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破案
作者:寒青梧      更新:2022-05-24 08:35      字数:4555
  李治淡淡说道:“不关你的事,你且先退下吧。”

  缪巧这才松了一口气,忙答应着退到一旁。

  李治兀自轻拍武照的肩膀,直到武照止住了咳嗽,才柔声说道:“照儿,这是今年的金科状元,狄仁杰。朕召他来是为了帮忙破案的。”

  武照一听说“狄仁杰”这三个字,旋即一愣,抬眸朝狄仁杰望去。

  只见狄仁杰的目光早已落在武照的脸上,眸色氤氲着复杂的情愫,拱手上前向武照行礼道:“微臣狄仁杰,参见武昭仪。”

  多年不见,当初年幼老陈的孩童,如今已成了翩翩少年。

  武照眸光自始至终落在狄仁杰的身上,心里说不出是怎么样的滋味,睖睁了半晌才吩咐狄仁杰平身。

  狄仁杰看向武照,问道:“微臣冒昧来见武昭仪,就是想了解,武昭仪中毒的经过,以便破案。”

  武照心中暗道:“果然不愧是神探啊,年纪轻轻,就已经有这样的破案修为了!”

  心神微拢,武照说道:“昨晚,我没有什么胃口,所以什么东西都没吃。只是临睡前,喝了一碗陶清端给我的姜茶。”

  狄仁杰眸中划过一抹诧异,道:“姜茶?如此说来,那陶清的嫌疑岂非最大?”

  武照忙道:“可一定不会是陶清所为!陶清一向对我忠心耿耿,我相信她一定不会这么做的……”

  话音未落,只见狄仁杰轻笑说道:“微臣相信武昭仪的话……想必皇上也是如此认为,否则也不会命微臣来破案了。想必陶清应该已经被皇上关押起来了吧?”

  李治点头道:“不错,陶清如今人在天牢,你可带着朕的令牌,去天牢给陶清录口供,说不定能查出一些线索。”

  “是,皇上。”狄仁杰拱手答应,目光依依不舍地斜睨了武照一眼,终究是退出了房门而去。

  李治目光落在武照的身上,见她气色似乎好了许多,不禁欣慰道:“照儿,你放心吧,朕一定捉到下毒毒害你的真凶,还你一个公道。”

  “谢皇上。”武照微笑着道。

  李治见武照对自己的态度比从前似乎好了许多,心中倍感安慰。

  只听武照柔声问道:“皇上定是还没吃过早膳吧?缪巧,吩咐下去,做些皇上爱吃的膳食。”

  李治受宠若惊,微笑道:“照儿,你吃了吗?你若不吃,那朕也不吃。”

  武照抿唇轻轻一笑,于是吩咐缪巧道:“还不快去!”

  缪巧颔首点头,微笑答应着去了。

  不一会儿,缪巧便重新进屋,向武照道:“娘娘,奴婢已经吩咐下去了。”

  武照点头,便要掀被起来。

  李治忙将她拦住,柔声劝道:“你还没有康复呢。”

  武照不以为意,仍是坚持要起身,说道:“我成天坐着,身体都快发霉了,还是起来走动走动比较好。”

  一边说着,一边下床,向缪巧吩咐道:“替我更衣梳洗吧。今早我想起床,跟皇上一起用膳。”

  李治不胜欢喜,微笑着颔首,应允缪巧照武照的意思办。

  坐在菱花镜前,看着缪巧为武照梳妆,李治心中的温暖和幸福难以言诉。

  待缪巧拿起眉笔,李治不禁夺了过来,道:“让朕来。”

  缪巧微微一怔,忽想起民间便有闺房的画眉之乐,当即抿唇微微一笑,退到一旁。

  武照从铜镜中看向李治,心竟莫名地加快,望着他却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李治薄唇微扬,俯身低低朝武照凑了过来,声音轻柔温润:“别动。朕是第一次画眉,若是画得不好,你可不许怪朕。”

