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中计
作者:追云的星星      更新:2022-05-29 05:39      字数:1797
  自从黄巾起义起,大汉朝的各种矛盾爆发,腐朽的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到了灵帝驾崩后,大汉朝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苟延残喘;特别是董卓乱政和李傕郭汜之乱后,大汉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仿佛一颗稻草就能把他压塌。

  公元195年三月,李傕和郭汜大打出手,整个三辅之地,动荡不安。李傕抢先将献帝迎至其营,又纵兵抄掠宫中,劫取皇宫内的金帛、乘舆、车服等器物,随后又放火一炬,焚烧了皇宫大殿以及很多的民房。郭汜一看献帝被李傕劫持,他把王公、大臣、后宫的嫔妃,劫持在手中。

  他们一个劫皇帝,一个劫大臣,引起了很多忠于汉室的大臣不满,光禄大夫皇甫嵩和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录尚书事朱儁,劝解李傕、郭汜讲和不成,反被扣押,两人被活活的气死;尚书仆射、卫尉士孙瑞、光禄勋邓泉、廷尉宣播、步兵校尉魏桀、射声校尉沮俊、侍中朱展等人,起兵反抗李傕和郭汜、张济,不幸兵败被杀,他们这些人的死亡,让大汉最后几个忠贞不渝的柱石,死于非命。

  时年四月,我在青州的济南国发出讨逆誓师大会,决定带领步骑十万兵马出征,四个军师除了戏志才留守外,其他的三人随我出征,战将有赵云、朱灵、夏侯惇、颜良、伍孚、典韦、邱毅、刘伟、臧霸等近百人,赵云和伍孚为先锋,讨伐李傕和郭汜,解救圣驾于水深火热之中。

  半个月后,大军从颖川出境,借道了荆州的南阳郡和南郡,直抵了司隶的弘农郡。

  前锋领军将领是赵云,他拿着张绣的文书,大军所过的各个县国异常顺利,没有遭受到攻击和刁难,没几日功夫,就到达了函谷,大军离函谷关越近,我心中的那种强烈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也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函谷关,北有渭水、黄河拥关而下;南依秦岭的三崤山、麒麟二山,有沟壑、深谷之险;东面隔断了东西的官道,山峰相接,层峦叠嶂,临沿黄河边,南延直上西崤山,它的中间仅有一条羊肠小道,可容一车一骑,可谓险厄峻极;西面据高原而守,阻断了东西官道,易守难攻,正如唐代诗人胡宿所描述的那样:“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

  函谷关作为关中东面的门户,它的城门开有四处,每处各有两个小门,中间和瓮城相连,城高五丈有余,宽约有三丈;关城周长约5公里,北面与东北,为板筑土墙,设有两个水关门,外包青砖;南面与东南方向,依靠着山势,削成了垛口,用于屯兵和防守,高达十余丈。函谷关城东约几公里外,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天险深谷,沿深谷修建了新关,用于防御性的军事堡垒,与函谷关遥遥呼应。

  大军的先头部队已大部分进入新关,我观看到此关如此险要,顿时心生警惕,忙令大军停止前进。命令刚下达完毕,关上放下了闸门,守城的西凉兵,忙往下放箭、扔滚木、石头和火油等,我军没有防备,死伤无数,我也在亲卫誓死的护卫下,逃得了性命;然而,伍孚和那些已经进关的四千多士兵,恐怕性命难保。

  大军退了有五六里路,稳住了阵型后,我急忙命令士兵们准备好攻城器械,马上攻城,解救被困的兄弟。

  当我们来到关下时,新关里的厮杀声早已停止,关隘上堆满了我军士兵人头的筑成“京观”。关墙上的正中央,吊着一个浑身插满箭支的武将,赫然正是战死的伍孚,死前被敌军的箭支活活的射死。士兵们看到同袍兄弟,死后被敌军如此羞辱,无不气愤无比,纷纷请战,誓报此仇。

  我眼含热泪,气愤难当,口中吐了几口鲜血,悔不该轻易相信别人,致使我军伤亡了近万人。我拔出佩剑,望着绣着“张”字的帅旗下的一个中年人,我指向他,恶狠狠地说道:“炮兵给我瞄准目标,火药弾全力轰炸,务必一击即中。”

  赵云也是泪眼汪汪的望着城楼上的张绣,他不相信师兄会欺骗,自己拿着师傅的书信去拜见师兄,张绣已明明答应放开道路,让大军西进,可如今的情况又如何解释?

  赵云看到我要下达命令,咬了咬牙,跪倒我跟前,说道:“主公,先别着急发动攻击,我去问问师兄到底怎么回事?”

  我眼里满是仇恨,很不耐烦地说道:“问什么问,有什么好问的,你看不见有多少兄弟,被张绣害死了吗?”

  赵云还是不死心,一直在那里磕头,额头都被磕破了,他恳求道:“主公,念在同门之谊的份上,您就让我问问师兄,他到底为何会这么做?即使全是他的错,我也要问清楚缘由,也算给了师傅一个交代。”

  我试着让自己冷静下来,沉声地说道:“你速去速回,务必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赵云立刻起身,提起龙胆亮银枪,跃马直奔关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