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牺牲
作者:梦里寻欢1      更新:2022-10-15 03:02      字数:2378
  当听见这其中的原委时。

  百夫长和护卫们,顿时对余学夔肃然起敬。

  这便是朝堂大佬吗?

  走一步看三步。

  在刚进入山东时,就已经规划好了一切,哪怕是死了,这次也是不虚此行了。

  朝廷,总不会亏的。

  或许,这就是大佬和普通人之间的思想不同吧。

  在听完这番话后,百夫长他们心中并不平静。

  因为粮仓虽然被烧,但也意味着,余学夔九死一生,危在旦夕了……

  劝降,失败了。

  既然劝降失败,汉王还会留着余大人活着吗?

  这一刻,百夫长意识到了,大家也都意识到了。

  百夫长心中狠狠一颤,仿佛丢失了什么最重要的东西。

  那个拼命为国的余大人,死了……

  他的眼眶中,泪水不争气的掉落,他怒吼道“准备给余大人收尸吧。”

  “我们去青州城外守着,看能不能守到余大人的尸体。”

  “守不到,我们就不回京城了!!”

  百夫长敬佩余学夔的精神,烧掉了青州粮仓,但同时,又为这位大儒的陨落而感受到极度的悲伤。

  他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

  但,这样的大人物,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不是吗?

  将士们也重重点头,眼中含泪“好!”

  余大人舍生取义,为国尽忠,他们身为护卫,怎能不将余大人的尸体带回京城?

  若是带不回去,他们也没脸回去了。

  曾几何时,将士们认为,庙堂上高坐着的那些文官,根本就是一些蝇营狗苟之辈。

  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利益,跟战场上拼杀的武将根本不同。

  武将,是真刀实枪的保家卫国,而文官却只是耍耍嘴皮子。

  可现在,余大人仅凭孤身一人,就烧掉了整个青州粮仓,这又是何等的壮举,何等的聪明才智?

  ……

  粮仓被烧,青州城内,汉王大怒。

  然而,身在青州城外的将士们,却没有感受到汉王大怒的氛围,他们仍旧紧紧的守在青州城门口,躲在暗处,看能不能等到余大人的尸体。

  直到深夜之时。

  终于有七八个贼兵,踉踉跄跄的抬着一口大鼎,朝着青州城外走来。

  “这鼎可真够重的!”

  “他奶奶的,受不了了,这也太重了。”

  贼兵们抱怨着,可同时也有人开口道“今天那一幕,可真是够吓人的,汉王竟然直接把这朝廷大员,给扔到油鼎里面去了。”

  “那滋滋滋的冒油声,真是听得我心惊胆战啊。”

  其余抬着大鼎的将士们,纷纷点头。

  “我也是啊。”

  “咱们汉王可真够狠心的。”

  “这朝廷大员,死得倒也真是冤枉,谁让他往汉王的脸上吐口水呢。”

  贼兵们议论着,恰巧这些声音,被躲在暗处的百夫长和护卫们听见了。

  顷刻间,蹲在草丛中的百夫长以及将士们,泪水汹涌而下。

  “被扔进油锅里了?”百夫长喃喃道。

  “余大人,被扔进油锅里面烹了?”

  百夫长和将士们心神剧颤,在听到了这种凄凉的结局,他们每一个人的眼神中,露出极致的悲凉,痛苦。

  今日,大儒陨落,没有人为余学夔哭。

  可在听到余学夔最终下场的护卫队们,明明都是七尺男儿的壮汉,此刻却哭得泪水汹涌,梨花带雨!

  百夫长拼命的哽咽着。

  他的口中,发出喃喃的声音“被烹了……”

  “被烹了……”

  死前,余大人该有多痛苦?

  这一点,他们不敢想象,也实在不敢去幻想。

  余大人,为国尽忠,到最后却落得个被烹的下场。

  极度的悲伤过后,百夫长偷偷潜行,拔出腰间的刀剑,朝着那七八个贼兵快速地冲了过去。

  不用命令,身后的将士们拔刀,迅速冲了过去。

  那七八个贼兵还没反应过来,突然看见几十个黑影朝着他们冲杀而来,他们于慌乱中拔剑,和护卫队厮杀在了一起。

  一阵子后,这七八个贼兵已经全部倒下。

  百夫长等人,没有再关注这些贼兵了。

  他们的眼神,全部落在了那口大鼎上。

  几乎是顷刻间,百夫长等人,齐刷刷落泪。

  泪水汹涌地从这些汉子们的脸上滑落。

  百夫长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将士们,也全部跪下来了。

  他们跪在了地上,百夫长哽咽着,怒吼一声“恭送余大学士上路!”

  将士们也跟着怒吼起来。

  “恭送余大学士上路!”

  “恭送余大学士上路!”

  声音,在这青州城外回荡。

  身后,将士们哭的泣不成声。

  他们未曾想到,山东一行,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到最后,余大人被烹死在这大鼎中。

  一位将士在悲伤中,走上前,来到百夫长面前,询问道“百夫长,我们怎么把余大人抬回去?”

  落叶总要归根。

  哪怕死在了异地他乡,魂魄总要跟着回京城的。

  然而,余大人早已经死无全尸。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剩下了这口大鼎。

  百夫长望着这口大鼎,喃喃道“把鼎带回去吧。”

  “让所有人看看,汉王的罪行。”

  “让朝廷看看,余大人舍身为国,哪怕死得憋屈,死后也总该得到荣誉吧?”

  百夫长喃喃的说着,将士们也纷纷点头,不再多言。

  ……

  次日。

  应天府,鸡鸣寺。

  阳光明媚。

  这里的景色很好。

  老和尚照旧踩着钢丝,手中拿着佛珠,口中振振有词,仿佛在念着经文。

  忽然,天地间好像微微黯淡了一丝。

  老和尚抬头,看了看天象。

  毫无变化。

  这让老和尚松懈了一口气。

  只不过,待看向北方天象时,老和尚心中突然咯噔一声。

  “文昌星暗沉,低迷无光……”

  他望着北方,喃喃道“当世又一位集儒家学说大成者,陨落了?”

  苦笑着摇了摇头,老和尚发出一声叹息。

  ……

  数日后。

  从青州到应天府的距离,大概需要花费十天的时间。

  可将士们在六天左右,就已经从青州赶到了京城。

  待拉着这口大鼎,回到京城,看见这偌大的应天府时,护卫队的心中顿时百感交集。

  他们也不犹豫,拉着这口大鼎,便往应天府内走去。

  繁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显得有些拥挤。

  护卫队便拉着这口大鼎,行走在繁华街道中,撒着白纸钱。

  沿街的百姓们看见这么一口大鼎,也十分惊讶。

  为什么拉着大鼎,却要撒白纸钱?为何不拉棺呢?

  就在百姓们疑惑之时,百夫长见人数足够多了,终于从口中憋出一道大喊“翰林院大学士余学夔,前往山东劝降汉王,不幸被烹,舍生取义,烧毁汉王粮草,功不可没,请朝廷封赏!”

  “翰林院大学士余学夔,舍生取义,忠君报国,功不可没,请朝廷封赏!”

  “请朝廷封赏!”

  呐喊声,层层传了出去。

  百姓们,顿时哗然一片!

  前段时间,翰林院大学士被派遣去山东,劝降汉王的消息,已经在应天府传开了。

  可谁都没想到,这位大学士去了山东后,竟然尸骨无存,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一口大鼎?

  百姓们震撼莫名,望着那口大鼎,心中复杂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