  武照脸颊越发红了,只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应允了。

  李治出手很轻,小心翼翼,目光一瞬不瞬地落在武照的脸上。

  不多时,便为武照画好了眉。

  看着铜镜中的自己此刻的妆容,竟与平时无异,武照心中不禁微微一动:若非他将自己的容貌记得如此深刻,又岂会画得如此神似平常。

  回神间,已将宫人们不知不觉已备好了早膳。

  李治便牵着武照的手,一直走到餐桌前,双双入座。

  虽然二人已并非第一次相对用膳,但此时的心境与平时相比,却大大不同。似乎在两人之间,已多出了几分默契。

  李治知道,那是因为武照已对他大有改观的缘故。

  这一日的早餐,李治吃得异常欢喜。

  “照儿,看你恢复得不错。待会儿等王太医给你诊过脉之后,朕与你到院中走走吧。”李治微笑提议。

  武照轻轻点头微笑,算是应允。

  此时,忽听得一串脚步声步进。

  循声望去,原来是白友正和狄仁杰。

  “微臣/奴才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白友正和狄仁杰异口同声。

  “平身。”李治诧异道:“你二人一同来见朕,可是案情有了结果?”

  不待狄仁杰开口,白友正已欢喜说道:“启禀皇上,狄大人已经查出下毒之人,原来是之前韦太妃身边的贴身宫婢秋棠!”

  “秋棠?”武照有些惊诧。

  只听狄仁杰拱手说道:“不错。那秋棠之前因为韦太妃被打入冷宫,而去了暴室。一次因从高处摔倒而伤了脚,从此落下腿疾。微臣通过陶清的口供,到各宫一一排查,最后确定是秋棠所为。”

  白友正笑嘻嘻地道:“秋棠原本还不肯承认,但是在狄大人的英明盘问之下,她三言两句便问出了破绽,哈哈哈,也由不得她再抵赖了!”

  武照听了白友正的话,不禁看向狄仁杰,唇角微扬,含着一抹欣慰的笑意。

  还记得当初她入宫的时候,狄仁杰说过,他一定会考取功名和她再见。

  想不到,他们才刚刚见面,狄仁杰竟帮了她这么大的一个忙!

  目光转落在李治身上,武照微笑说道:“皇上,狄大人立了打工,你可要赏赐他什么?”

  李治沉思一瞬,便道:“如今并州法曹一职悬空,便由他顶上吧!”

  狄仁杰于是跪伏谢恩:“微臣多谢皇上!”

  “起来吧。狄大人短短几个时辰便破了悬案,实在辛苦,便回去好好休息吧。朕会命白友正遣人送些上等补品,等狄大人休息几日,再接旨任职。”李治淡淡说道。

  “是,皇上!”狄仁杰说罢起身,依依不舍地看了武照一眼,终究是退了房门。

  他二人虽然近在咫尺,却终究是不能寒暄半句……

  武照却不以为意,向李治抿唇微微一笑,便道:“皇上不是还要与臣妾去院中走走吗?”

  李治颔首点头,正要起身,忽见有脚步声进来。

  只见那传话的小太监却不敢步近屋内,只在门口在白友正的耳边低低说了些什么。

  李治和武照见了,面面相觑,皆有些诧异。

  于是李治出声问道:“白友正,出了何事?”

  白友正只得上前,鞠身向李治道:“启禀皇上,长孙大人……在外求见。”

  武照见白友正吞吞吐吐,心里只当是因因为长孙无忌一直反对她进宫的缘故,便不十分在意。

  李治眸光微闪,却有些诧异,不禁出声道:“舅舅?”

  想来,拿给长孙无忌的那道圣旨应该已经传了出去,如今看来,也无非是两种情况了……

  不过,倘若陈硕贞果然是武照以前的贴身宫婢,念在武照的情分上,更何况大将军的职位如此吸引,且又是古往今来第一个女将军,想必陈硕贞一定不会拒绝。

  不如叫长孙无忌进来,说与武照听一听,也好给武照一个惊喜,让她乐上一乐,对病情也有好处。

  就算退一万步,陈硕贞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都不答应招安,那么就一定不是武照曾经的宫婢了。如此李治倒也不怕会影响武照的病情。

  思来想去,不管是哪一种,似乎都是有益无害的,于是李治便扬声说道:“请舅舅进来说话。”

  白友正答应着,便亲自出门去请长孙无忌。

  不一会儿,便见长孙无忌神色凝重,踱步进来,拱手向李治请安道:“老臣参见皇上!”

