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明法
作者:双色鱼头王      更新:2022-05-29 05:27      字数:2119
  王衍不死心,还想继续夸赞自己表妹,说不定崔峪就动心了,在他看来什么承诺都不如姻亲的关系稳固。

  姻亲有可能翻脸吗?有可能,不过只是行卷扬名而已,明显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崔峪对此真是敬谢不敏,他不是什么好人,可是如果碰到事情就收一个,碰到事情就收一个,不说后院怎么管,就是腰子也扛不住啊。

  谁让这是古代,而不是高武,铁打的身体,钢做的肾。

  狮子楼上的饭菜,崔峪也不吃了,直接离开回家。

  回到崔府,他径直去找父亲说明了刚才谈的事情。

  崔父捋着胡须,瞥了他一眼:“这事情我知道了,不过...”

  “不过啥?”

  “你看看人家都知道为了省试想办法,你呢?有什么想法?”

  崔峪两手一摊:“没什么办法,四书五经我真的不行的。”

  “哼,科举又不是只有明经一科,这个不行,你就不想想别的?”

  崔峪愣住了,不止一科是什么意思?科举不是就是考四书五经吗?

  崔父见他真的不懂,不由得叹息一声,自己这是个什么儿子,只能给崔峪细细讲解。

  原来大隋创建科举制度以来,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把民间的人才尽量的网罗到朝廷之中。

  正所谓,草莽多龙蛇,可是龙蛇都姓隋,岂不是再也不能搞事?

  所以为了这一个目标,朝廷几次变革科举科目,总计有明经:明习经学,秀才:锦绣之才、俊士:才智杰出、进士:科举最高、明法:举查明习律法、明字:书法出众、明算:举查明习算才。等等多个科目。

  考试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的考察经书经义,有的考察律令,有的却考诗赋,可以说包罗很广,目的就是尽量做到有才者皆收。

  崔父的意思很明白,科举科目这么多,这个不行就那个,总有一个适合你。

  崔峪却有点疑惑:“既然这样,父亲你为啥三十八才中科举?”

  “哼,你懂什么,岂不闻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我三十八岁就能中进士,可是大大的厉害。”崔父得意地说道。

  他又得意地解释,为什么进士这么金贵,首先是因为科古代的生产力太低,考试又要到京城去,如果一个考生住在岭南,他要参加省试,在路上的时间就可能有一年以上,而且这一路蛇虫鼠蚁,猛兽遍布,还有上山的土匪,实在是很不容易。

  所以为了学子不至于频繁往来在路上,其实也是怕路上死的人太多,别的人就不考了,亦或者为了考试,学子被逼常住京城。

  不论读书还是赶考实际上都是非常费钱的,一般的人根本玩不起,就算勉强赶到京城,万一没考中呢?

  再走一年路回家?怎么可能呢!

  他们只能像刚才说的,被逼留在京城接着读书,以应对下一次省试,可京城不是穷人家的孩子能常住的。

  所以在科举初期,世家赞助穷学子的比比皆是,送钱、低价出租房屋,亦或者干脆嫁女儿,为的就是,这个人一旦高中,就会回报自己。

  这样的世家和学子相互勾连对朝廷好吗?当然不好

  朝廷就规定,明经和进士这两科是常科,一年考一次,其他的科目是制科,三年考一次,这样学习其他科目的学子就不用来京城赶考,或者住在京城。

  但是,有用吗?刚开始是有用的。

  后来...人们发现,常科一年一次,我就学常科,高中做官不香?学什么法律!

  从此,其他科目的应试者越来越少,大家一拥而上都去学明经或者进士。

  可以说,这一变化流传上千年。

  进士、明经这两科,由于进士科比较简单,一般只考诗赋,而每年考中的人很少很少,不需要皓首穷经,魏晋风度犹在眼前,所以此科犹清贵。

  对此,崔峪是嗤之以鼻,什么清贵,不就是想干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吗!顺便还要拉踩别人。

  如果让崔峪享受这个待遇,他比谁都跑得快。让他考进士科,那他不考,因为考不过。

  古代作诗是非常正式的事情,作为科举一个重要科目更是如此,不是那种随便一个初中生都能捣鼓两句的打油诗。

  韵书了解一下,平平仄平仄平仄了解一下,不划上拼音,有几个知道这个字仄念ze?

  尤其是崔父吹起他当年行卷的时候,满堂读书人,开怀畅饮,错了,是一展风采,众人要行酒令,应景作诗,还要包含春夏秋冬,悲伤喜乐,东南西北等诗眼,诗里还要有典故,押韵,还得出彩。

  做的好,满饮一杯,接着还得唱个曲,还要应景,正所谓曲水流觞是也。

  败了败了,玩不过你们哦。

  崔父吹起当年风采开心的很,却被这个儿子气的不行,当即猛拍桌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要怎地?”

  “之前你不是说,我能过县试就行,没什么别的要求吗?”崔峪很奇怪,这变得也太快了吧。

  “之前是之前,之前我想着你这个人也不怎么聪明,你能好好活着就行了,现在我看你挺聪明的,完全可以再试一试。”崔父振振有辞。

  行,你是我爹,你最大。

  崔峪服了:“让我作诗,考明经都不行的,我实在是不会,有没有那种只要记忆力好就可以的科目?”

  “那你就学明法科,反正那些玩意都得背,背会了应该就行了吧...”

  法律啊,上辈子也没学过啊,只是有时候和女同学交流的时候,被罚过五千。

  “行吧,那我明天去县学找汪夫子要几本法律书。”崔峪对学什么无所谓,你让我学,我就学,我学不会,你就没办法了吧!

  崔父邪魅一笑,伸手从身后拿出两本超级厚的书:“不用明天,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

  那你直说不就完了吗?还跟我绕一个大圈子。

  崔峪心中嘟嘟囔囔,嘴上却一言不发,他只想赶紧拿了走人,回自己院子和紫嫣卿卿我我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