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家无余财,这岂是盛世?
作者:梦里寻欢1      更新:2022-10-15 03:01      字数:2472
  徐旭仿佛为了教化朱辰,将朱辰拉回正轨,各种程朱理学的奥义注解,融合他自身的理解,不断喃喃而出。

  国子监的监生们,看见周围的学子们,纷纷拿出纸笔誊抄,顿时胸前微微一挺,脸上挂着淡淡的骄傲。

  不为别的,就为这是他们的老师,而他们都是徐老的弟子!

  徐邈往身后一看,监生们个个昂首挺胸,满脸自豪,不由笑了。

  “平日里我是怎么教你们的?低调,低调一些。”

  “这些都是小意思,精彩还在后头。”

  大师兄发话,师弟们纷纷答应,面色略作收敛。

  山东大儒郭庆,听着这一番理学精讲,不住的点头“徐老的理学造诣,早已登峰造极了。”

  白鹿洞书院,赵敬颔首笑道“学生们,都好好听,这场辨法难得。”

  他的身后,白鹿洞书院的学生们,连忙拱手作揖,点头。

  东林书院,吴晗神色显得有些兴奋。

  几位大儒,尚且听得有所收获,使得学子们就更加兴奋了。

  两个铁憨憨跟在小红裙身后“这老头念叨什么呢,一个字听不懂。”

  小红裙耐心讲解“在讲三纲五常,君臣,父子,祖宗之道。”

  翠花道“噢。”

  朱棣叉着腰,两侧自有暗中的锦衣卫为他挡着,生怕这些人挨着皇爷。

  老爷子站在江畔,摸了摸胡子“这酸儒,果然一股子酸臭气,搞什么之乎者也这一套,听听都要烦死了。”

  “我孙儿站在他边上,跟念经似的,脑袋得被他念掉咯。”

  纪纲赔笑“公子他会赢的。”

  违心话,绝对违心话!!

  不过,当奴才的还敢贬低太孙不成?

  而也就在这时,一道肥胖的身影,带着一个瘦弱的文人,拼命的往里面挤。

  瘦弱文人在前,挤得气喘吁吁。

  肥胖的胖子在后,同样挤得气喘吁吁,满脸青紫。

  没办法,他们可没锦衣卫开路。

  好不容易挤到前头,太子爷肥胖的身形,硬是被挤得瘦了一圈儿。

  “长这么肥还挤,你想挤死我啊。”

  “后面去后面去,别烦人。”

  “哪来这么胖的胖子?”

  被挤的人受不了了,太子爷一脸和善的赔笑“对不住,对不住哈,让个道。”

  杨士奇将太子爷拉到了前方,有些抱怨,低声“太子爷,该喊侍卫来的。”

  “这不是怕被老爷子发现么?”

  太子爷回答,望着小亭中央,喘气道“可算赶上了。”

  “老爷子那一大堆的折子都留给我批,得亏我批得快,否则哪赶得上瞻基这场。”

  老爷子把事情都留给他,自己跑出宫逍遥快活,也不是第一次了。

  望着朱辰的身影,太子爷呵呵一笑“这小子,要是能把徐老斗败了,那可扬名天下了。”

  小亭中,徐旭还在辨法,讲道!

  讲完之后,徐旭的声音逐渐落入尾声,望着朱辰“小兄弟,你,能够理解么?”

  这老头,的确厉害。

  几十年的书,不是白读的。

  朱辰深吸了一口气,为辩驳做准备。

  先是拱手一礼,朱辰摇头“徐老所说的这些,不过是理学中的弊端,却将其讲得大义凛然。”

  “三纲五常,我们得遵守,但也需要根据时代去变化。”

  “存天理灭人欲,人心岂能禁锢得住?”

  “商税不改,百姓因苛捐杂税不堪重负,人人生怕饿死,遇到灾年就需要朝廷赈济,这岂是盛世?”

  “家无余粮,这岂是盛世?”

  顿了顿,朱辰的语气铿锵有力,吐字清晰。

  他不仅是在与徐老辨法,更是在讲给全天下人听。

  “商税不改,商人便更有钱了,他们有了钱就会去买地,让更多百姓为他们做工,成为佃农,土地兼并。”

  “眼下,这个势头越来越猛了。”

  话罢,看向两岸上的那些百姓,学子们,朱辰继续道“敢请问大家,我说的对不对?有没有发生这种情况?”

  朱辰知道,这句话扔下去,定然会激起千层浪花!

  因为这是真实在发生,在演变的。

  两岸的百姓,学子们微微一愣。

  当即便有许多百姓回应起来。

  “别说是各地,就是应天,这种事也不少啊。”

  “那年闹灾荒,我的地就卖给刘大户了。”

  那些家境稍贫的学子们,也愣住了。

  他们本不想承认朱辰这种理论,但仔细回想一下,他们只能沉默。

  “我家的田,就在灾年卖给士绅了,现在我父母俱是佃农,不够我读书。”

  “我二叔家也是。”

  “我表叔公家,也有这种情况。”

  两岸引起了骚动,朱辰笑道“理学只注重纲常伦理,和表面的事务,你们站在天上,又岂能看得见百姓疾苦呢?”

  “这和纸上谈兵有什么区别?”

  朱辰深吸了一口气,望着两岸上的无数人,语气郑重,深沉!

  “心学注重的是民生,讲的是看得见的,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新,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你们理学不敢做的事情,心学敢做!”

  “你们不敢开的先河,我敢开!心学敢开!”

  “知行合一,心即理,知道百姓疾苦,就要去做,一味的空谈和回避,都是在耍流氓!”

  朱辰一字一句,讲的铿锵有力!

  他的声音不大,但却传遍了两岸,传遍了桥头之上。

  两岸上的那些百姓和学子们,都纷纷愣住了。

  就连徐老,也一时间无法再辩下去。

  朱辰要的就是这样,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心学的理念,要让大家知道,心学才是正确的,如此一来,商税改革才有希望!

  四周,逐渐的传来声音。

  “他说的好像没错。”

  “我觉得他说得有理……”

  “我三岁就开始背书,背的是三字经,孔孟之道,朱熹注解我也看了部下数百本,可他说的,好像的确有道理。”

  “不可能,理学怎会是空中楼阁,不讲实际?”

  学子们,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迷茫。

  他们开始怀疑自己这么多年通过学习所塑造起来的世界观,他们难以置信,朱熹圣人的学说竟然成了百姓兴盛的阻碍物?

  不仅是学子们迷茫了。

  这一刻,那些站在河边的五位大儒,也都心中一阵。

  朱辰将心学最精华,最吸引人的部分给讲了出来。

  也正因为王阳明的心学,讲究实际,所以才会在明中受到追捧,这就是心学的魅力所在啊。

  山东大儒郭庆,陡然沉思了起来,他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置信之色,喃喃道“难道理学当真是在空中建阁楼吗?”

  白鹿洞书院赵敬,仿佛被戳中了痛点,沉声道“哼,这小子胡说八道,哗众取宠。”

  江西王安石六世孙,王之境双目微微发亮,他仿佛忽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他的理学造诣,早已登峰造极。

  实际上,比起徐老来,也不差多少了。

  在与徐老的斗法中,他也是坚持得最久的一位大儒。

  在做学问的时候,伴随着了解得越深,他越来越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仿佛哪里不对。

  可他一直说不明白。

  现在,朱辰此言一出,他豁然开朗!

  读书几十年,为何百姓苍生还是如此疾苦?为何理学知识无法切实的帮到百姓身上?

  因为理学之说,在某些方面的确是空中楼阁了。

  王之境喃喃的念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