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旅途3
作者:双色鱼头王      更新:2022-05-29 05:28      字数:2152
  崔峪心中热血激昂燃烧,脑海中幻想着,自己仕途升迁,步步生莲,夫妻和美,儿女满堂。

  忽然,一个黑黄窝窝头出现在他眼前。

  崔峪吓了一跳,抬头一看。

  王兴拿着两个窝窝头,递给崔峪一个:“郎君刚才没有吃饱吧,吃点这个垫垫。”

  崔峪确实没有吃饱,他接过来,咬了一口,窝窝头冷硬,很难嚼,味道也不咋地,粗糙的刮嗓子。

  王兴在旁边坐下:“我小时候家里可穷了,当然现在也不富裕,家里兄弟姐妹也多,靠我爹那点地根本养不活我们全家。

  有一年实在是不行了,我爹把我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卖了,换了点粮食。”

  他把玩着窝窝头,眼神逐渐放空,陷入回忆之中:“我爹说这是为了他们好,去大户人家做仆人还有条活路,能吃饱穿暖。我那时候可羡慕了,想被卖到大户人家,我也想有吃饱穿暖,可是人家嫌我长得不俊俏,人家不要。”

  王兴一下笑了:“你说,都是一个爹妈生的,我怎么就长丑了呢?”

  “你考虑过,自己不是亲生的吗?”崔峪努力把窝窝头咽下去说道。

  “你这样整的我都说不下去了。”

  “行,你继续。”

  王兴努力平复情绪,接着说道:“卖了哥哥姐姐换来的吃食根本不够吃,饿啊,我就跟着村里几个大孩子,满地的溜达,见到什么吃什么,溜门撬锁,连蒙带骗加上抢,我们几个运气好,没有被人打死,还长这么大。然后我们几个的名声也臭了,人们叫我们地痞恶棍,见到我们就躲,走过去就骂。可是那些老实巴交的孩子,不少都没长我这么大,就饿死了,要么病死了。”

  “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

  王兴一口气憋住,气的满脸通红,语速飞快地说道:“我就是想跟你说,什么名声都不重要,只要能捞到好处,活下去就行,被人骂算什么,一点都不重要。”

  “行了,我说完了,我睡觉去了。”王兴随手把窝头放在桌上。

  “你窝头还没吃完呢。”

  “哼哼,你以为我们傻啊,我们让小乙把菜收到房间里面了,我吃的肚子溜圆,这窝头是给你吃的。”

  崔峪愣了,瞅了瞅手里的窝头,半晌狠狠咬了一口:“没一个好东西!”

  吃完窝头,崔峪气也消了,王兴那个货开解他的时候说的驴唇不对马嘴,可是有句话说的没错,捞到好处就行,被人骂不重要。

  他确实也没有吃什么亏,还得了两个漂亮小妾,每天晚上胡天胡地,要是他再觉得冤屈,那些真的冤屈的人,上哪说理去。

  崔峪拍拍手回房睡觉,进去他就后悔了,那个味啊!

  走了一天山路,浑身都是汗水,没特么一个洗脚的,简直臭死人,还有此起彼伏的呼噜声,震耳欲聋。

  崔峪溜了一圈,找到在值夜处,偷偷打瞌睡的小乙,让他又给开了一间房。

  他也不管什么安全不安全了,就是让人砍死也比被臭死强啊。

  还好,一夜平安,并没有什么人半夜拿刀冲进来,对着他一通乱砍。

  翌日,掌柜的特地送了几道爽口小菜作为下饭菜,崔峪等人在掌柜的殷勤盼望下,继续赶路。

  若说昨天是开胃小菜,今天就算是正餐了,山路越发的难走,爬上这个坡,再爬上那个坡,累的半死,一看直线距离大概二里地都没有。

  而且因为他们走的慢,赶路的时间也短,每天只走两个时辰,所以和那些专业行商的行程不一样。

  行商为了追求效率和收益,不论贩卖的是什么东西,都会尽量保证每天多赶路,所以每天走多少路,大概是一定的。

  为了挣行商的钱,淳朴的村民们,就会在行商们每天行程的终点,开个小店什么的。

  崔峪他们走的路程不够,赶不到这些沿途的休憩点,也就是说,他们得在野外露宿。

  露宿野外,也不是好受的,大晚上的,山里有什么玩意是很难说的。

  可是也没有办法,谁让他们这几个书生实在拉垮,背着书箱扛着行礼的书童,都比他们强得多。

  要不是迁就他们,也不用在野外和衣而睡了。

  好在护卫们还是相当专业的,他们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

  大概就是生上一堆火,熬煮一锅糊糊样的大杂烩,众人稀里哗啦灌下去,糊弄饱肚子,就着火堆就开始睡觉。

  崔峪几个不用守夜是最好的消息,只要是怕他们根本忍不住困,守了等于白守。

  护卫们按照之前的分配,轮流守夜,主要是防止野兽和失火。

  崔峪以为他会睡不着,实际上他睡得很香,在白天的疲劳之下,他躺地上马上就睡着了。

  一夜无梦,出了不知道是什么虫子留下的一大堆疙瘩,痒的他不行,还好没有别的毒了。

  最惨的是胡亮,他睁开眼,觉得怀里凉凉的,一掏,一条蛇。

  然后,加餐。

  味道还是不错的,寄生虫什么的就不要考虑太多了。

  还有别的好处就是,崔峪逐渐放弃了生闷气,想开了,生气也没用,不如走快点,赶紧到洛阳参加府试,今年大概是考不过的,那就明年,等自己也能当官的时候,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了。

  一路急行,在上路的第四天,他们一行人赶到了伊河边上。

  在客栈好好洗了澡,换上干净衣服以后,崔峪等人又恢复人模狗样,不复在山里的狼狈。

  读书人,那必须得注意形象,邋里邋遢不成苦力了吗。

  众人收拾好东西,前往伊河渡口。

  这个渡口的广大,超过了崔峪的想象,他以为是那种一条栈道修到水里,两条独木舟随波浮沉。

  结果,入目所及,相当繁华。

  道路平整,商铺一间挨着一间,商人带着伙计,纵横往来,耳边都是谈论价格的吵闹声。

  码头也相当的打,因为崔峪理解错了,他以为伊河是一条河,宽度必然有限。

  绝大部分河道确实是这样,可这个渡口位置选择在一个天然水库。

  水库面积相当不小,里面有大概几十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