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下徐州1
作者:追云的星星      更新:2022-05-29 05:39      字数:1767
  公元194年四月,潜伏在徐州的情报人员传来消息,徐州牧、安东将军、溧阳侯陶谦已病入膏肓,下邳相笮融、治中王朗、都尉曹豹等人密谋,要将徐州拱手让给袁术,袁术亲率二十万大军,由大将桥蕤、雷薄、陈兰等人的护卫下,气势汹汹地向徐州开来,兵锋已到了徐州的广陵郡。

  徐州这些年在陶谦的治理下,太平无事,他又实行了屯田政策,使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很多流民多有归归附。徐州如此富有,我要对他势在必得,不准许别人染指发徐州,得师出有名,陶谦文武双全,又是前太尉张温的门生,他治理下的徐州,百姓安居乐业,很受爱戴;否则,无故征伐徐州,会失掉民心。(历史上曹操进攻徐州,打得是为父报仇的口号;即使如此,徐州百姓还不买他的帐,英勇地进行反抗,曹操为此屠杀了不少的徐州百姓。)

  我与智囊们正想着捏造个口实,达到讨伐徐州得目的。就这个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陶谦仙逝,他的长子陶商继承了徐州牧的位子,陶商紧急命令广陵郡太守徐方领兵抵抗袁术的军队,又令典农校尉陈登领兵相救。治中王朗、都尉曹豹趁着大军南下之际,举兵反叛,曹豹公然自立;他们想要谋害陶商时,幸得陶谦留下的五千丹阳精兵悍死护卫,沛相袁忠也出兵相助,陶商才逃的性命。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太守汲廉、下邳相笮融等人宣布自治,脱离徐州的管辖宣布自治,扩兵备战,防备陶商的讨伐。

  陶商欲哭无泪,好端端的徐州,不到两个月时间,已是战乱四起,不得已,陶商广发英雄贴,号招天下豪杰,讨伐叛贼。

  有了陶商的邀请函,兵发徐州就有了借口,我决定兵分多路,水陆并进,早日拿下徐州。水军统帅蒋钦,领兵三万,进攻琅邪郡和东海郡,攻克后挥师南下,配合主力消灭袁术的大军;朱灵为东路军主将、臧霸和武安国为副将、颜良为前锋,领兵五万从城阳出发,与水师相互协作,早日拿下东部两郡;中路军主将乐进、副将夏侯渊、前锋典韦、军师陈宫,领兵五万,从泰山郡出兵,拿下东莞郡后,马不停提直奔广陵郡;我亲率西路军主力十二万人,以赵云、张辽、李典、管亥、夏侯惇、高顺、纪灵、陈到为将,戏志才为军师,大军从沛国出兵,攻克彭城、下邳,东进广陵。

  东路军进行的异常顺利,琅邪国相阴德乃是一个文人,根本不懂治军之道,他手下的将领更是无能之辈,空有八万的兵力,竟然抛弃坚固的城池,拉出所有地兵力,与我军展开野战。

  阴德名字取得有意思,办事更有意思。两军对阵时,他拿起兵书,按照兵书的内容,布置起了阵法,把自己地士兵,分的东一块,西一堆,还名其曰为六丁六甲阵。他的阵型布置的乱七八糟,什么也不像,让他这么一弄,本就乱哄哄的军队,更加的混乱,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这场战争不用想,也知道了结果。

  东路军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琅琊,俘虏了七万多人,留给武安国一万人看守俘虏外,大军继续南下,兵锋直指郯城、兰陵一线。

  东海国(今江苏连云港一带)濒临大海,地广人稀,国相刘馗叛离徐州后,招兵买马,扩充了不少兵力,还不到五万人。他的兵力主要放在了北部和西部的几个县国,东部沿海赣榆等几个县,总共才放了五千人,他根本没想到敌人会从大海里来。

  兰陵的守军有五千多人,朱灵、臧霸等人对兰陵围而不攻,每天晚上子时过后,朱灵会派些人靠近城池,敲锣打鼓,射了些箭支,再大声地喊一阵,就算完事。兰陵城的守军,刚一开始不明白情况,敌军锣声一响,他们就披挂好,想要迎敌;敌军看他们已有准备,就立刻撤退,如此三番过后,守军被弄得焦头烂额,睡也睡不着;三天过后,守军每个人都顶着黑眼圈,连站得力气都没有了。朱灵看到火候差不多了,大军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就拿下了城池。

  与此同时,水师发动了对赣榆的攻击,由于守军没有准备,军队开到城下时,城门大开,城墙上连一个守军都没看到,蒋钦很顺利的拿下了赣榆。他们沿着官路西进,大军所到之处,守军望风而降,水师们在没伤亡一个士兵情况下,占领了大半个东海国。

  朱灵的东路军和蒋钦的水师几万人马,团团把郯城(东海郡的治所)围住。国相刘馗,看着城外黑压压的敌军,一眼望不到边,心中充满了惧意;特别是在青州军的远程炮火(火油罐和石弾)地打击下,他彻底丢下了幻想,打开了城门,举手投降。

  东路军和水师摧枯拉朽的拿下两郡后,中路军的进攻,更是顺利地难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