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箭在弦上
作者:闪烁      更新:2020-09-17 05:29      字数:3232
  笔趣阁360 www.biquge360.com,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三十二章 箭在弦上

  飞机轻微震动几下,苏铭谨看了眼坐在对面的闵瑞麟。注意到中队长的眼神,闵瑞麟竖起了大拇指,表示一切正常。苏铭谨笑了笑,把目光转向了舷窗外的夜空。

  完成攻占南沙群岛的任务后,苏铭谨的中队转移到海南岛陆战队基地。

  接下来3天,苏铭谨这支中队的主要任务是营救落在越南境内的飞行员。因为第四次蛮巴战争后,所有配备了电动设备的战机都安装了自毁装置,所以不再需要特种部队冒险炸毁战机残骸。

  安排任务的时候,卢诚闻故意给苏铭谨的中队安排了较轻的任务。

  参战的另外2个中队执行的都是战场引导任务,需要深入敌后,为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机指引目标。

  苏铭谨知道卢诚闻在为他考虑,毕竟苏铭谨是未来的大队长。

  吃过晚饭后,苏铭谨接到了新的任务。

  因为另外2名中队长都去执行作战任务了,所以卢诚闻只能让苏铭谨执行项铤辉安排的最新任务,前往越南宁平,甄别敌国重要目标。

  苏铭谨没有决绝,随即就与闵瑞麟登上了空军派来的“专机”。

  在万米高空,y-14抖动得非常厉害。作为共和国空军的第一架全电动运输机,y-14的最大升限达到15000米,超过了几乎所有运输机。

  “中校,快到了!”

  听到喇叭里传来的声音,苏铭谨摁下了通话器的开关。“明白,五分钟后离机。”

  机舱内亮起了红色灯光,2名身负着高空滑翔跳伞服的特种兵起身来到舱门边,相互检查了身上的设备与武器装备。

  “中校,到达跳伞点上空,三十秒后开启舱门!”

  “明白!”

  苏铭谨与闵瑞麟迅速戴上头盔,打开呼吸器的开关。含氧量高达35%的高压空气注入全封闭头盔内,形成了独立循环系统。

  随着舱门打开,机舱内的空气立即涌了出去。

  外面的气压非常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低到足以让任何人窒息死亡。

  气流平静一点后,闵瑞麟首先站到了舱门边,苏铭谨再次检查了搭档背上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折叠滑翔翼。

  随着绿色灯光亮起,闵瑞麟首先跳出机舱。

  等了约莫5秒钟,苏铭谨也飞身跃入空中。

  y-14没有继续向西飞行,机长确认2位“客人”已经离机后,一面关上尾部舱门,一面调转航向返回海南岛航空兵基地。

  夜空中,2名特种兵展开身体,让下坠速度减慢。

  在全封闭跳伞服的保护下,苏铭谨与闵瑞麟不需要担心外界极低的气压与零下60度的严寒。

  随着别在手腕上的速度仪上的数字减少到340以下,苏铭谨摁下了手中的开关。

  背负在背上的滑翔翼迅速展开,形成了一副翼展超过4米的飞翼。按照单兵计算机发出的控制信号,飞翼上的4块气动翼面控制着飞行方向与滑行速度。

  非常先进的特种作战装备。

  这种被称为“飞翼”的特种装备是2018年底才研制成功,战争爆发时生产了不到100套,全部提供给了总参特种部队。年初的时候,苏铭谨等中队长、各中队的小队长进行了基础技能训练,基本上掌握了飞翼的性能。在载重120千克、从10000米高空跳伞的情况下,飞翼的最大滑翔距离超过了60千米。唯一的遗憾是,飞翼的最大载重量只有135千克,特种兵不能在使用飞翼时携带太多的“重武器”。

  苏铭谨与闵瑞麟都没有携带“重武器”。

  2人各带了1支狙击步枪与1把自卫用的小型冲锋枪,加上必要的给养、通信设备、引导设备与定位设备,装备总重量不到30千克,加上2人65千克的体重,总共只有95千克。在此情况下,飞翼的滑翔距离超过了70千米。

  为了避免让y-14进入越南防空部队的打击范围,2人在宁平东面65千米处、红河河口上空跳伞。因为飞翼由复合材料制成、高空跳伞服的外面料与武器装备的携行袋也是可以吸收电磁波的复合材料,所以越南的防空雷达很难发现空中的特种兵。飞翼没有动力装置,外表面是深灰色,不会发出红外辐射、不会反射可见光,地面人员很难用被动探测仪与肉眼看到空中的特种兵。

  可以说,飞翼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秘密潜入”。

  在飞翼诞生之前,特种兵要想迅速进入敌国境内,要么让运输机飞到目标上空、要么搭乘直升机,危险都很大。总参谋部花费数亿元研制经费,采购250万元一套的“飞翼”,就是为了给特种部队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潜入手段。

  如果没有战争,在空中滑翔的感觉能让任何人流连忘返。

  第一次使用飞翼的时候,苏铭谨就有一种彻底解脱的感觉。任何词汇都无法形容这种感觉,只有把自己想像成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苍鹰,才能真正明白从高空俯瞰大地、迎着凛冽的狂风、无拘无束飞行的感觉。

  此时此刻,苏铭谨没有时间享受这样的感觉。

  他们的目的地是驻扎了数千军人的越南空军基地,目标是敌国首脑!

