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祸及家人
作者:梦里寻欢1      更新:2022-10-15 03:03      字数:1964
  与此同时。

  上朝之后,朱瞻基也行走在皇宫之中,他正准备要回东宫去。

  在路上,朱瞻基正好撞见了纪纲。

  纪纲见到朱瞻基,连忙过来行礼“见过太孙。”

  朱瞻基颔首,望着纪纲道“之前让你办的事情,都办好了吗?”

  “六科给事中的罪证,找到没有?”

  纪纲摇头,轻叹道“以胡滢为首的六科给事中都很谨慎,没有发现他们的罪状。”

  “但是,他们抓范学士的家人,锦衣卫也可以直接抓他们的家人。”

  朱瞻基心中舒了一口气,点头道“以什么罪名。”

  纪纲神色阴沉“罪名多了,打扰锦衣卫办案,私藏侵犯。”

  “朝廷命官虽然不能轻易抓,但他们的家人……”

  古人都说,祸不及家人。

  可在这个时代,为了达到目的,什么狠手段都用得上,还管什么家人不家人的。

  朱瞻基沉声道“好,去办吧。”

  纪纲点头“是!”

  老虎不发威,当太孙是病猫么?

  区区几个给事中,就敢和自己作对。

  这朝堂,的确要比江湖复杂多了,自己当初若是看胡滢不爽,怕是直接提刀就砍了,可现在还要据理力争。

  难啊。

  太孙,也有太孙的烦恼。

  ……

  当天正午。

  胡滢刚刚回到家。

  数十名锦衣卫便跟在了纪纲的身后,朝着胡滢家而来。

  胡滢正要关上大门,看见锦衣卫朝着他们家走来,胡滢顿时眉头一皱,站在原地等待。

  纪纲走上前,从怀中掏出一块锦衣卫令“锦衣卫办案,胡大人,你的家人涉嫌包庇朝廷罪犯,现要缉拿他们。”

  话罢,纪纲也不管胡滢同不同意,直接便挥了挥手。

  “上!”

  数十名锦衣卫,立刻闯了进去。

  看见这一幕,胡滢的内心中蹭蹭的冒起怒火。

  盯着纪纲,胡滢冷笑连连“纪指挥使,你这么干,怕是徇私枉法吧。”

  纪纲瞥了他一眼,眼神仍旧冷漠无比“胡大人,徇私枉法的事情,你干的还少吗?”

  胡滢怒喝一声,大吼道“我看谁敢抓!”

  然而,没有人会搭理他的话。

  锦衣卫本就是硬茬,专门治理这些官员,如今又有太孙下令,纪纲不整胡滢,还能整谁?

  数十名锦衣卫,迅速将胡滢的家人全部都抓了出来。

  期间,胡滢一直拼命阻拦,可惜没有半点用处。

  直到最后,他终于反应过来,来到纪纲面前,冷哼一声“是太孙派你来的?”

  纪纲没有答话,但意思很明显,你得罪太孙了!

  胡滢脸色难看,不再多说什么,也不再拦着了。

  锦衣卫要强行抓人,他也管不了。

  妻儿,小妾等等,包括胡家的亲戚,所有人都被抓出了胡家,直接被带去了锦衣卫诏狱。

  整个胡家,顿时变得空落落的,一个人都没有。

  胡滢站在门口,望着里面的一片狼藉和萧索,心中悲凉的同时,又哈哈大笑了起来。

  他笑得癫狂。

  笑得森冷。

  “与升官发财相比,家人又算得了什么,太孙殿下,您以为用这个就能掌控我,那就太小瞧我胡滢了!”

  “他范秋为了开海禁,能够抛弃妻儿,我胡滢为了升官发财,又为何不能?”

  两者,都有取舍。

  既然如此,有什么好害怕的。

  总之,海禁绝不能开,他们还要靠卖票拟挣钱。

  ……

  接下来。

  是姚临的家。

  左给事中姚临,也在这件事中出了不少的力。

  所以,锦衣卫毫不犹豫,直接又来到了姚临的家,将姚临家中的一家老小,全部带走!

  姚临拼命阻拦,可惜无用。

  纪纲望着姚临,冷笑不止。

  他觉得这姚临,难怪只能成为胡滢的下属,其心境还不够狠,手段还不如胡滢。

  待姚临的家人被带走之后,接下来就是六科给事中的其他人了。

  一天下来,锦衣卫总共抓捕一百多名六科给事中的家人。

  这些人,被直接押送到了诏狱,锁在了一起。

  锦衣卫说他有罪,那就是有罪,谁还能阻拦不成?

  六科给事中的人,也彻底被逼急了。

  开始聚集在一起,疯狂打压翰林院的一切行动,并且组织各种罪证,开始诬陷翰林院的家人。

  一时间,翰林院的庶吉士,编撰,大儒中,也被抓了不少家人。

  两方,顶着巨大的压力,已经两败俱伤了。

  然而,范秋仍旧没有放弃,依旧在应天府内,寻求其他的办法。

  整个翰林院,在受到二次挫折后,并没有选择服输,而是继续挺身而上,毫不退缩。

  ……

  这一日,是范秋妻儿,被问斩的日子。

  杨士奇,蹇义,夏原吉三人打算在这一天,将范秋的妻儿给救出来。

  刑场上,是刑部官员督查,其他刑部小吏站在一侧,还有两位刽子手,正提着大刀,站在两侧,等待着罪犯。

  待朝廷摆开这个架势之后,四周很快就有许多的百姓,朝着这边涌来了。

  看见这里又要行刑了,百姓们很是惊讶。

  “又要砍头了吗?”

  “是哪个贪官污吏,又要被问罪了。”

  “这些贪官,该杀,该杀,砍掉他们的头颅都不解恨!”

  百姓们在刑场下方,叽叽喳喳的讨论着。

  场面有些嘈杂,聚集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终于,远处,缓缓驶来了一架刑车。

  刑车之上,范秋的妻子站在里面,双手双脚都已经被束缚住,脖子上锁着囚伽,看起来无精打采。

  这几日,刑部官员倒也没有太过为难他们。

  只是,在牢狱里面,又怎么可能吃得饱,睡得香呢?

  后面的一辆囚车上,锁着的是范秋的儿子。

  那位少年约莫十岁,与朱瞻基是同样的年纪,只不过此时,他的脖子上也挂着囚伽,蓬头垢面,清秀的脸上,已经染上了几分污渍。

  只不过,这少年身上的气质,也难掩清高,带着一丝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