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闲话
作者:双色鱼头王      更新:2022-05-29 05:28      字数:2135
  “我年纪大了,不胜酒力,先回去休息了,壮实、青云你们聊吧。”王朗说完出门了。

  崔峪和王衍起身相送。

  然后,崔峪狠狠盯着坐下继续煮茶的王衍不放,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杀气!

  崔峪目光凌厉,王衍坦然自若。

  过一会,崔峪眨眨眼,揉了揉,太干了,受不了。

  王衍笑呵呵地问道:“过些日子就是府试了,壮实你准备什么时候出发?”

  “我不知道啊,回家我问问。”崔峪说道,他确实不知道哪天出发,因为没人跟他说过,府试什么时候开始。

  连那天开始都不知道,当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

  王衍笑道:“要不然你和我一起出发吧,到时候咱们先走陆路,过鸣皋山到达伊水,然后乘船顺水而下,直达洛阳又快有舒服。”

  崔峪也不知道他说的路线好不好,反正应该不会害自己,那就答应呗:“好啊,到时候还请青云兄通知我。”

  王衍点头:“那你回去准备准备,半个月以后出发。”

  崔峪大惊:“这么快?”

  “不快了,今天已经是三月二十,春闱五月上旬开始,咱们走50多里到达伊水,就要三四天,乘船还要150多里,这倒是快只要一天时间。

  但是咱们到龙门渡就要下船,然后在赶路到洛阳城,时间放宽裕一点,粗粗算就要七八天,到了洛阳就已经四月中了,咱们还要找客栈,熟悉道路等等,时间并不宽裕。”

  好吧,崔峪忘了这事大隋,交通情况跟后世完全不能比,在后世这点路,上高速三四个小时最多了。

  可是现在就得七八天,这还是有船坐,要是纯走路,那就完蛋了。

  “走路一天只能走十几里吗?咱们骑马去伊水啊。”崔峪想到什么,问道。

  “咱们伊阳地处熊耳山和外方山之间,山路崎岖难行,实在是走不快的,再说走太急,万一有什么意外,比如剪径蟊贼或者大虫,没有了体力,岂不是糟糕?

  至于为什么不骑马,主要是马匹上船会很惊慌,如果有个闪失,会非常麻烦,所以那边的客船不让马匹上船。

  咱们又不可能带着很多随从出发,到了渡口再让他们牵马回来。

  所以只能咱们自己走着过去。”

  崔峪恍然大悟,真是行万里,胜过读万卷书,何况他连几十卷都没读完,不出门实际行走一下,在家里闷着头只会想当然,在这交通闭塞的古代,如果一个人老老实实耕地,他可能真的就以为世界只有那么大。

  所以才有出门长见识的说法。

  “真是幸亏有青云兄提点,我这没见识的,差点就误了大事了。”

  王衍谦虚道:“有崔公在怎么也不会误事的,我只是给壮实兄排异解惑而已。”

  “你可太自谦了,对了,一事不烦二主,青云兄再告诉我一下,沿途该准备些什么东西,我好回家让人备上。”崔峪请教道。

  “我就说说我准备的东西,给壮实兄参详,首先是准备足够的银钱,出门用钱的地方多,多带一些总比带的少要好,不过也不要太多,免得露了财,被贼人惦记。

  二就是沿途不是山路就是水路,免不了有蛇虫鼠蚁等等,备上一些简单的药物,比方说驱蚊草、雄黄等制成香囊,多少有些用处。

  三来就是衣物和粮食,在外不比在家,说不得会有刮破衣物和找不到店家的时候,再说到了洛阳总也要穿的体面些见客,临时赶制总是不熨帖。

  四是一些杂物,比如雨伞,惯用的笔墨、随身配饰或者书信、信物,防身的刀剑。

  五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信得过的随从,咱们去外地,人生地不熟的,沿途说不定有什么危险,比如强盗,或者和人起了冲突。再或者半路要是有恶仆起了歹心,所以要带上武功高强又绝对信得过的人才行。”

  王衍一条一条说出来,整的崔峪都不想出门了,他只想做一个二代而已,为什么要吃这种苦,还要和两个美娇娘分别,可怜他才刚刚成亲啊,正是食髓知味的时候。

  简直是太惨了,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赶路虽然辛苦苦闷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听闻前些日子,壮实兄出城踏青,就即兴赋诗一首,此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真是传世佳作。

  这赶考路上,风景秀丽的地方很多,要是壮实兄诗兴大发,我们可就有幸再次聆听大作了!”

  崔峪一愣,酒都醒了,他不是已经跟崔父说好了,把这首诗推到崔护身上了吗?

  “这首诗,青云兄是如何得知的?”崔峪试探着问道。

  “听崔公说的啊,他说其实你早就已经做出了这首诗,只是没有当中说出来,那天你出门踏青,才当众背诵出来。”王衍直白地说出来。

  崔峪勉强笑笑,站起身说道:“我也有点酒意上涌,要不我今天就先回去吧,咱们已经是一家人了,以后常来常往,不必急于一时。”

  “既然壮实你有些酒醉,何不在此休息一晚,明日再回去。”王衍跟着站起来。

  “不了不了,又不是距离很远,不过是几条街而已,我早点回去睡一觉,还不耽误晚上和父亲请安吃饭。”崔峪把老爹搬出来,王衍果然就没话说了。

  他前头带路,崔峪跟着去找王瑄。

  王家为了整合资源,避免势弱,所以没有分家,只是分割成几个相邻的大院子,中间有道路联通。

  七拐八拐之后,就到了王瑄所在的三房,这边的院子明显就没有王衍家那么用心和考究,倒不是说很破或者怎么样,和百姓比还是很阔绰。

  就是和崔峪家比,也不差多少,只是王衍那边修建的实在是太好了。

  王衍敲开门之后,让开门的门房老头带崔峪去找王瑄。

  老头听说是姑爷来了,面色就很奇怪,仔细打量崔峪一番,转身带他前往。

  崔峪一路跟着到了主院,王瑄正和她母亲在大院子里说话,旁边还坐着王凯和另一个和王瑄有些相像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