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关东大屠杀2
作者:追云的星星      更新:2022-05-29 05:38      字数:2387
  如果世界上有后悔药,岗村卑弥肯定要买着吃,自己也会拼命的恳求姐姐卑弥能子,劝阻她不要侵略大汉的殖民地,可是这些不会重来,自己和国内的子民也将被大汉的军队,无情的湮灭。

  岗村卑弥近来的日子不好过,从姐姐兵败的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大汉的远征军由南向北推进,所到之处再无人烟生存。国土不断地沦陷,他们把战火已经燃烧到了关东地区的茨城附近,逃难的百姓也拥挤在这不足百里的地方,缺衣少食是目前最大的困境,每天都有上千人饿死。

  远征军从踏入邪驴台国境的那天起,每天都在杀人,不论军人还是平民,都成了他们的刀下之鬼。杀人最多的不是行动迅速的骑兵,反而是被成为“屠夫军”的水师几中四百人,他们之间相互鼓励,杀人很有技巧,为此他们进行了杀人比赛,最多的一个人一天杀了300多人,死在他们手里的邪驴台人不下十万。

  大军很快攻到了邪驴台的国都――茨城,大军对它围而不攻,每天实施远程打击,这是太史慈等几个将领定下的策略;茨城一下子涌进来了大量人口,粮食物资短缺,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发生内乱,城池就会不攻自破,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攻城时不必要的伤亡,收获也很颇丰。

  太史慈实行围三放一的方法,他把大军分成了四部分:黄忠统领陌刀卫、重甲步兵及汉协军等,兵力一万五千人围攻北门;韩当统领陌背嵬军、特战营及移民兵等,兵力一万五千人围攻西门;太史慈自己带领骑兵及其他兵力共计一万八千人,围攻南门;蒋钦、尹礼带领水师五千人、战舰十艘,游弋在东面的海里,只要发现敌人军舰出海,立刻歼。同时还命令大军在茨城城外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挖了大量的壕沟和陷阱,敌军要是不付出大量伤亡,很难渡过;第二道防线安置了蒺蔾、鹿角木、陷马坑、拒马枪等障碍物,障碍物的后面埋了大量的火油罐,就算敌人突破了两道防线,熊熊的烈火也够他们喝一壶;第三道防线布置了大量的弓弩手,前两道防线都在射程范围,要是敌人突破了防线,那只能进行肉搏战。

  ******

  大汉的远征军围困茨城已经一个月了,岗村卑弥也曾组织多次突围,都被无情的打了回来。城里一点吃的都没有了,就连自己人的尸体也被啃食的干干净净;由于死人太多,来不及处理,瘟疫蔓延了全城,就连岗村卑弥也染上了重疾。岗村卑弥拖着病躯召集来众臣,有气无力地说道:“诸君,敌军每天用投石机对城池轮番打击,臣民们时刻都要面临死亡的威胁,加上瘟疫横行,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我邪驴台国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为了给我们留条根,我决定明天一早,全力突围。”

  岗村卑弥话音刚落,多田马夋说道:“岗村将军,我们已断粮多日,士兵们连拿武器的力气都没有,谈何突围。”

  岗村卑弥阴狠地说:“马立刻命令军队屠杀老弱妇幼,让士兵和精壮饱餐一顿,休整一天。明天一早,由你和几位将领带兵突围。”

  “嗨”。

  多田马夋领命而去,带着军队向着手无寸铁的本国百姓,恶狠狠地杀给给。军队一动手,整个城池都乱了套,地痞、流氓、饿民等都举起了屠刀,杀向老弱病残。事情发展到最后,杀红眼了的恶徒,见人就杀,茨城到处充斥着杀戮。事后据有关部门统计,死于此次暴乱的邪驴台百姓,达到了五十多万人,占据茨城人口的半数之多。

  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茨城的南门被打开了,邪驴台的军民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一股脑的向着大汉远征军的蜂拥而上。大汉的军阵中鼓声响起,投石机调整了方位,火油罐铺天盖地的朝着邪马台的军队投放;弓弩手也不需要瞄准,箭支像蝗虫一样盖天遮日的袭来,邪驴台国的士兵不死即伤,很多人都丢下了兵器,转身就往回跑,第一波试探性的攻击以失败而告终。

  过了一个时辰左右,邪驴台的将领整顿了军队后,四个城门同时打开,总反攻的号角已经吹响。岗村卑弥也被几个护卫抬了出来,他与亲信及家眷,在几千亲兵的护卫下,跟着突围的军队来到了东门。东门离海不足三十里,海面上虽然有大汉的军舰围剿,但是大海广阔,总会有疏漏的地方,还能有一线生机从这里逃脱。

  面对着邪驴台国的这种集团式冲锋,太史慈等将领沉着冷静的指挥,一方面命令投石机和弓弩手继续远程打击,另外安排了盾手做好防护措施,以防敌军的弓箭还击。(东汉末年,倭奴国的综合实力很低,箭支的有效射程比大汉军队短50――80米。)

  邪驴台军民不计伤亡的往前冲,第一道防线很快被突破,第二道防线也岌岌可危,黄忠、太史慈、韩当下达了点火的命令,埋在地上的火油罐顿时熊熊燃烧,像一条火龙挡住了敌军的前进步伐,很多敌人被烧的焦头烂额,不停地在地上打滚哀嚎。大火足足烧了一个多时辰,邪驴台军连攻破了两道防线,可他们伤亡十分惨重,还能再战的人不足十万。但事他们受过邪教的洗脑,国家和民族又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很多人拿起了武器,向着严阵以待的远征军,又一次地发起了冲锋。

  敌人来势汹汹,太史慈为了鼓舞士气,唱起了邢道荣编写的《男儿歌》:

  炎黄子孙一起唱,男儿歌声响四方。

  男儿本是一伟汉,岂能平凡渡余年;

  手中握紧三尺剑,开疆覆土不休战。

  男儿心有凌云志,银鞍白马踏流星;

  荡尽蛮夷八方地,放马南山封侯中。

  华夏郎,多豪情,自古英名唱谈中。

  炎黄两帝征四夷,不灭外族战不熄;

  赵武灵王骑兵强,一战匈奴敌胆丧;

  秦皇戊兵守疆土,胡马不敢度阴山;

  卫霍挥师捣黄龙,匈奴从此失王挺;

  张骞独身走西域,苏武留胡节不辱;

  班超投笔穿戎装,收复失西域美名扬。

  手持吴钩腰挂枪,且看我辈征四方。

  男儿当报国,立下千秋功;

  高堂拜母去,跨马驰边疆。

  醒时杀贼寇,倦枕卧敌尸;

  饥餐胡虏肉,渴饮外夷血。

  沙场斩敌酋,不死人不休;

  青山埋忠骨,英名万年留。

  雄浑的歌曲,燃起了将士们心中的烈火,奋不顾身地杀敌,他们身上的那股杀气,令人感动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