  接受任务的时候,苏铭谨就知道这是一次“斩首行动”,他们将作为打击部队的眼睛,确认目标、提供引导,或许,还会让他们干掉目标。

  危险性不言而喻,最让苏铭谨感到不爽的是,他们只有2个小时!

  从出发到进入潜伏地点,前后仅仅2个小时!

  在空中飞行了大约10分钟,苏铭谨再次摁下开关。在小型爆炸螺栓的作用下,飞翼从他背上自动脱落。重新缩成一团之后,飞翼内部的自毁装置将在30到35分钟之内引爆,不让飞翼落入敌人手中。也就是说,飞翼是“一次性”装备,250万元将在硝烟与烈火中化为灰烬。

  凭借惯性飞行了大约200米,苏铭谨拉开了降落伞。

  在他前方,闵瑞麟也拉开了降落伞。

  苏铭谨着陆后,闵瑞麟快步赶了过来。

  “着陆地点偏差不到二百米。”闵瑞麟拿出了卫星定位仪,“向西北大概一千五百米就是宁平空军基地。”

  “空袭还有多久?”苏铭谨一边说着,一边将溶解药水洒到裹成一团的降落伞上。

  “十五分钟。”闵瑞麟看了眼手表,“时间刚好合适。”

  “跟在我后面,别靠太近,小心周围情况。”

  取出冲锋枪,苏铭谨一边朝西北方向跑去,一边为冲锋枪装上了消声器。

  为了掩护2名特种兵进入宁平空军基地,海军航空兵将对宁平附近的防空阵地发动一轮轰炸,吸引越南军队的注意力。

  执行这一任务的正是梁国翔所在的第011大队。

  因为打击目标不到10个,所以第011大队只出动了4架j-13b战斗机。

  虽然对第011大队来说,在北部湾上空向180千米外的防空阵地发射导弹,只算得上是再简单不过的作战任务,但是梁国翔没有把任务派给其他小队,主要是连续作战数日,飞行员都很疲惫,大家都想在晚上睡个安稳觉。

  “梁哥,你说这是什么任务?”

  “我怎么知道?”梁国翔扫了眼显示飞行数据的屏幕,“还有2分钟,确认是否锁定目标。”

  “已经锁定目标。”狄泊清接通了编队通信频道,“确认锁定目标,输入火控数据。”

  2分钟后,4架战斗机分别发射了携带的4枚空对地导弹。

  因为导弹采用了惯性加主动雷达制导方式,所以不需要战斗机提供引导信息。发射了导弹后,4架战斗机转向飞回了海南岛的航空兵基地。

  梁国翔也对这次的作战行动非常纳闷。

  任务是由总参谋部直接下达,明确规定了攻击时间与攻击目标,甚至规定了使用的弹药。一般情况下,总参谋部不会做出如此详细的战术安排。更让梁国翔感到奇怪的是,宁平空军基地附近的远程防空系统与机动式中近程防空系统都被摧毁了,剩下的无非是一些对战斗机几乎没有威胁的小口径高射炮,有必要用数百万一枚的空地导弹对付几门高射炮吗?真要轰炸,也应该炸掉宁平空军基地的跑道,而不是外围防空阵地。

  作为一名“循规蹈矩”的飞行员,梁国翔不喜欢问那么多。

  既然是总参谋部安排的任务,肯定有重要目的。再说了,总参谋部没让他们去轰炸得到严密保护的越南元首府,多飞一趟,不过浪费2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而已。

  返航途中,梁国翔按照总参谋部的命令,报告了发射导弹的情况。

  远在上千千米之外,贾宝国与林岱珏正驾驶j-14战斗机升空。2架j-14战斗机的弹舱内挂载的不是空对空导弹,而是安装了滑翔弹翼的500千克级精确制导炸弹。

  按照总参谋部的部署,空军2个j-10b中队也在此时起飞。

  除了自卫用的空对空导弹之外,每架j-10b战斗机都携带了2枚专门用来对付空军基地的反跑道/掩体子母炸弹。

  参战的飞行员并不知道,他们正在执行“斩首任务”。

  只是,每支参战力量都收到了非常明确的命令,只有在收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才能投掷携带的弹药,不能擅自发动攻击!

  针对敌国领袖的天罗地网已经撒开,有权下达命令的只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