  “舅舅不必多礼。”李治上前将长孙无忌扶起,闻声问道:“舅舅此时急着见朕,莫非从桐庐传来了好消息?”

  长孙无忌面色微微一僵,斜睨了武照一眼,见李治如此期待的神情,不禁轻叹一声道:“恐怕,要让皇上失望了……”

  李治面色微变,道:“莫非陈硕贞不肯投靠朝廷?”

  武照一听陈硕贞的名字,顿时挺直了脊背,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只见长孙无忌垂头轻叹一声,道:“陈硕贞非但不同意招安,而且刚刚从桐庐传来的消息,她竟带着手下章叔胤,已经攻占桐庐……”

  李治闻言,顿时心中一震。

  还不及气恼,便听武照惊诧问道:“陈硕贞?章叔胤?皇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长孙无忌斜睨向武照,神色带着几分不悦,道:“后宫不得干政的到底,莫非武昭仪侍奉了两代君王,尚且不明白吗?”

  长孙无忌言辞犀利,言语中的轻视嘲讽之意,更是不言而喻。就算是一个脾气好的人,被人如此奚落嘲讽也难免动怒,更何况是武照这个暴脾气?

  武照当即沉下脸来,毫不留情地给长孙无忌怼了回去:“赵国公既然知道后宫不得干政的道理,就不应该当着本宫的面,和皇上商议政事,如此,本宫也就不会听见了。

  既然本宫听见了,而且那陈硕贞和章叔胤又是本宫认识的,本宫插嘴问一问,似乎也算不得干政吧?”

  长孙无忌被武照怼得说不出话来,不由得愣怔了片刻,过了一瞬才横眉怒道:“原来武昭仪与反贼相识?如此说来,倒是要武昭仪好好解释一番了!”

  武照白了长孙无忌一眼,尚未来得及开口,便听李治微笑说道:“舅舅误会了。武昭仪之所以认识陈硕贞,只因陈硕贞曾经是武昭仪身边的一名宫婢……”

  长孙无忌听了李治的话,不由得浑身一颤,看向李治道:“原来皇上早已知道此时?”

  李治不由得轻叹一声道:“朕上次听舅舅提起这个名字,后来才想起当年父皇在位时,曾命朕搜寻一位叫陈硕贞的失踪宫女的下落。只是今日从武照的反应才断定,原来那造反的陈硕贞,果然是当初那个宫婢。现在想来,当初她倒不是失踪了,竟像是故意离开。”

  长孙无忌点头,沉声说道:“不错!皇上开出如此条件,那陈硕贞却无动于衷,非要以卵击石,与朝廷作对!如此冥顽不灵,想来她当初离宫,定是早有图谋!”

  武照在旁闻言,不由得美眸一暗,心中隐隐有些难过。

  是啊,她其实早已知道陈硕贞当初离宫的原因。而如今陈硕贞之所以不肯招安,她更加知道是因为什么……

  正想得出神,忽听李治说道:“她既然如此不识好歹,那也休怪朕无情了!传令下去……”

  话还没说完,便被武照出声打断:“皇上,且慢!”

  长孙无忌和李治皆是一愣,不约而同地看向武照。

  长孙无忌沉声说道:“大胆武昭仪,竟敢阻挠皇上的决定!”

  武照跪伏说道:“皇上,臣妾并非想要左右皇上的决定。臣妾只是想要请旨,求皇上让臣妾充当说客,前往桐庐向陈硕贞招安!”

  “你?”长孙无忌轻蔑地看了武照一眼,神色十分轻蔑。

  李治眉头轻蹙,柔声说道:“照儿,你的身体尚未康复,依朕看,不如……”

  “皇上,臣妾与陈硕贞好歹主仆一场,曾经有些交情。或许由臣妾出面,陈硕贞肯答应招安也不一定啊。若能不动一兵一卒,不用流血牺牲便能使社会安宁,何乐而不为呢?”武照坚持着道。

  长孙无忌听完武照的话,虽然并不认为武照一定能够劝服陈硕贞,但心底对武照依然有了一些改观。毕竟,能够把百姓和社稷记挂在心的女子,才配得上留在皇上的身边!

  李治心里清楚,武照既是心疼百姓,也是担心陈硕贞的安危,见武照如此坚持,只得点头答应道:“那好吧,朕与你一同去桐庐!”