧和乔轩送走了董武,心情也平静了许多。

  “不过是科举推迟而已,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正好趁着这个时间好好温习,巩固自己,倒是更好。”乔轩当先开口,像是在安慰苏巧,也像是安慰自己一般。

  虽然乔轩嘴上这般说着,但心里的失落还是免不了。

  对于读书人而言,科举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眼看着出人头地之日就在眼前,却是生生被推迟了,前途不明……

  “嗯,如今京城怕也是乱的很,咱们且先安心在家里呆着,机会总会有的。”苏巧自然知道乔轩心里的无奈,可如今木已成舟,结果并非他们可以改变的,苏巧也只能轻声安慰。

  “我倒是还好,只是我有些担心苏大哥……”乔轩颔首点头说出自己的担忧。

  “苏大哥家里乃是侯府世家,扎根京都多年,苏大哥瞧着也是会盘算的人,想必不会受太大影响。”苏巧想了想,觉得久居京城的世家,想必是不会如此贸然的,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帮不了苏云澈他们半分……

  秋闱取消的事,在乔家引起一阵唏嘘之后,渐渐被抛诸脑后。

  倒是莹白瓷在宜城的一场宴会上名声大震,成了上流富商官宦人家的眼中的珍宝。

  等到众人终于打听到的这东西来历时,苏巧已经紧锣密鼓的筹备好了人手。

  最新一批的工人,是苏巧拜托里正从村里选出来,年轻力壮且心灵手巧的男子。

  这一批人主要负责加工成制作泥胚的泥浆,以及制坯等。

  这些事都是繁琐耗时,且有不涉及核心的,有了这些人的加入,瓷器厂的生产力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而且苏巧给的工钱十分诱人,每日还能有的一顿午饭可吃,带油水的那种,村里人干活儿没有不积极的,很是用心。

  苏巧接的第一笔订单便是董家的,因着董旋风的助力,让莹白瓷一鸣惊人,苏巧承诺,前三个月出产的莹白瓷,一半的货优先供给给董家,三个月后,每月可以有三成的货供给董家。

  而董旋风也是个十分精明的,如法炮制的将莹白瓷推向府城,甚至京城。一时间赚了个盆满钵满。

  “丫头,如今乔家瓷器的名声可是响彻大江南北了,说是千金难求也不为过。”董武拉货时,对着苏巧满是激动道。

  “这里面可是多亏了,董二哥和武叔您的功劳。我这里给武叔准备了一套莹白瓷,等会儿让人给您一块儿捎回去。”

  苏巧笑呵呵让人拿了给董武单独准备瓷器套装,装上拉货的马车。

  “哟,这可怎么使得,这么金贵的东西……”董武闻言更是面上笑开了花。

  现下的莹白瓷,大受贵族上流人家的追捧,是十分难得的稀罕物。

  一整套二十四件可是要上千两银子的市价,就这还都是有价无市的,董武没想到苏巧竟单独还给他准备了一份,心里自然是欢喜的不行。

  “自然是使得!这一年多来,武叔您可帮了我们家不少忙!这东西虽然在旁人眼里精贵,但在我们这儿只是一份心意。”

  董武对自己和家里的好,苏巧都是记在心里的,不管是乔家还是苏家,家里的大事小情,董武都是能帮一把是一把,对苗氏更是有救命之恩,不过一套瓷器,苏巧觉得都算是轻的。

  “你这丫头,真是跟我客气了,不过你这莹白瓷是真的好,我也喜欢,那我可就不客气收下了。”董武欢喜一笑,眼尾有皱纹浮现,面上的喜爱却是掩都掩不住的。

  “您喜欢就好!总算是我这番心思没白费!”苏巧点点头,和董武这样的直爽人打交道,苏巧最是喜欢的,简单,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很好。

  ……

  有了东院儿瓷器的生意,乔家一时可谓是日进斗金,一跃成为下塘村最富庶的人家,而下塘村大多数人家也因为乔家的缘故过上好了日子。

  苏巧除了雇了村里许多年轻男子,还有不少年轻姑娘媳妇,专门负责瓷器包装。

  包装瓷器用的多数是稻草,简单编织之后用来包裹成品瓷器。

  整个下塘村差不多近八成的村民都有了额外的收入,日子也比往日好了不少,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富有村子。

  村里人富裕了,儿女亲事也就容易的多了,下塘村成了媒婆最喜欢的地儿。

  这日,一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媒婆捏着大红色的手帕子,扭身进了乔家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