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君臣议事
作者:追云的星星      更新:2022-05-29 05:40      字数:1749
  刘晔和鲁肃起身后,刘晔献策道:“陛下,齐国处于天下的核心之地,与四方诸侯接壤,袁术现已灭,而刘表不足为虑,南方新起的孙策,算是个心腹之患,但目前不是消灭他的最好时候。”

  “此话怎讲?”

  “陛下,北方的袁绍乃是我们头号敌人,用于防守冀州方面的兵力达到了几十万,光每天的粮草消耗就十分巨大,给百姓增添了不少负担,这是其一。第二,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占据了幽州和辽西,连乌桓、鲜卑等族臣服于他,袁绍这个时候声望达到了顶点,要是击败了并州的刘备或者是陛下您,他就可取刘瑞而代之。第三,袁绍与袁术虽隔阂很深,但是如今陛下占据了扬州,袁本初就会打着为袁术报仇的幌子,出兵伐齐,用来收买人心。”

  刘晔的分析很透彻,但我以袁绍的性格来说,他暂时不可能出兵;即使袁绍出兵,他也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我已提前部署了几十万大军,枕戈以待。但刘晔实在是为我着想,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我鼓励他说道:“子扬,你说的很有道理,南方战事一结速,就是我军讨伐袁绍的时候;就算他现在挥兵南下,我也不怕他,况且我已在边境布下重兵,他也讨不到好处。”

  刘晔却不依不饶地问道:“请问陛下的兵力如何部署。”

  我简单地把兵力部署情况说了一下,谁知刘晔立刻反驳道:“陛下,镇西将军张任驻守渤海郡,恐怕他的十几万兵力不足,袁绍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渤海,这是他起家的地方,不容别人染指。”

  “袁绍满打满算就七八十万兵力,除了留守人员外,最多能出兵不到五十万,以镇西将军的能力,固守待援还是能做到的。”

  “陛下恐怕遗漏了袁绍处的三路兵马,这三路兵马能有三十万人马。”

  我忙问道:“哪三路?”

  “原幽州牧刘虞的旧部鲜于辅、尾敦、齐周、鲜于银、阎柔等人的兵力,约有五六万人马,因刘瑞是皇帝的原因,他们肯定会归附袁绍;公孙瓒败亡后,他的残兵败将和辽西兵团,大约有十多万人马,他们自然以袁绍马首是瞻;鲜卑的轲比能部、乌桓的蹋顿,带甲士兵有十几万之众,一旦袁绍南下,这些兵力就会是急先锋,陛下不可不防。”

  听完刘晔的话,我背后大汗淋漓,驻守边境的军事部署,是我和几个智囊反复商量的结果,也考虑过刘虞的余部,可我们把外族的力量给遗漏了,要是出现意外,这可是致的命错误。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希望袁绍还能给我足够的时间,填补一下过失。我马上下令道:“赵云听令,你马上出发回朝,让总理大臣程昱协助你,即刻让那些退役的官兵从新回到军营,由你统帅这二十万人马。成军后,择日北上渤海,听命于张任,共同防守袁绍。”

  “诺。”

  “黑衣卫统领,你立刻给黄忠、颜良(接替太史慈,镇守兖州)下旨,让他们谨守城池,提防袁绍的偷袭。”

  “诺。”

  “李典、纪灵听令,你们带领五万骑兵,加快行军步伐,到济南后,从兵部大营内在调兵五万,西出平原郡,如果袁绍出兵,你们务必攻击他的腹部,减轻张任处的压力。”

  正是这一道命令,解救了大齐帝国,事情具体如下,荣日后再细说。

  下完了命令,我对刘晔真诚地说:“子扬,没想到你没出扬州,天下大事你了如指掌,有经天纬地之才;得你,何其兴矣!”

  刘晔被我夸的不好意思起来,谦虚了一番,说道:“陛下,子敬的才能十倍于我,他应该有更好的良策献出。”

  我转身望向鲁肃,说道:“子敬,朕创立基业至今,经历重重磨难,但为百姓谋幸福的初心不变,朕企望能快速结速战争,让百姓们早点过上好日子,子敬你可有良策助我。”

  鲁肃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为国为民的心情,臣等佩服。可如今,汉朝廷已不可复兴,各路诸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除掉,有道是:欲速侧不达。臣以为,北方才是我们的重点,要是北方靖平,天下局势越发明朗,我们应实行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对南方的孙策,可选一员良将,进行战略性防御;西南的刘表可派遣一支偏师,徐徐图之;剩下的事情,我们要集中兵力,歼灭了袁绍,净得他的土地、物产和人口,不出七年,陛下便可解决天下诸侯,进而夺取天下!”

  鲁肃说的不错,可他小看了孙策,孙氏东吴可是比袁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劲敌,要趁着孙氏崛起阶段解决它,减少日后的压力。同时鲁肃也低估了我的野心,我的目标要远远超过刘邦,我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帝国,让世界每个角落,都有大汉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