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噩耗传来
作者:追云的星星      更新:2022-05-29 05:38      字数:2151
  张让听到有一个人能使他重现辉煌,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能帮他的那个人是谁。我用手指了指他儿子,张让不明所以,问道:“奉儿?他能帮到我?”

  我摇摇头,说道:“侯爷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奉兄的夫人乃当今太后之妹,有了这层关系,侯爷也好便宜行事。”

  张让是聪明人,经我一点拨,立刻恍然大悟,他调笑道:“邢车骑,怪不得你年纪轻轻的能取得如此成就,你脑子里装的都是智慧。”

  他说完后,我们都哈哈的笑了起来。恰在此时,张让家的官家领着太史慈进来了,太史慈看到立刻哭到:“主公,出大事了。”

  太史慈的话让我大惊失色,急忙问道:“出了何事?”

  太史慈感觉这个地方不方面说,有点吞吞吐吐,我急了,向他吼道:“说重点。”

  “诸葛珪大人仙去了。”

  听到诸葛珪的逝世,我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他能在倭奴出事情。这几年,大汉在倭奴的殖民地,他治理的井井有条,倭奴人也驯化了很多,每年征收的赋税成倍增加,东莱郡的粮仓里存粮,有三成是诸葛大人的功劳。

  诸葛珪出现意外,我心疼不已,他的仇必须得报,急忙向张让说道:“侯爷,州内出了点事情,请恕在下失陪了,我也赶回去处理。”

  张让说道:“你快回去吧,要是有什么处理不了得事情,尽管开口。”

  张让的话很暖心,临别之时,我转头说道:“侯爷,事情要是发展到不可逆转,青州永远会为你敞开大门。”

  留下了赵云和张辽,让他们领一千骑兵在城外等候,沿途护送北军的家眷;我和典韦、太史慈及大部分兵力,快马加鞭地往东莱赶去。

  在回去的路上,我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诸葛珪从他接手倭奴的事务起,牢记使命,兢兢业业地工作。他和蒋钦两个没有盲目的扩大殖民地面积,本着占领一地,治理一地,奴化一地的原则,六年多的时间,他们只是侵占了倭奴国的中部地区的大部分。诸葛珪对移民人员作了合理安排,从184年至189年,六年时间总共移民了30多万人,他把这些移民安置在城镇等重要的地方,分成若干个居住点,每个点有十户或数十户人家不等,移民不从事生产,他们负责管理殖民地的百姓,参与政事、经济领域。

  殖民地的日益发展,引起了倭奴国的一些人的注意,特别是邪驴台的女王卑弥能子,她聪明、睿智、远见卓识。她17岁时创建了“魔道”,用迷信蛊惑那些愚昧百姓,依靠“魔道”,最终平定内乱,登上王位。卑弥能子住在深宫中,致力于传道事业,很少参与国家治理,全凭弟弟管理邪驴台国。她又凭着美貌与手段,于狗奴国的权臣大狗古智卑狗合谋,吞并了狗奴国,事后又把大狗古智卑狗秘密处死。有了两国的综合实力,卑弥呼能子又灭掉了躬身国、巴离国、支龟国、乌奴国、小奴国、大奴国等十数个诸侯国,接近统一了倭奴国的北部地区。

  此时的卑弥呼能子野心勃勃,想统一整个倭奴,但她面对着大汉的远征军无必胜把握,她就处心积虑地像除掉大汉在倭奴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她安排了数次暗杀,也是枉然,诸葛珪毫发无损;不甘心失败的她,又用金钱、美色和全力,收买了昌豨。

  昌豨携裹了大部分不明真相的汉协军背叛,打了个远征军措手不及,很多被占领的土地丧失,粮食、物资损失不计其数,还有大约两万多人的移民被杀害,诸葛珪也死于乱兵中。昌豨这个人反复无常,我没在国内给安排他职位,就是怕他反叛,没想到他狗改不了吃屎,到了殖民地他竟然和倭奴的女人勾结,谋害了我方的臣民,不活剐了此人不足以平民愤。

  不幸中的万幸,蒋钦正在中国地区巡视,他听说叛乱后,紧急调动三千多远征军到达近畿京都――大阪一线,阻击敌人;新组建地一万多人的移民军队,作为第二梯队,也开赴到前线。又征召了两万汉人和五万多人的汉协军,作为第三梯队,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这是一个月之前的情况,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返回途中,我紧急下达了几个命令:令尹礼、韩当立刻集结水师,做好大军出征准备;黄忠统领陌刀卫、重甲步兵、背嵬军及刘伟特战营,在黄县军港登舰,大军登舰后,立刻出征倭奴;太史慈率两千骑兵直奔昌阳,稍作修整后,立刻登舰出征;昌阳的兵器制作坊内的制式武器、弓弩、抛石车、火油车等武器装备,按照最高标配,装载上船;大军到达倭奴时,全军有太史慈统一指挥,平定叛乱后,大军全力北上,灭掉邪驴台国,大军所到之处,鸡犬不留;远征军带孝出征,并把昌豨叛国的事情告示全州各地,其家属、亲人,全部驱逐出境。

  回到东莱郡后,我直接来到了诸葛珪的府上,诸葛家的大门挂上了挽联,那种白色,沁人心疼。门口迎送的家人,看到我后,高喊道:“车骑将军、青州牧邢大人到。”

  来到了庭院,我先祭拜了诸葛珪的灵位,望着那冷冰冰的牌位,想着他那鲜活的笑容,我忍不住泪流满面,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头。

  诸葛珪的夫人看我跪在地上,急忙劝阻:“大人,不可呀。你向他跪,亡夫承受不起。”

  “嫂夫人,诸葛兄为国捐躯,我心中悲痛万分,给兄长磕几个头,又算得了什么?”

  诸葛夫人大受感动,忙叫两个儿子给我磕头还礼。我扶起诸葛兄弟,安慰道:“瑾儿、亮儿,你们父亲的大仇,我一定会报,你们要好好听母亲的话,孝敬她。瑾儿,你身为长子,理应支撑起家庭的担子,待你守孝后,到州牧府中任职。”

  诸葛瑾连声道谢,就在这个时候,九岁的诸葛亮插口说话,他的话令我感到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