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百炼成精兵
作者:追云的星星      更新:2022-05-29 05:36      字数:1399
  邢家原有20多家兵,加上这80多的青壮,正好是一百人,一个连的编制,暂把他们分为八个班,每班12人,设正副什长各一人;四个班为一队,设一正两副队长,所有职位都是临时兼任的,三月后比武后,根据成绩再任命。邢道荣自任教官,苏飞副职。

  作为合格的军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基本要求;想要成为精兵,就要有好的体魄。看到这群良莠不齐的众人,邢道荣趁着现在手头上钱,决定把他们的生活水平提上去,每日三餐,荤素搭配,半个月以后开始练兵。

  “寅时,一阵尖锐的声音响起,我们连忙爬起来,穿上主公给设计的衣服,飞快的跑到了校场。按照主公的安排,从开始的五公里,到现在的负重十公里,已经一个月了,这些日子大伙都卯足了劲,拼命得练,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住,千万不能被淘汰了。我们每天吃的饭,比我这辈子吃过最好的饭都好,并且一天三顿管饱饭,眼馋的那些小屁孩都流着口水。那些小孩子也得训练,主公每天还得叫他们识字、算数、制图等等,主公怎么知道的那么多呢?武艺还那么好,大伙都说主公是天上星宿下凡,我看主公比神仙都厉害。”这是一个家兵跟自己的父母说的话。

  邢道荣根据自己那个时候的练兵方法,制定了严格的计划,训练器材是自己指导制作的,连士兵的作战服也是按照后世设计的。白天训练,晚上识字,这是基本的要求,连那些孩子们也这么做,只不过训练强度底了很多。

  按照邢道荣的要求:第一阶段,一个月时间,主要是队列、体能训练,培养他们服从命令,并重点加强了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好日子来的不易,为谁效忠等等;第二阶段,一个半月,学习武艺和军事技能;第三阶段,一个半月,主要学习阵型,并适当地进行阵法演练。

  训练了一个多月后,根据自身素质条件,邢道荣把他们分为:弓弩手、盾手、长枪手和陌刀手,每个兵种二十人,除自己常用武器外,每个人在配备一把朴刀。陌刀手是大唐王朝的主要兵种,为盛世大唐立下赫赫战功。使用陌刀作战的兵,对身体素质要求非常苛刻。造的陌刀工艺十分复杂,也很消耗金钱,造一把陌刀大约2000铢钱。

  六月六日,今天是成军的好日子。经历了四个多月的摸爬滚打,也耗费了邢道荣的十万铢钱,陌刀阵法初练成功,阵法的威力在于:远距离可用弓弩射击,近的用陌刀砍杀,防守时长枪进行突刺,近乎完美。当然了,要想成为精兵强将,不仅要勤学苦练,更要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

  “战场无第二,永远争第一。”这是邢道荣对他们的要求,因为战场上第二的只有死人。激励完他们,重新选举了军官,经过比试之后,除了一个班长外,其它的军官都没有换。邢道荣为官兵们实行了薪酬制,普通兵每月10铢钱,伍长30,什长50,队长100,副职比正的少10铢钱,这也是大汉第一个发工资的军队。自从这支军队诞生起,在以后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手底下有了初步的军事力量,情报机构也在缓慢的培养当中。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文盲,在训练之外还要求他们学会识字、制图等方面,这也是一个情报员的最基本常识。在这群孩子里,他发现了一个人才,此人叫张辽字文远(本书需要,让张辽早遇主人公),雁门马邑人。张辽跟随父亲来长沙郡投奔亲友,谁知亲友已搬到他乡,父亲得病而死,只留下了他和妹妹,父亲去世前为他起了表字。张辽和妹妹到处讨饭吃,所幸的是被邢家收留。(演义上张辽能耐有目共睹,邢道荣还是决定好好栽培他。)

  邢道荣不光在练兵方面有所进步,其它各方面也都在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